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220.50KB ,
资源ID:85273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27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2015届高考大市一模、二模、调研试题分解: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2015届高考大市一模、二模、调研试题分解: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

1、商鞅变法(无)北魏孝文帝改革(无)曹操改革1(2015湖北武汉5月模拟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

2、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7分)【考点】曹操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中“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可知其背景为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根据材料中“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可知其背景为豪强地主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根据材料中“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国

3、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可知其背景为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2)根据材料中“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可知其作用为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根据材料中“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信息,可说明其作用有促进了人才的选拔;根据材料中根据材料中“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的信息可说明其作用为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根据材料中“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的

4、信息,可说明其局限性为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答案】(1)背景: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豪强地丰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8分)(2)评价:曹操改革沉重打击了世家人族势力;“唯才是举”,人胆选拔人才;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5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4分,三个要点5分)改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2分)晋武帝户调式改革1(2015武汉4月模拟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

5、颁行的三国时期,田地的占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封建国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进行经营;一类为私人占有,多集中在世族门阀的手中。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已有,大量的屯田客沦为私家的农奴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一、占田制晋书食货志日:“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二、户调制户调制是征收户税的制度。食货志又曰:“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三、品官占田荫客制食货志曰:“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贵贱占田。”“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衣食客和佃客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6、。晋武帝司马炎制定的不少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晋书食货志日: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上(1)根据材料,概括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户调式改革的作用。(9分)【考点】晋武帝户调式改革【解析】(1)从“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已有,大量的屯田客沦为私家的农奴”,可知背景是三国时期屯田制破坏;土地兼井严重:自耕农不断减少;从“户调式是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可知背景是统一完成,社会趋于稳定。(2)从“占田制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可知其作用是确定私有土地占有制度

7、;安置流民,稳定社会秩序;从“户调制是征收户税的制度”,可知作用是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摇役征发;从“品官占田荫客制”,可知作用是保护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特权;从“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可知作用是促进杜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答案】(1)背景:三国时期屯田制破坏;土地兼井严重:自耕农不断减少;统一完成,社会趋于稳定。(6分,回答三点即可)(2)作用:确定私有土地占有制度:安置流民,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杜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摇役征发;保护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特权。(9分,回答二点即可)王安石变法(无)北宋元丰改制1(2015湖北黄冈一模

8、)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在蔡确、王硅的协助下,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宰辅制度在外形上根据唐制恢复三省六部,三省长官空位,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任宰相,副宰相为尚书丞(左右各1人)和不兼任尚书仆射的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担任。代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 摘编自维基百科元丰改制 材料二 元丰三年八月下令,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官院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过去“官”仅用以定禄秩、序位著,此次改革,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

9、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宋徽宗时包括选人共三十七阶),此后升迁、俸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神宗改革职官制度时,没有征询王安石的意见,改制后,行政效率没有提高,比过去还显得拖沓,神宗有些后悔。但由于冗员和冗散机构的裁撤,节省了两万缗的开支,神宗又颇感安心。 摘编自谭凤娥论元丰改制等资料(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元丰改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元丰改制的实际效果。(9分)【考点】北宋元丰改制【解析】(1)依据材料一“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在外形上根据唐制恢复三省六部” 和材料二“以阶易官”等信息可概括即可。(2)依据材料二“行政效率没有提高,比过去还显得拖沓

10、”“节省了两万缗的开支”等信息,并结合“北宋的冗官冗费问题”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主要围绕管制制度改革;借鉴唐制;“以阶易官”。(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给6分,)(2)说明:循名实责,裁减了大批重叠机构,改变了官制紊乱的局面;节省了行政开支,但没有彻底解决北宋的冗官冗费问题;行政效率不如改制前,疏漏之处甚多。(9分)完颜亮改革1(2015湖北黄冈二模45)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

11、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领域具体内容政治制度的改革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迁都燕京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

12、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社会经济方面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考点】完颜亮改革【解析】(1)“完颜亮年轻时想干一番事业”可以归纳为个人的抱负和才能;“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可以归纳为汉文化的熏陶、环境影响。(2)政治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培养和选拔了适应新的封建制度需要

13、的官员;迁都燕京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社会经济方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答案】(1)原因: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抱负和才能,汉文化的熏陶。(6分)(2)影响:完颜亮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3分)培养和选拔了适应新的封建制度需要的官员,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分)元仁宗改革1(2015湖北宜昌三模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他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如尚书、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等。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

14、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元仁宗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但一些“郡县并缘以厉民”、“考核多失其实”,百姓苦不堪言。(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 【考点】元仁宗改革【解析】(1)从材料可知,“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表明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考试一经一史,可见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见他通过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15、”,表明其政策注重实用。(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元仁宗改革的特点可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同时也促进蒙汉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百姓苦不堪言”可见他也加重了人民负担。【答案】(1)特点: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挥儒家思想作用;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注重实用性。(2)影响: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加重了人民负担。明代漕运改革1(2015湖北武昌高三1月调研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

16、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

17、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考点】明代漕运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归纳,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看出从海(水)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看出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看出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2)根据材料得出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结合所学,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商业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答案】(1)特点:从海(水)陆兼运到基本仰

18、赖运河漕运;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6分)(2)作用: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漕运的畅通,带动商业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9分)雍正吏治改革1(2015湖北宜昌高三一调45)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

19、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 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 ,向来为史家所称道。摘编自黄云

20、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考点】雍正吏治改革【解析】(1)本问根据材料“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清查钱粮;根据材料“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可得出奖惩与德行操守引导相结合;根据材料“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可得出加强对官员的监督。(2)第一小问原因,可从改革者、改革措施、改革策略、人民群众的期望等角度予以分析;第二小问启示,首先提取雍正吏治改革改革的

21、特点,剔除其中时代糟粕,现今仍具有价值的予以罗列即可。【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清查钱粮;奖惩与德行操守引导相结合;加强对官员的监督。(6分)(2)原因:最高统治者改革决心坚定;改革措施切中时弊;恩威并施。(6分)启示:要坚定反腐决心不动摇;要加强立法,健全反腐制度;要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官员素质。(3分)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改革1(2015湖北天门高三4月调研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

22、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

23、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9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考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改革【解析】(1)依据材料“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可知创立较早;依据材料“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可知历代沿袭,体系完

24、备,机构健全;依据材料“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信息可知,主要针对地方官员,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2)依据材料“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可知,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依据材料“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可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依据材料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创立较早;历代沿袭,体系完备,机构健全;主要针对地方官员;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9分)(2)作用

25、: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2015湖北天门高三上学期期末45)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

26、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和中国

27、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9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解析】(1)根据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俄国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农奴制的问题,外部是克里木战争战败,中国内部问题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外部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日本内部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外部也同中国一样出现了民族危机。(2)第一小问,其本质上是要求回答俄中日三国是如何效法西方进行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并走向近代化的,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概括回答;第二小问,需要从三国学习西方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上来分析回答。【答案】(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中国

28、: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王朝统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认识:俄、中都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相比俄、中改革,日本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巴黎公社1(2015武汉高中毕业生2月调研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巴黎公社使欧洲的人们对社会革命感到恐惧,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共存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关系,有可能在革命力量的冲击下毁于一旦。当时,社会问题表现出了它的严重

29、性,社会冲突可以使一致的民族四分五裂,使政治和经济制度陷于混乱。 材料二 广泛的民间结社可以是政党、工会、合作社和各类联盟。的确,在1871年之后,欧洲各国政府越来越难以否认公民们有权建立或参加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团。 摘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l)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材料二反映出19世纪后期的欧洲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7分)【考点】巴黎公社【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共存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关系,有可能在革命力量的冲击下毁于一旦”可以看出“传统的社会关系遭到

30、冲击”;由材料一“社会冲突可以使一致的民族四分五裂,使政治和经济制度陷于混乱”可以看出“民族分裂,政治经济制度混乱”。第二小问,材料一里面提到了巴黎公社的影响,加上这个时期欧洲在经济上的最大事件即工业革命。(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欧洲各国政府越来越难以否认公民们有权建立或参加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团”可以得出“社团合法化”。第二小问,社团等的作用侧重于政治方面,在思考时候可以从题干中的“政党、工会、合作社和各类联盟”方面考虑。【答案】(1)问题:传统的社会关系遭受冲击;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陷入混乱。(4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巴黎公社的影响。(4分)(2)现象:民间结社的合法化。(2分)影响:

31、调解了社会矛盾;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5分)戊戌变法1(2015湖北荆州一模9)9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材料表明()A“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C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 D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光绪变法“不做亡国之君”的初衷,故A项错误;朝野上下对改革仍然有分歧,故B项错误;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可以看出是中体西

32、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振兴农工商业在变法措施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30)30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仞,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A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 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C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 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材料说可致富强者,不制止,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慈禧与光绪存在纷争,不是志同道合,故B项错误;慈禧不支持全

33、面变法,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湖北襄阳高三1月调研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梁启起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

34、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8分)【考点】戊戌变法【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既有支持也有反对。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大批现职官员”“每天

35、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得出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得出上书时间长“ 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得出有组织;第二小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1)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7分)(2)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6分)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分)清末财政改革1(2015湖北荆门高三1月调研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36、03年4月,清廷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1906年财政处并入度支部,由度支部接管了综理全国财政的权力。1906年9月,户部改名度支部。1906年5月,清政府成立了税务处。1909年,清政府又设立了清理财政处和督办盐政处。“一部三处”的投立和职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张九州论清末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其作用材料二 1908年底,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章程规定:“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贾士毅民国财政史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决定创办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度支部厘定银行

37、则例:“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周保銮中华银行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财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9分)【考点】清末财政改革【解析】(1)本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能力,同时涉及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一“清廷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户部改名度支部”和“清政府又设立了清理财政处和督办盐政处”,又据材料二“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据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决定创办户部银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被迫改革,实施“新政”和“预备

38、立宪”,据材料一“一部三处的投立和职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据材料二“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据材料三“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结合本部分所列史料还可推出清政府财政困难,财政管理紊乱。(2)第一小问特点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据材料二“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和材料三“度支部厘定银行则例”可知清末财政改革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据材料一“一部三处的投立和职

39、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据材料三“清政府决定创办户部银行”和“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可知清末财政改革健全财政管理机构;第二小问影响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一“由度支部接管了综理全国财政的权力”和“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据材料二“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据材料三“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可知清末财政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财政的控制和管理,据材料二“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据材料三“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

40、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可知有利于缩减财政赤字,减轻财政困难,据材料一“一部三处的投立和职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据材料二“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据材料三“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可知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答案】(1)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被迫改革,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政府财政困难,财政管理紊乱。(6分)(2)特点: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健全财政管理机构,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财政的控制和管理(2分);有利于缩减财政

41、赤字,减轻财政困难(1分);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2分)(5分)2(2015湖北武昌高三5月调研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地方赋税收入,除按额存留俸工等项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城”,归户部管理分配。地方如有额外需要,必先请旨,然后方得经领动用。直到咸丰同治以后,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但那时,清代的整个财政,已混乱不堪了。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19031910年)中央“一部三处”(度支部、税务处、清理财政处、督办盐政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地方上

42、,如对直隶原来练饷局、筹款局、印花税局、赈抚局、水利局、海防支应局等庞杂紊乱的财政机构归并裁撤。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向银行领取。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主要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6分)【考点】清末财政体制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二中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到“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再到中央设立“一部三处

43、”,统一管理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央集权体制到逐渐削弱,允许各省征收厘金,主要是咸丰同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解决财政困难的需要;之后再到加强统一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辛丑条约的签订、镇压义和团运动带来的财政危机,以及推行自救运动清末新政的需要。(2)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直接推动了财政制度的近代化,但从长远看,仍然无法挽救危机。【答案】(1)变化:从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到逐渐削弱再到加强统一的趋势(3分)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财政困难,允许地方自行征税筹款;辛丑条约的签订、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财政面临崩溃;推行新政,挽救清王朝统治。(6分)(2)影响:促进财政管理体制趋向统一;推动中国

44、财政制度的近代化;遭到很多抵制,未能根本上缓解财政危机。(6分)香港廉政改革1(2015湖北黄冈高三上学期期末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增多,香港政府部门、会共服务机构腐败现象相当普遍香港年轻一代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开始出现不满贪腐的情绪,之后学生大军也响应并参加了声讨政府反腐不力、抵制腐败的运动然而,当时香港的反腐机构反贪侦办处,一直归警务处管辖,而警界又恰好是贪腐之渊蔽。1973年,香港麦理浩爵士正式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廉政公署,全力打击腐败。材料二 廉政公署首长廉政专员依法直接向特别行政区长官负责,其职员不隶属香港公务

45、员序列其财政也由政府预算直接划拨,财政独立。香港廉政公署拥有反贪工作所需的基本权力,此外香港法律还赋予廉署一些特权,比如廉署有权逮捕犯罪嫌疑人,有权搜查可疑的楼宇,扣钾犯罪相关的财务,有权调查任何金融机构等。防止贪污处和社会关系处一方面通过开展广泛的肃贪倡廉的教育工作向社会灌输反腐意识,解释反贪污法例,使肃贪倡廉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私营机构健全防贪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防止贿路条例第30条规定,如果回答问题会招致或可能招致举报人、协助人的性名、地址被泄漏,任何人无需回答任何问题。廉政公署外部设有由社会贤达组成的四个委员会,内部设有专门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和各

46、种行为加以监督,再加上香港极为发达透明的新闻典论监督,廉政公署的一举一动都是在“阳光”下的。摘编自香港廉政公署对大陆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9分)【考点】香港廉政改革【解析】(1)本问梳理材料一,进行分层,厘清关键词,可知经济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增加、腐败问题突出,受高等教育人士及学术反腐呼声高涨,反腐机构不力等构成了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在提取关键词后,加以概括提炼调整表述即可。(2)第一小问廉政公署的特点,对材料二进行梳理分层,厘清关键词,可知廉政公署具有独立性包

47、括其归属、财政等,反腐为其重要职能且具备一些特权,同时注重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工作规章制度等的建设,注重对举报人等的保护,加强内部机构建设、监督等。在提取关键词后,加以概括提炼调整表述即可。第二小问,改革后的廉政公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反腐、政治运行、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予以分析表述。【答案】(1)背景:香港经济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增多,但是腐败现象相当普遍;警务人员的贪腐问题尤为严重;民众发起声讨政府反腐不力,抵制腐败的运动。(6分)(2)特点:拥有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权力较大;注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预防和教育;对证人的保护力度比较强;廉署的运作本身受到多方面监督和制约。(6分)

48、作用:有利于香港政府部门的廉洁高效;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3分)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1(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5)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

49、,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

50、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摘编自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9分)【考点】洋务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1)材料所说的两场“自救运动”分别指洋务运动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根据材料剿红军字眼,可看出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另外,根据19351937年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推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及日

51、本侵略这两个背景。(2)第一小问影响,材料一提及科学技术成果、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清军水师等信息,可以总结出开创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这一影响;材料二指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投资数额巨大,创办的厂矿企业众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第二小问结果,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说明甲午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国的近代化;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威胁下,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也遭受重创。【答案】(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2)影响: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2分)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3分)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