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78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学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

2、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

3、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一一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在和谐社会,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4、。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有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材料二: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从政府到民间

5、都做了不少努力。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二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洲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

6、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2019.5.30)材料三:早在2012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

7、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者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会是一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

8、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摘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1. 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B. 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C. 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D. 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

9、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2. 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方言的消失对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而言都是一种损失。B. 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时,一方面要将方言“保存”起来,另一方面要创造方言运用的环境和机会。C.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让普通话和方言“和谐相处”。D. 发展方言识别技术是很多科技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也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整理。3. 下列现象,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 )A. 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

10、言,会被嘲笑。B. 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C. 在苏州,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D. 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4. 请简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方言?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 C 2. C 3. D 4. 先总述方言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然后多角度论述方言价值,接着论述多语多言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最后主张建立

11、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5. 公众方面。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政府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社会方面。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错误,由原文“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一一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

12、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可知,方言的运用可以帮助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但并不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存在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错误,由原文“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可知,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指在多语多元的社会,每一个人可说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

13、嘲笑”,家长的这种心理,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B.“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这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C.“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和“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D.“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首先找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对象是“方言”,由材料一第一段“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

14、义,如同物种意义义上的不可再生性”可知,先总述方言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由第二段第一句话“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可知,材料一的二、三段从多角度论述方言价值;由材料第四段“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和材料第五段“在和谐社会,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可知,此两段;接着论述多语多言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由第六段“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可知,最后主张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中写“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

15、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有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这是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方言学习,据此可从公众角度概括为: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材料二中写“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洲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据此可从政府方面概括为:相

16、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材料二中写“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抓住“社区”“苏州大学”等关键词语可从社会方面概括为: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材料三中写“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

17、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据此可从企业方面概括为: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花牛曹永麦地坪只有他们一家。家有两口半,一口是男人,一口是她,另外半口是那头花牛。男人去后山挖地,顺便把花牛拉到坡上去了。家里就只有她一个。这会儿,她坐在屋檐下面洗衣裳。她记得自己原来也很年轻,自从嫁过来以后,她就不停地生娃娃。她就像一根瓜藤,接生婆连续从她的身上摘下三个瓜儿。后来,娃娃长大了,她也就没声没息地老了。人总是这

18、样,好像前不久还年轻,忽然就变老了。搬上麦地坪好些年了,她还时常想着河边。最近两年,她时常会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再仔细听,似乎又没动静了。她想,可能是年纪大了,耳朵出毛病了。男人扛着锄头,拉着花牛回来了。他驼着背,远远走来,看起来比那头花牛高不了多少。男人原来不是驼背,他挺起胸,直得像棵树,可他到底还是老了。人就是这么个样子,年纪大了就慢慢变得弯腰驼背。男人把花牛拴在粪塘边,然后蹲在场坝上,用斧头敲板锄。敲得咣当咣当响。声音直往她的耳朵里钻,让她有点烦躁。她实在忍不住了,说敲你家先人骨头!男人吵不赢她,也不愿和她争吵。男人就这点好。当年她还是姑娘的时候,有很多小伙子追求她,天天追在她的屁股后面

19、唱山歌。可是,她偏偏就看上了现在的男人。那些年头,他们之间话很多,总是说不完的样子。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话就少了。很多时候,她都想伸起脖子,朝山崖对面的零公里吼几声,但偏偏张不开嘴。几只麻雀落到房顶上,叽叽喳喳的,就像在吵架。它们在屋檐下面的墙缝里做窝。每次回来,它们都会叫上一阵子。花牛竖起两只耳朵,到处张望。她也跟着张望,看着眼前的瓦房,她有点得意,给花牛说,你看这样好的房子,你呀,也算跟着沾光了。几只苍蝇飞来飞去,花牛害怕它们落到鼻眼上,赶忙摇晃脑袋。她说:“前年他们回来,我说房顶漏雨,让他们割些山草来翻修,这几个鬼娃娃不听话,硬是要盖瓦房,盖完房子呢,他们又走了,你看这屋里空荡荡

20、的,简直像个岩洞。”花牛没说话。花牛当然不会说话,它在埋头吃草。花牛已经上山三年了,刚来的时候,它比只山羊大不了多少。那次盖房,娃娃去买瓦片,看到花牛犊,他们觉得好看,就买回来了。把牛犊弄上山来的时候,他们费了不少力气。他们开玩笑说,让花牛和娘做伴,看到花牛的时候,就相当于看到他们了。想起这事她就伤心。她想,我生的是你们又不是这头花牛,牛给我做伴,你们倒跑掉了。她扔掉手里的葵花壳,说你们这些鬼娃娃,全都往外边跑,再不回来,恐怕连爹娘长啥样都记不得了。她越想越生气,给花牛说:“他们出去就不想回来,前年回来一次,盖好房子,只呆几天就走了,他们说没水洗澡,这是啥话嘛,这种地方,不消说洗澡,连吃水都成

21、问题,可他们说没水洗澡,简直不像人话。”她给花牛说:“他们一个都不听话,不回来就算了,但老大二十好几了,好歹成个家嘛,催他几次,都说找不到合适的。还有老二,他怎么就不小心点呢,手指居然让机器割掉两根,到底是啥机器嘛,又不是镰刀,咋就把手指割掉了。还有老三,他是最不让人省心的了,成天调皮捣蛋,鬼晓得他会闯出什么祸来。”她看着花牛,突然说,要是有个孙子就好了,说来奇怪,以前不想,到这个年纪就想抱孙子,这些事情,由不得自己哩。花牛也许是吃饱了,也许是听她说话,它站在那里,半天才动了一下。男人蓦然把手里的斧头扔出去了。她眨着眼睛,不明白男人好端端的,咋就把斧头扔出去了。她说,搞不清楚你说啥。男人气冲冲

22、地说:“我早就受够了!”她说,咦,你看你。男人愤愤地说,你又不是牛,你天天跟它说话。她说,啧啧,你这人,我说我的,又没碍你什么事。男人说,我真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她说,你尽说些莫名其妙的话。男人说,世上没你这么无聊的人。她说:你这个老东西。男人说:你早晚要遭报应的!她想吵几句,但男人没给机会。他又跑回去了。他蹲在场坝上,捡起斧头往板锄上敲。咣当咣当,他敲得很攒劲,声音很刺耳朵。她明白男人在闹情绪。她把葵花放在地上,边唠叨边拧衣裳,打算趁太阳还没落坡,赶紧去后山把衣裳透干净。花牛突然停止嚼草,它竖起两只耳朵,捕捉山崖对面的牛叫。听到同类的声音,它赶忙回应。花牛叫唤的声音,远远地传出去,悠长而响亮

23、。哞哞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男人和女人以前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他们的话变少了,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太偏僻B. 年老后,面对偏僻的环境、封闭的生活,女人长长跟牛诉说心事,而男人往往默默地发泄。C. 从“看着眼前的瓦房,她有点得意”“可他们说没水洗澡,简直不像人话”可知,女人满足于现实生活。D. 女人为三个儿子操心:她希望大儿子能早些成家,心疼老二失去了两根指头,担心老三又闯祸。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用简练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 小说将男人壮年时的身体状况和年

24、老后的身体状况进行对比,突出了男人的外在形象特点。C. 作者善于通过描写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形象,如“敲你家先人骨头”表现了女人的烦躁和狠毒。D. 小说在细节描写中收束全文,结尾处主要通过描写花牛的动作和叫声,表现了花牛的渴望和欣喜。8. 请简要分析花牛在文中的作用。9.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构思上的妙处。【答案】6. A 7. C 8. 形成文章的线索。小说在人与花牛的交流中展开,并在花牛的叫声中结束,贯穿全文。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人与花牛的交流体现了小说主人公的敏感、孤独、慈爱,丰富了人物形象。烘托作品主题。牛与人的相似处境互为映衬,花牛听到同伴的声音急忙回应,由此揭示人类也需要心的回应这一

25、主题。 9. 情节简单,结构紧凑。小说无庞杂叙事,无新奇情节,仅仅围绕人与花牛的交流这一主要情节展开,首尾圆合,结构紧凑。独白为主,重在绘神。小说以独白为主,在独白中揭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神韵。视角独特,主题宏大。小说切口小而奇特,通过叙写人与花牛的交流,揭示了留守老人真实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关爱老人、关注心灵”这一宏大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太偏僻”错误,依据原文“想起这事她就伤心。她想,我生的是你们又不是这头花牛,牛给我做伴,你们倒跑掉了”可知,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的离开使他们心灵孤独,不愿说话。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26、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现了女人的烦躁和狠毒”理解错误。“敲你家先人骨头”是女子抱怨丈夫的一句话,不能据此认为她对丈夫狠毒。从全文可以看出两人有很深的感情基础,且最后她明白男人在闹情绪,赶紧去后山把衣服透干净,可以看出女人仍然在照顾两人的生活。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物象作用的理解能力。花牛是文章中的一头牛,但它贯穿文章的始终,文章中多次出现女子与花牛的对话,有男子牵着花牛,还有男人和女子的吵架等都是以花牛为中心,此外,文章的结尾也是以花牛的叫声结束的,所以首先它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花牛在文中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多次出现女子与花牛说话的场景,如:第八、十、十一、十

27、二自然段,都是女子与花牛的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到女子的孤独,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只能跟花牛讲话,也能够看到她的脆弱、慈爱,由此可得出丰富人物形象这一作用。最后,花牛听到同伴的声音急忙回应这一细节,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类也需要心的回应”这一主题的思考,由此可得出有烘托主题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构思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艺术手法的运用、叙事角度、叙事顺序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始终围绕着人和花牛的对话来写,结构紧凑,情节简单,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新奇的故事发生;其次,文章中女人对花牛说的话就是女人的独白,如第七、九、十、十一自然段,由此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

28、界;最后,本文的主题是“关爱老人、关注心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作者却通过一人一牛的对话,表现了儿孙不在家、留守老人的现状,这一点通过主人公“想抱孙子”等内容就可以看出,故本文构思的妙处还在于通过简单的故事反映了一个宏大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

29、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

30、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节选自汉书严助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31、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B. 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C. 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D. 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会稽因绍兴会稽山得名。B. 贤良,德才兼备的人。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C. 朝觐,是指古代诸侯朝见君王。文中的朝觐即为此意。D. 春秋,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助因有文采和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宠幸,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

32、贤良人士之一。B. 皇上因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C. 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D. 严助向武帝当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侍中。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14. 闽越攻打东瓯,严助持何主张?理由是什么?【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

33、被任用。(2)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 14. 主张是出兵救援东瓯。理由是:(1)朝廷有足够的力量救援;(2)大国应以救援小国宣示德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含义为: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任侍中。遇到奇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因留侍中”的主语应是“严助”,并非“诏”,应在“诏许”后断句,排除AD。“使”后面省略了“之”作“为文”的动作发出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国别

34、体史书”错误,应是编年体。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错误,原文是“未至,闽越引兵罢”。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唯,只有;见,表被动;进,任用。(2)穷困,走投无路;振,通“赈”,救助;安,哪里;何以,宾语前置,凭什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的意思是: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可见闽越攻打东瓯,严助主张出兵救

35、援东瓯。理由依据“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可概括两点,即(1)朝廷有足够的力量救援;(2)汉应以救援东瓯宣示德行。参考译文: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有才德的人,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只提拔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武帝身边。这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对内改革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选举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延请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朝见到天

36、子,乘便谈论对国家有利之事。皇上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皇上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建元三年,闽越出动军队围攻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蚡。田蚡认为,越人互相攻击,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复无常,不值得烦劳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于是严助反问田蚡说:“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

37、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况且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皇上说:“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根据汉朝的法律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宣告汉武帝的意旨,于是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严助陪侍皇上闲谈,皇上问严助居住在家乡时的情况,严助回答说:“家里很穷,被富有的连襟欺辱。”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回答说,希望当会稽太守。于是皇上授予他会稽太守的官职。过了好几年

38、,武帝都没有听到称赞严助政绩的报告。皇上赐书说:“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思念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面连接大海,南面靠近诸越,北面靠长江。近来,阔别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把你的情况全部根据春秋经义禀告我,不要使用苏秦的纵横之术。”严助非常害怕,上书谢罪说:“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因为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该接受惩罚。陛下不忍心杀我,我希望亲自进京奉上三年的考绩。”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任侍中。遇到奇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39、成各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B. 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优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C. 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

40、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D.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16. 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A 16. (1)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雁飞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2)暗含对人世忧苦以及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3)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用翠微来代指碧绿江水”表述错误。“翠微”是指青山。

41、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诗歌内容,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可看出,景色美丽,诗人登高望远,与客人一同游乐,应该心情愉悦;从“尘世难逢开口笑”又表现出诗人对人世少欢乐的愁苦认知;“不用登临恨落晖”是诗人对自己的劝解,但显然他也有“恨落晖”的情绪,才会如此劝解自己,为落日而悲伤,是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悲叹;“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表现诗人对人生苦短,但应该趁着佳节及时作乐,努力旷达的情绪。由此得出答案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_,_”写远望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

42、凄冷的秋景和长江的气势。(2)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注意“萧”“己”“知”“蜉蝣”“渺”“粟”等字词的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18.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设计

43、师会对历史剧的服饰做一些改变,有些只是让花纹更加_,有些则是不顾及历史事实,_。为了尊重历史而拘泥于教条_不可取,但不顾历史事实去随意演绎,让观众因服装混乱而搞不清历史,则更不应该。A 繁杂李代桃僵固然B. 繁复李代桃僵显然C. 繁杂张冠李戴显然D. 繁复张冠李戴固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繁杂”指(事情)多而杂乱。“繁复”指多而复杂。“繁复”用在此处恰当。“李代桃僵”指李树代替桃树而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张冠李戴”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张冠李戴”用在此处恰当。“显然”指容

44、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固然”用在此处恰当。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是一项好政策,我们在实施这项政策时,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B. 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分担。C. 有些孩子绘画基础不太好,如果美术老师能夸奖夸奖他们,哪怕给他们一个鼓励的微笑,孩子们就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D. 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封建迷信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依法从重处罚。【答案】C【解

45、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否定适当,应将“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改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B.“社会矛盾的分担”搭配不当,可将“分担”改为“化解”。D.成分残缺,应在“音像制品”后加“的个人或单位”。故选C。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天,朋友到我家做客。我择柿子椒的时候,柿子椒里突然钻出一条青虫,它胖如蚕豆英,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扔出老远。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柿子椒里突然钻出条胖如蚕豆荚,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的青虫”,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原句把“胖如蚕豆荚,背

46、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后置,起到了强调青虫外部特征的作用,更能表现在“我”的眼中,青虫庞大丑陋的特点,也表现出“我”对青虫的厌恶恐惧之情。而修改后短句变为长句起不到强调作用,语句平淡,表达效果不如原文。【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修改前后句子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句的好处,再分析改了之后不一样的部分。原文将“胖如蚕豆荚,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后置,起到的是强调作用,强调青虫的特点。而根据后文“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扔出老远”可以得出,“我”是害怕、厌恶这个青虫的,所以“胖如蚕豆荚”是在强调青虫庞大,而“一簇簇黑刺”则是在强调青虫的丑陋,表达的是“我”的负面情

47、绪。而题干中改写后的句子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虽然也能看出青虫的特点,但是过于平淡,无法突出作者厌恶的情绪,表达效果比原文差很多。21.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不超过80个字。【答案】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务关系;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理清圆圈里的是当事三方: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被派遣员工。箭头上的文字说明了当事

48、三方的关系是:劳务关系、使用关系、劳动关系。它们通过“签订协议”、“岗位协议”和“签订合同”三种方式形成不同的关系。所以当事三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员工之间签订劳动关系,被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使用关系,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关系。四、写作(60分)2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的是旧有的学问;新,指的是新鲜的知识和道理。根据这句话的启发,请以“旧学与新知”为题,谈一谈你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旧学与新知“温故而知新”,孔子的话语充满智慧,至今仍发人深省,使人受益匪浅。善于将已有知识、所学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探索“旧学与新知

49、”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归纳出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而使自己拥有从容应对新情况、新事物,以求得新知,诚然是我们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认识事物的绝妙办法。随着我们阅历的不断丰富,理解能力的逐渐提高,当我们再次回头看以前学过的知识或以往的经历时,总是还是能体会到更多以前没有体会到的东西。从一幅画或一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什么?曾看过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其中写到她几次阅读海的女儿。8岁时阅读,她伤心于美人鱼变为泡沫,18岁时,她感动于美人鱼的爱;28岁时,她已成为母亲,她想到美人鱼的家人,尤其是最疼爱她的祖母,在得知孙女的死亡后,何等伤心;在她38岁时48岁时每次阅读都有不同体会。学海无涯,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常读常

50、新。面对人生,对待“旧学与新知”,在不同时期回首过往,人们也有不同的感受与体会。宋代的蒋捷分别在少年、壮年和暮年皆别有一番感受,最后叹道:悲欢离合总无情。现代著名作家杨絳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生变幻无穷,一时难以言之,一言难以蔽之。对于旧学与新知,我们要温之故,知其新。当我们对过去的历史进行不断温习,回味时,就可以预见一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且在遇到时能很好地解决。以高考为例,老师们和一些出版社都会根据以往多的的高考题或根据当年及前一年发生的大

51、事来猜题。除此之外,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畅销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从古至今,中国的官员们也深谙此道。古时,当大臣向君王进言但意见不同时,往往引经据典;如今,政府总结世界金融危机的经验,宏观调控,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重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史为鉴,可以明目。而我们以近代中国百年惊人耻辱为鉴,也可避免重蹈覆辙,紧随时代发展,以开放的态度面向世界,实现繁荣富强。知新之旧,于旧中得新,更寻新之中别于旧的部分,使新事物发挥其引领时代前进的能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温故而知新”仅仅五个字,但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教会了我们如何读书学习的方法,反映圣人孔子在教书育人的独到见解,

52、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本题要求以“旧学与新知”为题,所以主要侧重点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性和紧密性,在旧学与新知之间,要温故及知新,我们既要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可以获得新的领悟,又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对过去经历的重温,得到新的经验。立意:只有知旧学,才能明新知旧学孕育新知温故知新回忆过去,发现未来圣人的智慧素材:1.“温故而知新”,对为人师者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是十分重要的条件与标准,就是说,当教师的一个首

53、要条件就是,能够在温习或复习旧知识过程中举一反三,能有所发现,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新的联想,新的创见,或对旧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网络化,或对旧知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一种崭新的概念或构建为新的事物。我觉得重新组合,也是一种创见。对于我们而言,这句话用到生活中也同样让人受益匪浅。生活中我们需要经常不断地去尝试,以迎取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失败或受挫的时候,但如果我们在失败后再回想一下以往的所作,进而得出结论,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就能够避免再犯原先的错误并采取新的方式去应对问题,所以说“温故而知新”,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样,在生活中能够少走很多的弯路,也给他人供

54、给了借鉴。孔老夫子的话,我们能够从不一样的方面去思考,真是让我们获益不少。2.辛弃疾的词伴随着我的成长,串起了许多时光。幼小的我只懂了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安然惬意,把他想象成一个笔风平淡自然而不失轻快的田园诗人,于是便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点滴的农村生活,也充满了情趣与诗意的韵味。然而随着我逐渐长大,再重读那些耳熟能详的辛词时,又对辛弃疾产生了新的认识,对他词中所含之情有了新的理解,正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当我一次次重读辛词时,我一次次体味,不论是辛弃疾的词魂,还是他那峥嵘岁月所炼就的将军魂,我都会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3.“温故知新”

55、与“温新知故”相结合,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结构层次:文章从材料入手,肯定孔子的智慧,提出对待“旧学与新知”的态度,那就是“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强调了二者之间的紧密性和联系性;接下来使用毕淑敏的实例、宋代的蒋捷的实例、现代著名作家杨絳的实例,来进一步论证“对于旧学与新知,我们要温之故,知其新”;之后又以高考为例,以古代官场为例,升华主旨;文尾重申观点,收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