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347.50KB ,
资源ID:8551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5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堂达标练案:第7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堂达标练案:第7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7章综合微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分2050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C新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答案:B2.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A项,兰花花矩的变异

2、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仅起到选择作用。B项,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来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项,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进化上的密切联系。蛾的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正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蛾的口器与花矩进行着相互选择,花矩变长对蛾的口器具有选择作用,使蛾种群中口器较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经过多代选择,蛾的口器会越变越长。因此,蛾的口器不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3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

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解析:A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是两种果蝇,杂交产生的F1虽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是因为来自甲、乙中的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所以F1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项,根据题图,甲中1号染色体发生倒位形成了乙中的1号染色体。C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倒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D项,可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地雀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地雀存在隔离,导致其种类增多B

4、甲岛较乙岛地雀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甲岛上的地雀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每个岛上的地雀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两岛上的地雀存在地理隔离,随着时间变化,导致其种类增多,故A正确。甲岛较乙岛地雀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导致自然选择更丰富,加速新物种形成进程,故B正确。从数量增长曲线判断,甲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乙为增长型,故C错。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故D正确。5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

5、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48 B1/88 C7/1 200 D3/80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难度中等。假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正常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则正常基因为B。由aa占4%,可知基因a的频率为20%,则基因A的频率为80%。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AAXBY或AaXBY,其中基因型为AAXBY的频率为80%80%64%,为AaXBY的频率为220%80%32%,则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所占的比例为32%/(32%64%)1/3。基因型AaXBXb的个体只有与AaXBY婚配

6、才能生出两病都患的后代aaXbY,概率为1/41/41/31/48。6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生要是()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 B C D答案:D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以种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受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还不能从分子水平阐述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7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

7、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合理的一项是()A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变异B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C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D野生品种绝灭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答案:D解析:人工水稻与野生水稻发生变异的概率是相同的,只是选择不同。两个品种的水稻是同一物种,不存在物种多样性问题,题干所说的是野生水稻对细菌的抗性,若野生水稻绝灭则会使其所含有的部分基因消失。8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

8、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答案:C解析:由图乙分析可知,aa繁殖成功率较低,而AA的繁殖成功率较高,所以会使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减少,而A基因频率增加。9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B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D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一定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答案:D

9、解析: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产生有毒的生物碱,会对昆虫进行选择,抗有毒物质的昆虫会保留,不抗的个体会被淘汰;若昆虫中没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则导致该物种会灭绝,若昆虫中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则导致该物种不会被淘汰。10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答案:B解析:在自然情况下,短期内对糯性和非糯性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Y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对是否抗病的选择作用非常

10、明显,抗病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病的个体会死亡,所以抗病基因的频率会增大。1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D1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

11、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C13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多选)()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突变与选择B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C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DE、F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了生殖隔离答案:BCD解析:突变是内因而不是外因;B、C两物种在乙岛中均有,不具有地理隔离,但独立进化为两个物种,说明它们具有生殖隔离;C、D两物种具有同一祖先,很可能生活方式类似,且它们位于同一岛屿,很可能具有竞争关系;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

12、隔离是可能出现的,如多倍体的产生。14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约4亿年前出现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A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A选项中没有涉及生物。15如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

13、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啄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答案:C1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

14、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A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体数为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36条,该类细胞到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其他时期可观察到36条染色体。C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D项,虽然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n16),为异源四

15、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17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以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18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合理的是()A定向的基因

16、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如果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则两个种群必然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变化,B错;种群基因库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但并不是基因库发生改变就形成生殖隔离,C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19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

17、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由于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已经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物种形成代表生物一定发生进化,D正确。20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

18、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答案:A解析:A项,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不存在主动适应。B项,X射线可导致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C项,白花植株与原紫花品种杂交,若后代都是紫花植株,则白花植株是隐性突变的结果,若后代都是白花或既有白花又有紫花,则是显性突变的结果。D项,白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中若出现白花植株,则是可遗传变异;若全是紫花植株,则是不可遗传变异。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1)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

19、翅蝉E和超长翅蝉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3)B演化为E、F的标志是_。答案:(1)甲岛上B物种通过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的新个体,新个体中含有许多新的变异性状,其中,只有超长翅的F物种和残翅的E物种在甲岛多风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其他的被淘汰。(2)甲岛上B物种到达乙岛上后,可能面临以下情况:一是与C物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并被淘汰;三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优势,淘汰C物种。(3)出现生殖隔离2

20、2(14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的作用。(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4)若某个小岛

21、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多样性。答案:(1)南美洲地雀(2)食物自然选择(3)地理生殖(4)种群基本单位(5)物种23(12分)“超级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需一到两代

22、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答案:(1)基因突变(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很低)(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解析:细菌中由于突变形成抗药性变异,使用抗生素对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抗药性变异菌生存繁殖,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细菌表现出抗药性。有性生殖的生物杂合子中存在隐性基因,因而不易淘汰。24(14分)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

23、为黄褐色。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选择绿草丛区A和_区B。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_。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图。区域项目黄褐色蚱蜢绿色蚱蜢绿草丛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干草丛区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_。(5)分析与评论: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

24、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a实验步骤:_。b结果与分析:_。答案:(1)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2)干草丛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中(3)如下图(4)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5)绿草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a.选择F1的多对雌雄绿色蚱蜢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b若后代出现黄褐色蚱蜢,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则绿色为隐性性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