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道:“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C)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商帮、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来商人融入当地
2、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A B C D解析:据题干“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以及“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可知双林镇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正确。据题干“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可知由于外来商人的增多,才形成了各类会馆,即市镇的发展促进了会馆的产生,错误。据题干可知此时为“元明时期”,而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确。据题干“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可知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产生了变动,正确。故C项正确。2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3、(B)“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A B C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是在明清;“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指的是唐朝的曲辕犁;“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指的是
4、南北朝的灌钢法;“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是在宋代。由此可知,先后顺序为,B项正确。3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被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发展实现了某种突破,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项正确;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农业方面的成就,故B项不符合题意;江南的青瓷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5、,故C项不符合题意;长安在唐代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故D项不符合题意。4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C)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强调两者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D指出了两者都存有弊端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走上了殖民掠夺和扩张的道路,故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B
6、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依据材料“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可知两者都存有弊端,故D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5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D)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
7、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6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D)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兴盛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解析:材料“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说明该地区依靠纺织业贸易获得生存资本,传统种植业不再受到重视,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江南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C不正确。7. 唐前期规定:“诸
8、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中县户满三千人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不是州县不准设置市,后期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本题选择A项;B、C和D均不符合题干信息。8.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
9、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抬高地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的信息说明徽州富商比较注重农业观念,故本题选择A项。B、C、D三项排除。故选A。 9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
10、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D)A市场管理严格 B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C草市已经出现 D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解析:结合所学,农村才存在草市,而材料中的扬州属于大城市,排除C。材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说明唐代商业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故排除A,选D;材料未反映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信息,排除B。10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C)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D农民家庭生活闲适解析:从材料
11、反映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活动来看,诗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多样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不符合材料中“有忙事”等信息,均排除。111757年,乾隆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且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该政策(C)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造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中国近代化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清政府限制民间自行建造船只出海,这是“海禁”政策的体现,使中国不知西方世界的变化,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迟滞了中国近代化,C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近代民族工业,排
12、除A。B项与“海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违背史实,排除。12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某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C)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可看出明政府曾开放海禁,有条件地与外国进行贸易活动,C项正确。A、B、D三项与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 “一带一路”打开了中国人的筑梦空间,“海上新丝路”连通了浙江人的世界梦。从唐中后期始,以上林湖为起点,一条由明州通向海外的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开始形成。材料一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宁波工匠曾奉宋徽宗旨意,建成了两艘神舟,与六艘客舟一起从镇海起碇出使高丽。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称“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可载二千斛粟”。而神舟的长、阔、高、大、人数及器用什物,“皆三倍於客舟也”;在海上航行时“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枫鹢首,屈服蛟螭,所以晕赫皇华,震慑夷狄,超冠今古”。书中还明确提到,神舟航行时使用了
14、指南浮针。这是目前世界上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之一。温度是否达到1 2001 300 ,这是原始瓷能否成为成熟期的瓷器的重要因素。但隋唐时期所有的窑都是馒头窑、四方窑,温度难以提高有一位窑工师傅苦苦钻研,设计出龙窑,温度比馒头窑提高了200多摄氏度。烧制出的瓷器更显纯洁明州上林湖成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首。黄立轩筑梦大海材料二唐宋时期部分著名窑址分布图。材料三1523年,宁波发生了“争贡之乱”。永乐初,日本接受明朝封赐,贡市通好。日人来中国进贡,赏赐甚多,且兼营贸易,有利可图,故争充贡使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诸道争贡,日左京兆所派的宗设与右京兆所派的瑞佐及宋素卿互争到期之先后,并在宴席上因
15、坐位之高下而大起冲突。宋素卿贿赂市舶太监,偏袒瑞佐等,宗设不平,两派遂起仇杀。太监又阴助瑞佐,授之兵器,而宗设之众较强,拒杀不已,遂毁嘉宾堂,劫东库,追杀瑞佐等至绍兴。宗设沿途杀掠至西覆山洋,杀明都指挥千户、百户等数人,浙中大震。明廷大为震怒,乃决然罢市舶,禁止与日通商。根据黄立轩筑梦大海整理(1)据材料一、二概括“以上林湖为起点,一条由明州通向海外的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形成”的有利条件。(8分)有利的港口条件;高超的造船技术;_先进的航海技术;_制瓷技术的改进。(2)写出材料二图中上林湖越窑、唐朝时所产白瓷“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的瓷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瓷窑的序号。(6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
16、朝推行什么对外贸易体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体制的内涵,并指出其实质。(12分)“朝贡”贸易体制。内涵:不计经济效益,重在宣扬国威,赏赐多于进贡。实质: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对民间贸易加以禁阻。解析:第(1)问,明州位于今宁波境内,存在有利的港口条件;由材料“神舟的长、阔、高、大、人数及器用什物,皆三倍於客舟也;在海上航行时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枫鹢首,屈服蛟螭,所以晕赫皇华,震慑夷狄,超冠今古。书中还明确提到,神舟航行时使用了指南浮针”可知条件有高超的造船技术与先进的航海技术;由材料“温度是否达到1 2001 300 ,这是原始瓷能否成为成熟期的瓷器的重要因素。但隋唐时期所有的窑
17、都是馒头窑、四方窑,温度难以提高有一位窑工师傅苦苦钻研,设计出龙窑,温度比馒头窑提高了200多摄氏度。烧制出的瓷器更显纯洁明州上林湖成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首”可知条件有制瓷技术的改进。第(2)问,观察地图及结合史实可知上林湖越窑为处;唐朝时所产白瓷“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的瓷窑为邢窑,对应地图为处;首创釉下彩绘技术瓷窑为长沙铜官窑,对应地图为处。第(3)问,第一小问体制,由材料内容“争贡之乱”可知该体制为“朝贡”贸易体制。第二小问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朝贡体制的内涵为不计经济效益,重在宣扬国威,赏赐多于进贡。第三小问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朝贡体制的实质为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对民间贸易加以禁
18、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徽州商人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的商业成绩与他自身坚持的义利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徽商在坚持中国传统重义的大环境下,合理地注入利的成分因素。徽商的义利观促进了商业活动中诚信观念的形成,对商业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他毕竟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根植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土壤中,商品经济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所以他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徽商经营商业获利之后,也都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条,把获得
19、的钱财,用于购置土地或者买官。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近代早期(15001750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区间闭塞和隔绝的状态,给商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抓住机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迈入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商人建立贸易公司,探寻新的贸易路线,积极从事海外贸易等活动,使英国的各条商路大开,英国的贸易触角深入世界各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英国商人在城市政权中几乎是一统天下,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商人在议会中的总人数在15%17%之间。商人在议
20、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据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徽商的价值观,并对其作简要评析。(16分)价值观:以义为利,讲究诚信;以义取利,肯定利益,义利相通;以末起家,以本守之。评析:徽商吸收传统思想中“以义为上,诚信为先”的核心价值,并将之作为商业活动的指导原则,推动了徽商的发展与壮大;“以义取利”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适应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新时代前期商品经济因素的注入;“以末起家,以本守之”,仍然保留着农本商末的迂腐保守观念,致使商业资金不能更好地运用到商业经济活动中去,阻碍了新经
21、济因素的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英国近代商人群体崛起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原因。(10分)不同: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没有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英国商人群体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原因:英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英国商人较大程度地参政,有利于英国较早地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英国商人的思想解放。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徽商的商业成绩与他自身坚持的义利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对商业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他毕竟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商品经济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所以他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把获得的钱财,用于购置土地或者买官”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的信息从商人群体对于本国社会转型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商人在议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的信息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