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87KB ,
资源ID:85315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31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房屋是房屋,园林是园林。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故此,较小型的房屋附设庭院,大型的园林附设房屋。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在条件未成熟时,“寄托”会投射在住屋的方丈庭院里,明、清两代就有不少名士对处理小庭院(小至天井)的心得大作文章;一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者,例必大造园林。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园林的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

2、现实的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君子慎其独也。“独”是在非公开的场合,往往就是自己在家的时候。于是大家的“家”就带着培养“君子”的严谨和克制的气氛。长期居住在行必有据的礼仪之所得君子,身心未必可以平衡,幸而有园林。儒家思想落实在严谨规整的合院式建筑布局里,老庄强调的生命则弥漫在园林中。中国历史绵延漫长,园林之嬗变,皆有迹可寻。传说中黄帝有个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前27世纪)(穆天子传),很明显,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囿,园有垣也。一日禽兽有囿。圃,种菜曰圃。园,所以种果也。苑,所以养禽兽也。信史(有文字记载)开始,整个商代值得一记得可不是园林,而是纣王的“肉林”和“酒也”。所以一般

3、园林故事大都从英明有为的周文王开始(前12世纪),他营造的灵囿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开放给百姓捉雉猎兔的野生公园。与民同乐的时间很短暂,四分五裂的春秋时代,各国都忙于兴建高台,高观重楼,望敌方,望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大于游玩欣赏。魏晋南北朝,战争和佛道思想一起兴盛,南朝烟雨楼台中,寺寺园林。“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谡谡如劲松下风”。写崇山峻岭,却是形容人的风采,园林景致开始与内在品格相应。这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与世无争的况味便成为了私家

4、园林的新意象。魏晋的隐逸田园之所以能避过盛唐富贵的色彩,主要归功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这位开山水画南宗的天才诗人,将诗情画意一并写入自己的园林辋川别业里。古代圈地成园那种“且占它一片好江山”的大手笔,到这个时候终于完全洗脱“游牧的记忆”,上升至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古代建筑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后世所谓的园林艺术(并非自然艺术),亦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元、明两代,文人画走到巅峰,上接王维,中国园林已被诗书画熏陶了超过一千年。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每被视为造园的蓝图。崇山峻岭与人的内在品格相应,宋、明著名画家笔下的苍雄山势和一草一木,都成为园林里假山花石造型的蓝本。每个国家都

5、有自己的园林故事,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文人与园林结下的不解之缘。凿石引泉,编竹为篱,画家、诗人、思想家、政府高官以至帝王都介入工匠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摘自赵广超中国园林的文人气,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房屋附设庭院,园林附设房屋,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B. 明清不少名士在条件成熟时,例必大造园林,是想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想要达到身心的平衡。C. 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黄帝有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纣王有“肉林”和“酒池”,周文王有灵囿。春秋时

6、代,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D. 魏晋南北朝是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启了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园林与文人的关系。B. 文章通过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阐明了文人对儒道两家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追求。C. 文中引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例子,意在证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景致开始与文人的内在品格相应。D. 文章最后一段以“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收束全文,其中的“一番见识”暗指本文所说的涵养千年的“文人气”。3. 根

7、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是指既要有严谨克制,行必有据的君子之规,又要有寄情山水,身心平衡的生命之态。B. 纵观中国园林之嬗变,园林的文人气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熏染的过程,直到唐朝的王维将园林上升为“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的园林艺术才算真正开始。C. 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当时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成园林造型的蓝本。D. 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园林的不解之缘,点明文人介入园林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

8、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项,“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曲解文意,原文说“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可见两者并不矛盾对立或排斥,应为相辅相成。C项,“纣王有“肉林”和“酒池”说法错误,“肉林”和“酒池”不属于园囿。D项,“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范围扩大,原文说“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

9、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扩大范围,原文说“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儒道两家结合原文应为道家,“对水墨山川的向往”只是指对道家的向往。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

10、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元明两代的文人画达到巅峰。故选C。【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

11、行判断。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表示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尤其是欧盟一些国家不仅提出“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而且也上升到具体的法律层面,同时还采取一些“限行”措施。中国则是更为主动、更积极、更为系统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相对比较健全,更为系统。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在购置税上减免,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还有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这样多的支持政策,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在众多正面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

12、旋式上升,一年一个大台阶。2016年50万辆、2017年80万辆、2018年超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之际,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发布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就是具体的体现。具备以上特点的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摘编自2018年12月财经网)材料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预测:年份 项目2010年产量(万辆)2015年2020年预测产量(万辆)与2010年相比产量(万辆)与2010年相比混合动力(HV)97.2350.53.6倍7357.

13、6倍电动车(EV)1.35340.8倍170.5131.2倍燃料电池(FCV)少量0.10.88倍新能源汽车合计98.5403.64.1倍906.39.2倍汽车总产量688292321.3倍106001.5倍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1.44.438.67.2材料三:目前,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依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障碍,市场对长续航和配套基建的需求非常明显。在续航里程上,2017年主流工况续航300km,2018年上半年多数车企已到达400km,有的甚至突破到了500km。然而电动汽车在不同的速度下,续航有所不同,速度越高,续航越低;根据日前威马公布的各型号工况续航,得出

14、的电动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有效续航为30%-80%电量行驶距离,如此一来,有效的长续航仍然是未来急需突破的方向。在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有效运营的加氢站只有14座,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原因,其故障率高于传统汽车。而且像电池这样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自燃或破损,很难修复,只能更换,电池置换价格又非常高,便宜的也超过万元,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造价是电动汽车成本的30%以上,甚至达到一半。(摘编自2018年10月搜狐网)材料四随着智能家居、智能购物、

15、智能楼宇、智能机器、智能医疗等贴近人们的生活,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具备“四化”特征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有专家预计:到2028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41.8%,80后占35.4%;由于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所谓是无网络不生活,而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和对移动终端的需求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汽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摘编自2019年01月中国期刊网)4. 上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6、. 到2020年,专家预计全球汽车总产最将超过一亿辆,这中间新能源汽车贡献非常大,已在取代传统汽车。B. 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三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其中电动车增长率最高。C.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的汽车所占比重最大。D.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会达到8.6%,结合四则材料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要想“领跑世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的表示,要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中国更是不甘落后,制定了相对比较健全的发展政策,大

17、有后来居上的态势。B.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制约其推广的障碍是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C. 智能网联,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对移动終端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了这些优势新能源汽车就能迎来高速发展。D. 三则文字材料分别从“当下世界和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举措”,“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请简要概括这种模式的特点。【答案】4. A 5. D 6. 对生产商进行财政补贴;给消费者减免购置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予以补贴,新

18、能源汽车设置专门牌照,道路通行权优先;继续出台鼓励性政策,推动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这中间新能源汽车的贡献非常大,已在取代传统汽车”数字表述有误,从数据看,新能源汽车十年占市场份额不到 10%,“已在取代传统汽车”说法错误。故选A。【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19、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 “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曲解文意,由材料一可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强国发展的样本,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不是“后来居上”的跟跑者。B项,“制约其推广的障碍是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偏概全,制约其发展的障碍还有故障率高和电池置换成本高等问题。C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曲解文意,原文说“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20、战略制高点”;“有了这些优势新能源汽车就能迎来高速发展”无中生有。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说“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要求简要概括这种模式的特点。结合文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可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生产商进行财政补贴

21、;“在购置税上减免”,可见给消费者减免购置税;“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可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予以补贴;“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可见新能源汽车设置专门牌照;“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可见有道路通行权优先;“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可见政府继续出台鼓励性政策,推动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

22、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

23、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三月惊蛰春始开雨辰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

24、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干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满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那时候,我们全

25、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了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侯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

26、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片又一片,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话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0日15版)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7、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作者借“第一声闪雷”宣告了惊蛰的到来,引出下文对这一时节的描述。B. 文中第五自然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蛰到来时,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C. 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多处引用农谚,意在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D.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8. “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的含义。9. 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

28、涵的理解。【答案】7. B 8. 使者:万物复苏的动员令,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春的诗意:惊蛰到来,天气变得清新、温润。(惊蛰到来,驱走了轻寒,天气变得清新、温润)奥秘:惊蛰到来,各种地下植物已被唤醒,以鲜绿争相点缀沃野;各种动物充满生命的活力,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意义:惊蛰到来,农人抓住耕种良机,辛勤劳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早春耕种”图。 9. (时间意识)珍惜时间,春天是一年之初,那第一声闪雷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启示人们要抓紧时间。(生命意识)生命觉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带给人们对新的生命与希望的欢愉与喜悦。(生存意识)顺时而动,应势而为,顺应自然规律,把握节令变化,努力劳作,才能有

29、美好的收获。【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其目的是表现惊蛰到来时节气的特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首先要通读文章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中心,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所给句子含义,最后按照题

30、目要求认真揣摩仔细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有总括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各个分句对应文中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文本,“惊蛰是春天的使者”,重点理解“使者”,第一段说“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里突出了惊蛰是万物复苏的动员令,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重点理解“诗意”,由“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

31、许迷醉”,可见惊蛰到来,驱走了轻寒,天气变得清新、温润。“去理解生物的奥秘”重点是“奥秘”,文章第三段写各种植物被惊蛰唤醒,以绿色装点原野,第四五段写各种动物充满生命的活力,早春的景象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中重点理解“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强调要早,第六段写惊蛰到来,农人们抓住耕种的最佳时机,辛勤劳作,展现出一副忙碌喧腾的早春耕种图景。【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时可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是思考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三是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四是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本题要

32、求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文章题目是“三月惊蛰春始开”,这实际是变相考查理解文章题目的内涵。仔细梳理文章所写内容可见,的一部分写“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可见凸显了时间意识,告诉我们春天是一年之始,惊蛰好比是动员令,拉开序幕,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第二部分写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都因惊蛰而动 ,凸显了一种生命意识,写出惊蛰到来,生命觉醒,万物复苏,世界换发勃勃生机,给我们带来对新的生命与希望的欢愉与憧憬。第三部分写农人们因惊蛰而顺时而动,一年之计在于春,顺应自然规律,把握时令变化,努力劳作以求得好的收成

33、,这里突出了一种生存意识,只有应时而为,才能更好地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

34、,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子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

35、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节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B. 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C. 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股学上致仕/D. 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

36、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B. 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C.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B. 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

37、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C. 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D. 黄师雍坚守原则,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没有答应,始终没有屈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 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搁置(阻止)。(2) 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应)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

38、(听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刘克庄封还诏书”是句意完整的分句,排除D;“终”是时间副词 “最终”的意思,所以“嵩之终”的谓语动词是“丧”,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9、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表述错误,学政是古代的学官名,派到地方主管一省教育。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曲解文意,原文为“师雍不领”,意思是师雍并不领情。

40、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书”名词,书信;“归老”动词,辞官养老;“格”动词,搁置。(2)中的“劾”动词,弹劾;“犯义”动词,触犯道义;“居”动词,担任。【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

41、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译文: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楚州官属。出入强盗兵刃之间,不害怕不恐惧。 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

42、黄师雍秘密联合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青,黄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任职期满,朝廷官员赞扬他,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任教授,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都举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他,黄师雍说:“如今,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廷,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在政事堂,极力对丞相乔行简说到黄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阻止。 乔行简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拜相,召黄师雍接受审察

43、,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黄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黄师雍不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感动觉悟,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遣送到外度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黄师雍上书论说,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于是得以观文殿学士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但是黄师雍弹劾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

44、自己,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有屈服。 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劾黄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长时间后,以直宝文阁领宫观官,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命下达后,黄师雍在江西官署去世。黄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物看得很轻,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名誉、节操,不愧是良师益友。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南宋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

45、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頤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注释)上: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李纲,宋高宗时曾任宰相,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南牧:南侵。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处画:处理筹划。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14.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险难逾,人谋克敌”,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B. “结阵当蛇豕”,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C. “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

46、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D. “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15. 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4. C 15. 李纲以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历史,劝喻宋高宗积极抗金恢复中原,表现出必胜的信心。辛弃疾这几句,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47、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错误,选项对典故的解读有误。从词中来看,“夜闻数声鸣鹤”说的是“风声鹤唳”的典故,意为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过来了。故选C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48、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是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来考查情感,考生要指出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思想感情。先看李纲的词,词的题目是“晋师胜淝上”,这就交代了诗歌中的典故,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然后要结合词的内容和作者所处的朝代来分析这一典故的用意。词的下阕以“奇伟”领起

49、,对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词人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再看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5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

51、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创

52、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的豪情。(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不向官职比自己高的人学习,原因是“_”巫医乐师工匠们相互学习,导致上大夫之族“_”的结果。(3)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官盛则近谀 (4).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 落红不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

53、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余心、犹、谀、落红。【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54、,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毛笔之妙,固不待言,我们中国的字画之所以能在世界上 , 赖有毛笔为工具。不过毛笔实在不方便,用完了要洗,笔洗是不可少的,至少要有笔套,笔架、笔筒也是少不了的,而且毛笔用不了多久必败,要换新的。僧怀素号称草圣,他用过的笔 ,埋在地下,人称笔冢,那是( )。 欧阳修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之学书,那又是( )。自从科举废,毛笔之普遍的重要性一落千丈,益以连年丧乱,士大夫 被较简便的自来水笔、铅笔,以至于较近的球端笔(即俗谓原子笔)、毡头笔(即俗谓签字笔)乃代之而兴。制毛笔的技术也因之衰落。近来我曾搜购“七紫三羊

55、”,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只要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无复 之妙。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那是多么的豪奢。 那又是多么的困苦。B. 那是何等的大气。 那又是何等的寒碜。C. 那是多么的大气。 那又是多么的寒碜。D. 那是何等的豪奢。 那又是何等的困苦。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独树一帜 比比皆是 流离失所 刚柔相济B. 标新立异 堆积如山 流离失所 以柔克刚C. 独树一帜 堆积如山 流离颠沛 刚柔相济D. 标新立异 比比皆 流离颠沛 以柔克刚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

56、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因为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休。B. 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但是以紫毫为心,秀山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C. 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却是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D. 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都是以紫毫为心,秀山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答案】17. D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

57、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多么”是口语语体,这里是书面语体色彩,排除AC;“寒碜”是穷酸难看、不体面、丢脸的意思;语境中说怀素和尚把用过的笔埋起来,不能说是“寒碜”的事情,排除B。故选D。【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独树一帜:单独树起

58、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语境中说我们中国的书画在世界上自成一体,应选用“独树一帜”。堆积如山:意为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借以形容极多。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中说怀素和尚用过的笔多,应选用“堆积如山”。流离颠沛: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流离失所: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到处流浪,无处安身)。语境中说士大夫由于连年丧乱而生活艰难,应

59、选用“流离颠沛”。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以柔克刚: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结合语境应选用“刚柔相济”。故选C。【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本题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项和B项,搭配不当,“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不搭配;C项,搭配不当,“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却是以紫毫为心”搭配不当,关联词语应选用“无论都”。故选D。【点睛】正确运用成

60、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阳光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尊敬的刘校长:您好!我是敝校文学社社长,我们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书中收录了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大作,这将成为我们青春的纪念,敬请拜读,并请您为我们题写序言。你是德高望重有一些经验的教育大家,能得到您的鼎

61、力相助,我们倍感荣章,在此敬谢不敏!祝您工作顺利!阳光文学社XXX2019年3月5日【答案】(1)“敝校”改为 “本校”或学校或删掉(2)“大作”改为 “作品”(或“文章”)(3)“拜读”改为“阅读”审阅、垂阅、斧正(4)“有一些经验”改为“经验丰富”(5)“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深表感谢”【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62、(1)“敝校”是谦称,用于口语,这里是书信,可改为“本校”或学校或删掉(2)“大作”是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作品”(或“文章”)。(3)“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不能请别人拜读,可改为“阅读”或“审阅、垂阅、斧正”。(4)“有一些经验”是口语,不够庄重,可改为“经验丰富”。(5)“敬谢不敏”释义为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这里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深表感谢”。【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

63、)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21.2019年3月 10日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银川市政府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友人们,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到银川看一看”。请你以对联形式为银川这座美好城市画像,来宣传我们的家乡。要求: 1.内容包含银川的地域

64、特色或人文景观。2.每句不少于7个字。【答案】黄河岸边黄河谣,凤凰城里凤凰飞秦渠汉延民兆阜,唐徕惠农稻花香。两座名山驰骏马,一河黄水育丰粮。长忆岳武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怀激烈;仰止毛泽东,提雄师攀越六盘峰巅,天高云淡。【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关于对联的文化常识。做该题时要考虑对联所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所写内容要能与之协调对应。另外还要考虑对联的特点,即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第三是上下联尾字的压韵是仄起平收。本题要求以对联形式为银川这座美好城市画像,来宣传我们的家乡。要求: 1.内容包含银川的地域特色或人文景观。2.每句不少于7个字。银川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

65、民间传说中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有贺兰山和六盘山。写作对联时可以突出地理特征,黄河和银川旧称;也可以突出银川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的情况;还可以联想与银川有关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和红军长征。要注意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点睛】对联的特点,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具体来说:1. 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2.意义相关

66、: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许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4.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仅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应。一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应。5.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而且对联通常是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是仄音,下联尾字是平声。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

67、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足不出户,约车、购物、叫外卖,都只需动动手指就轻松搞定;外出,有智能精准的导航,简洁方便的智能翻译;生病了,有准确高效的智能医生。可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人工智能已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2017年5月,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天才少年柯洁;8月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人,就写了篇新闻稿,用时25秒;2018年,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虚拟歌手洛天依网络爆红;2019年,京东、顺丰同时宣布:无人机快递时代即将到来,200万快递员将全面失业。计算机学博士李开复说,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

68、代40% -50 %岗位的技术能力。也就是说,未来很多人可能变成无用之人。对于人工智能,一些人表示欢迎,并期望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领域造福人类;另一些人则担心人工智能最终会抢了自己的饭碗对此,你有何看法?人工智能将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我看人工智能人之于人工智能,胜在心绪多变,胜在举手投足间皆是有灵气的,胜在拥有一双温热的生机盎然的眼眸。今时,当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产业之规模盛大,是前所未有的,其高超之技能,一定程度上的人性的设计为高速运转的社会提供了诸多助力。然以人工智能代替低效劳动的行

69、为,合理存在于世的条件是有其限定范围。若任其泛滥,及人类一切行为则可笑可悲了。惟妙惟肖的机器人“钢琴家”必有指尖疾弹只留残影的能力,也必能精准无误地奏出每个音符。可令我存疑的是,它是否能如郎朗一般形体随旋律而动,表情随旋律而变,时而眉若平波又峰峦,擎着汗水露出沉醉其中的笑。聆听之人早已被他眼中满盈的春水牵引着入境,贪婪享受着那抹润泽的感觉。依我之见,机器人恐是力不能及吧。见字如面是以信见史的电视节目,我为其深陷了心魂。欧阳修厉斥高若讷的刚正不阿的节操,杨恽之不流于当世的逍遥放纵,陆小曼的才气与风韵,及与徐志摩之鹣鲽情深,这一切的情愫与风格,于朗读者们自是能准确表达,感人至深,而于机器人呢,可行

70、?纵使他有语言系统,纵它可扫描以辨文字,又何以理解金岳霖先生以理性克制情感的原始冲动,且为林徽因终生未婚配,只能待其香消玉殒后,聊以“一声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为其作结的情操之何其高尚?又何以明白陈寅恪先生坚守从不请假的原则,不遥领职务的坚守之伟大?又何以悟懂蔡琴对于前夫亡故的五味杂陈?机器人,只是人为输入程式的机器人,于此点上是无能为力的。听闻如今已有了可以假乱真的仿生动物,我听来实在不解其存在之意义,轻抚倒也是柔软,可却无法触及灵魂的温热,眼波流转的是电光,而非似锦春华。窃以为,人工智能于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是能力有限的,体悟人性之多变,情感的深层表层差异,这终是力不能及。然,我们也不可

71、一叶障目,人工智能在物质层面上的贡献又是不可否认的,某些方面是可以代替人类。正确发展人工智能应限于特定范围,全面代替人类便可笑至极了。它永远不可能以电子构建人们灵眸中的春意霞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就人工智能将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首先看材料,材料中说了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对大多数人而言,人工智能已极大地丰富

72、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又指出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很多人可能变成无用之人。材料中提及两方面的情况,考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好处,也可以从消极方面说人工智能的危害,还可以综合起来谈,一定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参考立意: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生活需要人工智能,拥抱人工智能,积极心态面对人工智能,警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想说爱你不容易,辩证看待人工智能。参考素材:1.不必忧虑,人工智能由人类发明,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未人所控制。它的智能高度发达也足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如阿尔法狗战胜顶尖世界围棋手,说明了人在利用人工智能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第三只手。电脑储藏了广博精深的知识,现

73、代人不需要古人那样皓首穷经,可以帮助人们迅速查找知识,方便快捷。人们可以借助各类交通工具上天入海,周游世界,甚至太空,甚至时间旅行。它的出现,使人类“善假于物”,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不是很好吗?3.可以造福人类,让人类走向大同世界。近闻国产机器人将于明年文科高考,未来的孩子可以不再被繁重的知识学习拖累,而可以腾出时间来社会实践,创新发展,提高能力,掌握生存技能。人工智能的无约束发展将给人类带来灾难。科技掌握在人类手中,总体上机器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带来的弊端要在发展中去解决。行文结构:开头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人之于人工智能,胜在心绪多变,胜在举手间的灵气,胜在拥有一双温热的生机盎然的眼眸”;接下来以辩证的思维分析人工智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力,但人工智能存于世的特定条件和范围,得出分论点“人工智能是不能代替人类的一切行为”;接下来为证明中心论点,列举三个极富时代感的事例,论证特奥之于郎朗、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中有关人的情感与机器人的程式设计、仿生动物柔软的皮毛和永远不可能拥有的温热的灵魂。最后一段收束全文,首尾呼应,强调了人工智能的优势,但更强调了人工智能永远构建不了人类眼眸中的春意霞光。结构严谨,结尾照应开头,并点题收束全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