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60.46KB ,
资源ID:85392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39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正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正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二次半月考生物(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给1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2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

2、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3观察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C“J”型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利用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

3、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C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5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 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 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这种现象与种间竞争有关6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4、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中,b点时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 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 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 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7生态系统(ECO)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二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倒金字塔形C. 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

5、式进行循环D.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8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 根据现有植物群落的分布状况不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 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 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不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9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

6、确的是()A该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水蚤属于第三营养级B既存在捕食也存在食物竞争的只有两组生物C鲶鱼占二、三、四三个营养级D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水蚤和鲶鱼10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兔的能量只有流入狐是因为其有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与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中是B、A、E种群的能量(单位:J/hm2.a),下列针对图表的分析中错误的是()BAE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

7、量2.4510118.91085.51085.151087.441077.251077.18107A种群A粪便中的能量为3.4108 J/hm2.aB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105 J/hm2.aC若种群D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种群E的数量也会减少D依图表信息不能计算出能量从种群A到种群E的传递效率12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贝类和海带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BIMTA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C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8、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D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13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 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C. 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14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适生地能攀缘、缠绕

9、于乔木、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宿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宿主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有机碳储量/thm-2未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重度入侵区域植被碳库51.8550.8643.54凋落物碳库2.013.525.42土壤碳库161.87143.18117.74总计215.73197.56166.70A. 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B. 土壤碳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C. 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

10、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22.7%D. 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宿主死亡15. 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16.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以下实验: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纱笼周围撒满樟脑(樟脑有驱虫作用)。尽管

11、外面狂风骤雨,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不能说明()A大天蚕蛾的种群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 B雄蛾受物理信息无线电波的吸引扑向纱笼C雄蛾受化学信息樟脑气味的吸引扑向纱笼 D雄蛾受雌蛾释放的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17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不正确叙述是()A麦田中保留适量的杂草可提高麦田的抵抗力稳定性B水稻田中除去稗草后降低了稻田的恢复力稳定性C草原上各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稳定的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18一个盛有池塘水的罐子可以看做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该罐子中()A水藻的存活与否取决于罐子所处的环境B流经浮游动物的能量大多用于其生长繁殖C碳元素在群落内部循环

12、流动D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19电白红树林是粵西地区著名的生态景观,其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水鸟的栖息繁衍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能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升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C水鸟与鱼类之间的捕食关系能制约双方数量的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20鳑鲏鱼个体不大,体态优美、色彩艳丽,为著名的原生观赏鱼类,对水质要求较高。沛县的千岛湖湿地将微山湖和附近水域连接起来,在县城附近的河道也发现

13、了鳑鲏的身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鳑鲏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鳑鲏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鳑鲏将卵产到蚌的鳃腔内,河蚌也把受精卵散在鱼身上,它们是共生关系。D千岛湖湿地属于易地保护,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每空2分,共8分)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三种类型的分布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

14、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下图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百分比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 。(2)根据上图分析,在空间上,十七年蝉的成虫在其生存环境中的分布格局的类型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是 。(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22(每空2分,共10分)某学校生物学习小组研究某养殖塘生态系统中常见生物的种间关系并绘制了如图甲示意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5、图甲 图乙(1) 该养殖塘生态系统除图甲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 。(2) 图乙中B1、B2表示 ,若D1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则图中C2表示 。(3)若右图中I 、II分别为一段时间内该养殖塘中鳙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图中 点时鳙鱼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 (4)目前生态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优点为: 。23(每空2分,共12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图

16、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 (2)写出图中所含的食物链: 。据图中数据分析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J/(cm2a)。 (3)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 演替,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 (填“升高”、“不变”、“降低”)。24(每空2分,共10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calhm2a2)。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由上表可知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金字塔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7、 I.图2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 。.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ab段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二次过关检测试卷生物参考答案1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2B【解析】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错误;b批次先达到K值

18、,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图中曲线是酵母菌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得到,t1时细胞密度增加很快,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错误;t2时,a、b两批次均达到K值,但由于b批次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错误。3A【解析】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不断加大,A错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呈现J型曲线,B正确;“J”形曲线中种群能无限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C正确;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

19、群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D正确。4AB【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等。该图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时,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这样猎物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最终又使猎物种群数量增加这样不断循环,就可以保持两种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但也能说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B错误;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

20、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D正确。5. C【解析】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物种组成有很大不同,A正确;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因此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C.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C错误;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D正确。6.ABCD【解析】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

21、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7.BCD【解析】A.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金字塔形,B错误;C.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C错误;D.在生态系

22、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部分相同,如食物网中相邻营养级间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也存在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一般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在生物间是双向的,D错误。8.ABD【解析】A.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B.通过研究当前植物空间上的组合来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项错误;C.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项正确;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项不正确。9D【解析】A、

23、若用食物网表示图中生物的营养关系,则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分别是藻类轮虫水蚤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鲶鱼;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青蛙;藻类水蚤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青蛙;藻类鲶鱼,A错误;B、存在捕食和食物竞争的有轮虫和水蚤、水蚤和鲶鱼、划蝽和鲶鱼,B错误;C、鲶鱼占二、三、四、五四个营养级,C错误;D、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水蚤和鲶鱼,D正确。10ACD【解析】A、兔流向狐的能量是其生长、发育、繁殖能量的一部分,A错误;B、兔子的粪便是草的能量,兔子的遗体是兔子的能量,所以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C、图中与分别代

24、表兔和狐的摄入量,比值不能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能量逐级递减,所以获能最少,D错误。 11C【解析】A、种群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入量同化量,A正确;B、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B正确;C、若种群D的数量大量减少,种群E仍可从A中获得能量,且所处的营养级别由原来的第三、第四级降为第三级,得到的能量增加,因此E的数量不会减少,C错误;D、表格中种群E的能量既来自种群A,也来自种群D,并且E从种群A、D获得的能量比值未知,因此不能算出从A到E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12ACD【解析】A、贝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海带属

25、于生产者,A错误;B、由题干给出的实例可知,IMTA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B正确;C、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得到提高,C错误;D、笼养鮭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其他种群数量更少,鲑鱼能够获得较多的生存空间和食物,D错误。13B【解析】A.甲图中A组织液,B是淋巴,C血浆,D细胞内液,淋巴中也有细胞存在,D与B间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B.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直接从A获得能量占的比例为(1-a),至少需要A的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在ACB这条食物链中,至少需要A的量为;在AB这条食物链中,至少需要A的量为。最后把

26、直接吃A和间接吃A的量加起来即y= 20ax5x。B正确;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是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乙和丙分别属于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C错误;D.丙图中A是生产者, C是消费者,B分解者,D表示无机环境,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C所处的营养级,D错误。14A【解析】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植被碳库中,这些碳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其余部分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A错误;B.土壤碳储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薇甘菊根系较多且密集,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中的氧含量,使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B正确;C.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重度入侵区域总有机碳储量减

27、少了(215.73166.70)215.73100%22.7%,C正确;D.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增加是因为薇甘菊攀缘、缠绕于乔木、灌木,使附主植物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死亡,导致凋落物增加,碳储量增加,D正确。15ACD【解析】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B、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B错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正确。16BC17B【解析】A、麦田中保留适量的杂草可提高麦田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于物种多样性有

28、关,A正确;B、水稻田中除去稗草后降低了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C、草原上各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能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D正确。18A【解析】A、水藻属于自养生物,需要光照,水藻的存活与否取决于罐子所处的环境,A正确;B、流经浮游动物的能量大多用于其呼吸散失,B错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群落内部不能完成碳循环,C错误;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维持合适的比例,有利于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其稳态,并不是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

29、性越强,D错误。19B【解析】A、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能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升高其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故贝类、鱼类、水鸟不能组成食物链,B错误;C、水鸟与鱼类之间的捕食关系能制约双方数量的增长,使得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对生态平衡调节的间接价值,D正确。20D【解析】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去除地理隔离,这样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B正确;C.鳑鲏将卵产到蚌的鳃腔内,河蚌也把受精卵散在鱼身

30、上,它们是共生关系,C正确;D.千岛湖湿地属于就地保护,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错误。21 【答案】(1) 十七年蝉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2)集群分布 种群密度小时被鸟类捕食率高,密度大时被捕食率低,密度大有利于生存(3)若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被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22【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及遗体残骸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c(4)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3【答案】(1)甲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乙丙丁 400 (3)次生 降低24【答案】(1)0.3% (2)I. 丁 甲先增加再减少最后稳定 .增长型 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甲被捕食数量增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