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针对下表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人均产量(1950年)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 kg538.3 kg4 kg发电量2.76 kwh2 949 kwh10.9 kwhA.实行三大改造B.优先发展重工业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选B。从图表可知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于美国和印度,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选B。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表信息不符,A项错误;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
2、国的措施,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时期,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相应政策,D项错误。2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推行()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为此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旨在尽快地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实现工农业产量倍增,不符合“组
3、织起来”,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农业已经开始合作化,不是分散经营,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实行土地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平均主义问题,不符合“提倡组织起来”,故D项错误。3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对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解析:选A。1955年,顾福初加入合作社,文字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历史事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A项正确;三大
4、改造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未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对农业进行改造后,配合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农业高级社,农民没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故D项错误。4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操作着著名的“土高炉”,读着由当局准备的专业指导小册子,使用着原始的工具和原材料(包括垃圾桶、平底锅和栏杆),那些从来没有见过钢铁生产的市民们建起了原始的砖炉,开始出产质量很差的钢锭。材料最有可能在描述()A“一五”计划B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C。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厂,
5、与“土高炉”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故B项错误;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大炼钢铁,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与“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操作着著名的土高炉,读着由当局准备的专业指导小册子”“从来没有见过钢铁生产的市民们建起了原始的砖炉,开始出产质量很差的钢锭”相符,故C项正确;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但材料未涉及,概
6、念混淆,故D项错误。5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B。题中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农民缺乏积极性而出现的现象,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缺乏劳动积极性,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指工业农业制定高指标,出现浮夸风,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6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
7、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解析:选B。我国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的集体经营,分配实行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A项不是解决当时农村的问题的措施,故A项错误;B项解决的是农村改革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故B项正确;C项是农村改革内容,但不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故C项错误;我国农村改革只是改革土地的经营方式,仍保持土地公有制,没有“变革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7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
8、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选D。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的目标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没有改革土地的所有权,依然是公有制,因此所有制性质是一样的,故A项错误;在1953年的时候农民并没有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1978年也是在交够国家和集体的之后才有产品的分配权,故B项错误;1978年的农村改革是对1953年改革的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
9、和1978年可知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81984年3月,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松绑”。这反映了企业要求()A扩大经营自主权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解析:选A。依据材料:“1984年3月,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松绑”。可知企业自主经营权很小,希望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只是要求“松绑”,并没有要求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故B项错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中的1984年
10、,故C项错误;材料中要求是“松绑”,并不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故D项错误。91984年邓小平讲道:“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是()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B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解析:选A。注意关注此题的时间是1984年,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是1984年,故A项正确;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是1985年,故B项错误;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故C项错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2年,故D项错误。10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其形成过程,
11、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内地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经济特区内地解析:选A。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首先是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选择A项符合题意。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创造条件,参加全球化的进程。与国际接轨就是这个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口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实现“与国际接轨”B深化改革
12、开放是中国创造条件的表现之一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机尚不成熟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奠定了基础解析:选C。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考点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潮流,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实现“与国际接轨”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奠定了基础,故A、B、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明显错误,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12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等,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际形势的影响B服装产业的发展C纺织业的发展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选
13、D。衣着的变化是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表现,而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A、B、C三项与题干所述现象都有关系,但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写的五年计划的主要点首先集中力量研究今后五年中新办工厂,是为了七八月间可以向苏联提出一个五年中供我装备的要求。”引自1952年7月,陈云就“一五”计划草案致信毛泽东“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中国是农业国,不可能把每家有几个鸡、几头猪都统计起来。中国开始建设时,计划的线条是粗的,将来由粗到细。”“研究合理的比例关系,决不能只
14、依靠书本,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陈云的这种态度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引自1953年6月,陈云就“一五”计划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汇报材料二1962年5月7日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讨论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会议作出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的重大决策,要求切实地按照农、轻、重次序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1)材料一中“向苏联提出一个五年中供我装备的要求”表明“一五”计划的编制需要征得苏联指导和援助,试结合当时中国有关经济状况说明其原因。(10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我党制
15、定路线和决策时有何值得肯定之处?(10分)(3)有研究者把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实践概述为“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结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什么?(6分)解析 (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方面思考;(2)围绕路线和决策的积极意义方面归纳;(3)从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处理好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关系等方面归纳。答案 (1)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极其低下,只有征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帮助和援助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2)肯定之处:材料一,审时度势寻求援助;自力更生,不盲目、教
16、条地搬用他国经验。材料二,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能够发现并纠正自身的不足与失误。(3)启示:经济建设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不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不能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人为地变革生产关系。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12分)(2)材料二反
17、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14分)解析 前一问紧扣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后一问结合曲线图,联系所学知识解答。答案 (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1993年:中共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