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业要求核心素养1.识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识记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3.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4.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1.政治认同:以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为傲,坚定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问题导学2019国庆70周年文艺晚会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形式呈现,名称叫奋斗吧中华儿女。其顶级阵容堪比春晚,这是继东方红复兴之路之后的又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充分展现了音乐舞蹈史诗的艺术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经典节目演绎,也有体现新时代的新创作优秀作
2、品。整个晚会的时代气息浓厚,艺术特色鲜明。晚会汇聚了全国优秀老中青艺术家,来自港澳台地区的热爱祖国、维护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艺术家,也与内地艺术家同台演绎。晚会运用最新视听技术,为观众带去全新艺术体验。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还有什么显著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3中华文化的作用有哪些?知识梳理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学技术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
3、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是不是只有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提示: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只不过文学艺术和古代科技更加突出而已。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有人认为,我国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你同意这
4、种观点吗?提示:不同意。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都能影响文化,但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不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各民族文化特性: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地位: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a.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b.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
5、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包容其他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你认同这一观点吗?提示:不赞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于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探究活动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材料一
6、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而每种地区文化内部,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例如齐鲁文化,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材料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但不同民族的舞蹈却各有千秋。例如: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朝鲜族跳舞轻快、典雅,动中有静。问题探究:(1)各区域之间为什么会有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文化在发展过程
7、中有何关系?提示: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阅读材料二,同是舞蹈,不同民族各有千秋。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
8、和科学技术上。文学艺术是精神生活的反映和展示,科学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灿烂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静态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联系两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具体运用看到材料中有“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传”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看到材料中有
9、“精彩”“独到”“区域性”“民族性”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注重实际运用的特点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A B C 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什么?提示:(1)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2)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答案A探究活动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沈绣又名仿真绣、美术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独创的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它
10、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新风,被誉为“绣中之绣”。沈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西方艺术。其色彩比传统的苏绣更加丰富,丝线的自然光泽与独特的针法、明暗关系所展示的刺绣作品变化莫测,立体感强,从不同角度观看都会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用针和用线方面充分体现了刺绣的针法与绣线的工艺,作品具有仿真的艺术效果,堪称中西艺术结合的典范。问题探究:(1)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提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西洋油画和中国传统刺绣能同时存在、和睦相处,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沈绣吸收西洋油画的绘画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
11、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通过借鉴西洋油画的技艺,沈绣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新风,使中华传统刺绣艺术发扬光大,说明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查阅资料,列举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例子。提示:(示例)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等。1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用图示法表示为:(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包容性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关
12、系阐释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就是存同存异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就是兼收并蓄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安徽池州傩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
13、之一,它汇集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A BC 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材料中“汇集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2)材料中“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提示:(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答案C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民族艺术2019年11月16日至21日,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展演汇聚了全省16个州市18个民族的近千名传承人、民间艺人和基层
14、文化工作者,在大理州群艺馆剧场、大理大学、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巍山县城文化广场等处展演节目69个。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于1997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推出600多个作品,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队伍、展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平台。思考: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此次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认识。答案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
15、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上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知识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这段话说明了()A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答案A解析“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说明了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
16、风骚,故A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D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这诸多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艺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折射出中华文艺的内容极为丰富囊括了中华民族创造的科技成果A B C D答案C解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折射出中华文艺的内容极为丰富,说明这诸多璀璨
17、的明珠在世界文艺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正确;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错误;材料说的是中华文艺,不是科技,排除。故选C。知识点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豫章文化、临川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多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方向区域文化互相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答案A解析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区域文化,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多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生产力和
18、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说法错误。中“融合统一”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说法错误。知识点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4.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维吾尔族的舞蹈等,都极具民族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 B C D答案A解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故符合题意,应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故符合题意,应选;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说法错误,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
19、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5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求同存异A B C D答案B解析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排除;说法错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排除。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开拓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就一直奉行“和文化”理念。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有50多个国家、200多个民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中亚地区又是伊斯兰、斯拉夫、中华、印度四大文明的交会处,身处不同文明的亚欧各国人民弘扬包容互鉴的和文化精神,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和睦共处,就一定能用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如何理解这一特征?答案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弘扬包容互鉴的和文化精神,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和睦共处”这一关键信息,可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回答。对这一特征的理解可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来回答。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