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最早可能出现在()A1976年 B1978年C1984年 D1992年解析: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最早可能是在1978年,B项正确。答案:B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
2、制()A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适应C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D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错选的原因是误认为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增加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带有传统小农经济的痕迹,它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A项错误。C项没有从本质上说明问题。D项的“唯一”说法错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粮食产量增加,故选B项。答案:B3(2019太原高一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3、()A恢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解析: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不进行商品交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产品不是供自己消费,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所有,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包产到户为特点,赋予农民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D4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文件,规定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使企业真正
4、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规定的核心内容是()A扩大国家财源 B增强企业活力C变公有为私有 D实行市场经济解析:根据所学,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故B项正确;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不是进行所有制改革,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1984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2019湖北孝感高级中学期中考试)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
5、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解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答案:B6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
6、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对内辐射的作用,故选C项。答案:C7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仅用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解
7、析:A、B两项均发生在1984年,与题干中“1996年”“2000年”不符;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对江苏的影响较大,故C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材料中“2000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8(2019景洪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
8、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
9、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以前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中邓小平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第(2)问由材料二中“特别是安徽”“生产责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以前成果的否定。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因为这一政策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