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351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承德实验中学高 三 年级 语文 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课 题烛之武退秦师课型 新授课时二课时主备人李希亭审核人 李希亭时间2016、9学习目标能概括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评价人物重点难点从不同侧面评价人物方 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集中展示一、 探究部分:(一)梳理课文知识1. 解释下列句中通假字共其乏困(共,通“ ” ) 何厌之有?(厌,通“ ” )秦伯说(说,通“ ”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3. 指出说明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晋军函陵( )若亡

2、郑而有益于君(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越国以鄙远(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夜缒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指明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特点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 )7.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鄙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2)许许君焦、暇()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微国势衰微。(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微言大义(成语) ()见微知著(成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4)敝使史更敝衣草屦()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因人之力以敝之()8.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以以其无礼于晋 (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而今急而求子()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永之人争奔走焉()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公从之()因人之力而敝之()行李之往来()夫晋,河厌之有()君之所知也()1、理解内容.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答:.烛之武推辞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答:.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用文中句子回答)答:2、概括课文内容:用简练

4、语言概括每段意思,不超过10个字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二、研究部分:探究课文内容1、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对“夜缒而出”中的“缒”字大加赞赏,认为有此一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字有这么大用处吗?说说你的理由2、“凡兴兵十万,转战千里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大军出征,劳师糜饷,是国之大事。烛之武凭口舌之利劝退秦军,你觉得有没有夸张的成分?谈谈你的理由三、应用部分:准确翻译下列句子有人说烛之武是志士,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辩士。你认为那种身份最能代表他的形象?(不少于300字)四、巩固练习:完成小本练习册习题助读材料: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

5、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云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大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

7、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学 生笔 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