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以上描述的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选A。题干材料所指的是德军推进到巴黎城郊,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德军的凌厉攻势也被英法联军抵挡住,由此可知是马恩河战役。2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向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线速胜的信心被打破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A。结合
2、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3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A BC D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也可采用排除法。不正确,首次重大战役应是马恩河战役,故可排除含的A、C、D三项。41916年5月底,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当时的交战双方是()A英军和德军 B法军和德军C法军和意军 D俄军和德军解析:选A。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故选A项。5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
3、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C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解析:选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目的在于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6下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解析:选B。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
4、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速战速决。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中,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Join your countrys army!)材料二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人数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多个师130多万人材料三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
5、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是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解析 (1)结合材料中的信息“1914年”“英国”等回答。(2)从表格信息得出交战双方伤亡人数巨大且急剧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原因。(3)提取材料信息,从征兵年龄的
6、不断放宽甚至包含老人和孩子可以归纳出德国兵源的枯竭。答案 (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军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被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3)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德国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人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
7、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支撑欧洲的各支大军的热忱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材料二凡尔登战役开始时,德军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向方圆只有31平方千米的法军阵地发射了100多万发炮弹。战役中,德军投入46个师,法军投入60个师,战争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惨烈程度,伤亡70多万人。有人这样描写:“这个304米高的小山坡被炮火从山顶抹平,在整个战斗期间矮了近8米,战场上全是弹坑、炸倒的树木和尸体。”(1)材料一中“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指什么?为什么不能实现?(2)材料二所指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解析 (1)第一小问,解答时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标”的所
8、指;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信息“1914年爆发”与“两年后”,由“开始低落下来”判断应该是在一战的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使得“目标”难以实现。(2)解答时,应充分结合材料数字分析战役的特点。答案 (1)目标:以闪电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速战速决。原因: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特点: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争惨烈程度高,伤亡人员多。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本课测评(教材P12)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提示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更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
9、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且其兵员分散,利于长期作战;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显然对同盟国不利。二、学习延伸(教材P12)看漫画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请回答:这幅图画为什么名为“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你能试说明理由吗?图中的三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和意大利国王艾玛努艾尔。这三个国家是组成同盟国的主要国家。然而,从这幅漫画中可以看出他们也各有自己的打算,并非铁板一块。提示 三国各有企图。奥匈帝国企图吞并塞尔维亚等地,侵占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领土,在东南欧扩张势力;德国企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从长远看,德奥存在着利益冲突;意大利主要目标在于争夺北非的殖民地,并在地中海区域建立霸权。战争爆发后,意大利权衡利弊,一开始采取观望态度,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