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307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2021-1高一历史期末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共计60分)1. 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自称叶公。其后裔有以叶为姓者,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现在一些地区还有沈、叶两姓不通婚的习俗。这一习俗的根源是A. 礼乐制度B. 宗法制C. 君主专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沈、叶两姓不通婚,体现的是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突出的是一种等级观念,A项排除;材料内容与君主专制无关,C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D项排除。故

2、选B。2.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B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C. 确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设立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一整套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制度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所以只要走进历史,秦始皇都会“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故选C项;分封制不是确立自秦始皇,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始于商鞅变法,郡县制

3、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而且在元代为行省制所取代,故排除A、B、D项。【点睛】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主要是设立了皇帝制度。其余制度在秦代之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多有损益。3.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管理方式分封制延续到汉朝C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强调的是任何结论都要有史料依据,不能过

4、多衍生。史料只说了商鞅变法提倡废分封、行郡县,我们从中无法看出秦国当时是否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史料中只说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无法看出文化与政治之间是否有附庸关系,故B项错误。行省是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长官像诸侯一样镇守四方,但已经没有割据地方的实力,因为其手中诸多重大的权力已经被中央收回,这反映的是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明太祖时期的“禁止通蕃”诏令只限于明太祖时期的状况,无法推论出整个明朝都严禁中外通商贸易,故D项错误。4.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乾隆时期,和绅掌权后,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

5、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 和绅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B. 军机处由军事机构改变为决策机构C. 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受削弱D. 军机处地位变化导致制度设计失衡【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和绅“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有奏折按规定是直送皇帝拆阅,军机大臣最初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到乾隆时期,和绅掌权后,军机处权力、地位大大提高,这说明军机处的权力在上升,清朝制度设计的制衡框架被打破,故D项正确。A表述不符合史实;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故B错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错误。5. 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6、,刑殄有夏。”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B.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D. 主体不同,内涵相反【答案】D【解析】尚书多方中的“民主”是指为民做主的、有德行的君主,主体是指统治者个人,内涵是一种专制制度色彩;古希腊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是一种政治制度,主体是公民,内涵是奴隶制民主制度,故D项正确。6.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还债。经过游街式的公示后,可以肢解、“瓜分”债务人身体;严厉处罚盗窃、非法侵占等行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极力维护私

7、有财产权B. 使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C.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治的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可以肢解、“瓜分”债务人身体;严厉处罚盗窃、非法侵占”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利益人,实质上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A项正确。B项为十二铜表法实施的历史意义,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在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了维护了平民利益,材料信息未体现对奴隶主阶级的保护,排除。D项,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此时罗马并未进入帝国时期,故排除。7.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法律或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A. 特点B. 制定机构C. 颁布时间

8、D. 评价【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削弱君主权力,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皇帝具有一系列的实权,体现皇权至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核心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表格中特点的表述正确,选A。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制宪会议制定的,而不是参众两院,排除B。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时间是1871年,而不是1875年,排除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步成文宪法,而不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8. 乔治华盛顿在1787年给法国的拉法叶特的信中写到: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有缺陷的政府,这个国家的一些很有思想的人现在都认同这个判断,这里的缺陷指

9、的是A. 无力支持法国革命B. 君主专制阻碍发展C. 经济政策过于自由D. 政治体制过于松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华盛顿为首的政治家们都认为实行邦联体制的美国政府,存在政治过于松散的缺陷,D项正确;1787年法国革命尚未爆发,对外实行孤立主义政策并不是美国政府的缺陷,A项错误;美国历史上并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经济政策过于自由不是当时美国政府存在缺陷的关键所在,C项错误。9.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德国在政治上仍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A. 首相主持内阁工作B. 建立两院

10、制议会C.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D. 成立联邦制国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体现出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故选C;A、B无法体现“浓厚的封建残余”,排除;联邦制国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浓厚的封建残余”,排除D。【点睛】10. 有学者指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下列有关 “”这一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 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 西方掀起了瓜

11、分中国的狂潮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由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正确;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D。故选A。11. 咸丰年间(18511861)清廷默许统兵大员和各省疆臣便宜行事,地方督抚由此获得原先中央所拥有的筹饷权、募兵权。这反映出当时A. 外来侵略威胁清廷统治B. 清政府君主专制面临严重危机C. 内外危机影响清政府的权力结构D. 地方势力已与中央分庭抗礼【答案】C【解析

12、】【分析】【详解】材料中咸丰年间地方督抚权力扩大,主要是由于内外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太平天国运动,外部因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C;外来侵略威胁清朝政府统治是材料现象的原因之一,但不全面,A错误;清朝的专制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主要是内部因素,也不全面,B错误;咸丰统治时期地方还不能和中央分庭抗礼,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12. 太平天国追求古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两无”中,而在这个理想的地上“天国”中却有着许多古代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堂”、“祈

13、祷”等舶来品。这一理想“天国”是A. 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B. 农民阶级空想性的具体体现C. 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D.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太平天国既表现出传统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又有“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由此可知,太平天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故排除A项;“圣库”、“礼拜堂”、“祈祷”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空想性,故排除B项;“圣库”“礼拜堂”“祈祷”等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13.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

14、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下列有关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描写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对应的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与日本舰队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但是最终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对应的是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还虎门销烟,打击英国的鸦片走私,“二十九

15、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对应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二十九军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英勇抗击日军,“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对应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因此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故选C,排除ABD。14.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这是因为庚子年清朝完全沦为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这里的庚子年是指A. 1898年B. 1895年C. 1900年D. 1901年【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实际是源于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16、900年正是庚子年,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1898年是戊戌年,1895年是乙未年,1901年是辛丑年,排除ABD。1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成为世界的焦点。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时期,收回汉口英租界在此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会战抵制日军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湖北军政府,是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国民大革命时期,随着北伐胜利推进, 汉口人民收回了英租界.抗战时期,组织武汉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17、;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实在南昌打响的,排除A、C、D。16.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不仅涉及、影响了当时中国各个阶层之社会公众,而且五四精神旨趣也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点上,它既关照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普遍愿望,又辐射、触及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课题。这揭示出五四运动A. 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诉求B. 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C. 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D. 从根本上改造了中国社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不仅涉及、影响了当时中国各个阶层之社会公众它既关照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愿望,又辐射、触及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课题”可知,五四运动对广大群众影响巨大,而且其精神旨趣也

18、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愿望,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故选C;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社会各阶层”表述太绝对,B错误;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17.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表明,毛泽东A. 抛弃了“城市中心论B. 成为了党的领导核心C. 背离了马克思主义D. 维护了广大农民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意味着其放弃了“城市中心论”,A正确;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排除B;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排除C;道路

19、的选择是思想层面的内容,在付诸实践之前不能产生直接的实际效果,排除D。18. 侵华日军在向陆军部的报告中写到: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石太路破坏极为严重,敌人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材料所指的军事行动A.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使得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C. 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D. 恢复了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石太路破坏极为严重”“敌人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可知是以“破袭战”为特征的百团大战,此战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故C正确;打破

20、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平行关大捷,排除A;使得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是武汉会战,排除B;恢复了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排除D。故选C。19. 样在中国电影群星聚的艺术长底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即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建党伟业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大转折-挺进大别山A. B. C. D. 3【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建党伟业反映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淮海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三大战役之一;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挺进大别山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前。所以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21、,故选C,排除ABD。20. 观察社会主义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应是( )A. 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B.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发展到现实;1945年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

22、的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21.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行动纲领,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目标。”这个“行动纲领”是指A. 领导二月革命B. 领导十月革命C. 发表四月提纲D. 七月流血事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之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因此C选

23、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个“行动纲领”发生于二月革命后;B选项错误,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提出的行动纲领;D选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是1917年俄罗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彼得格勒工人抗议的事件,不是列宁提出的行动纲领。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 竺可桢在1954年9月15日日记中写道:“下午三点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议任务是制定宪法、重要的几个法律,通过政府报告,选举新的政府工作领导人员。这次会议是1949年建国以来里程碑。”被喻为“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A. 选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 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建

24、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D. 开创了人民民主政治的新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1954年9月”、“通过政府报告,选举新的政府工作领导人员”等信息判断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次会议开创了人民民主政治的新阶段,故选D项;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排除AC项;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故选D。23. 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 宗法实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 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

25、任用C. 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的管理人才也不同,从贫下中农到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再到大学生的变化,反映出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B正确;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农村干部的经济地位,排除C;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D。24. 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一一深期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资歌。这体现出( )A.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香港B. 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发挥

26、了优越性C. 港深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D. 香港回归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改革开放前深圳的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的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后香港则助力深圳发展,说明香港和深圳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共同发展,故选C;“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香港和澳门,排除A;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香港到1997年才回归,排除D。25.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C. 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答案

27、】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首先确定20世纪50到70年代,一直处于对抗状态的两个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的美苏即甲丙两国,然后根据60 -70年代 ,中苏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确定乙丙对应中国和苏联,再根据70年代中美结束对抗转向合作,确定乙甲对应的是中美,据此可以判断,三个国家中,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为苏联,B项符合题意;其它组合在判断中均存在与史实不符的地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26. 1950年2月,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表明中国()A. 坚持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 根据形势调整外交政策C. 积极发展同邻国

28、的关系D. 坚决反对国际霸权主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抗激烈,为了保卫新生的政权,新中国实行与苏联结盟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需要和平环境进行经济建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体现了结伴而不结盟的理念。所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调整,故B正确;新时期是不结盟政策,排除A;积极发展同邻国的关系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国际霸权主义的信息,排除D。故选B。【点睛】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

29、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因此实现不结盟的外交方针。27.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在1963年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成为美苏在核时代签署的第一个限制军备竞赛的条约。有学者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部分禁止核试验是和解精神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它是继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达成一系列军备控制协议必不可少的促成因素。该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有利于()A. 构建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B. 消除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差异C. 削弱美苏两大国军事实力D. 缓和冷战时期国际紧张局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部分禁止核试验是和解精神的一个不大不小

30、的胜利”突出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对于控制美苏军备竞赛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缓和冷战时期的国际紧张局势,D选项符合题意;冷战期间突出的色彩是美苏争霸,A选项错误;美苏存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对立,B选项错误;美苏是当时世界上头号政治、军事大国,限制军备并不会削弱两国的军事实力,C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2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A. 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B. 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 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D. 与美苏展开激烈的竞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一个崭新的世界

31、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指的是欧洲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故C正确;A是1947年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A;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材料未体现,排除B;材料说明的是西欧国家的联合,不是与美苏展开激烈的竞争,排除D。故选C。29.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 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C. 多个世界中心的崛起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

32、知识,“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而“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因此最有可能是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D正确;题干没有凸显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B排除;题干不仅反映了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即多极化趋势,也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到瓦解,C排除。故选D。30.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

33、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 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B;材料反映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AC发生在两极格局期间,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31题14分,32题14分,3题12分,共计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

34、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摘自历史教学材料二 在雅典,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三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一”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两种制度性质上的不同。(2)根据材

35、料二、三,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成员和美国国会议员在产生方式上有何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案】(1)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者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或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2)差异: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或采用原始的直接民主制),美国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或采用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原因: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而美国是幅员辽阔、人口较多的大国【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产物,根据材料二“在雅典,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

36、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可知古代雅典制度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或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2)根据材料二“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材料三“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或采用原始的直接民主制),美国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或采用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而美国是幅员辽阔、人口较多的大国。32. 阅读下列材料,回

37、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体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

38、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摘编自邻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推动万隆会议的进程。(2)同: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现平等护理部的新

39、型国际关系。意义:对中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外交理念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对世界-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解析】【详解】(1)据所学可从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推动万隆会议的进程等方面回答。(2)同:据材料“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体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现平等护理部的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回答。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对中国和世界两方面回答。如对中国-结合所学可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外交理念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回答。对世界

40、-结合所学可从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回答。33.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刘绪始、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

41、51975材料三 世界格局的演变(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3)“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其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1)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提出杜鲁门主义(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3)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解析】【详解】(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二战后,由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西方国家对苏联发动了“冷战”。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2)根据材料二“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也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其发展趋势是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