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它选出来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1.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A. 河外星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系统,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应属于银河系,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 下列人类使用的能源,
2、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A. 太阳能热水器B. 碳火烧烤C. 风力发电厂D. 地热发电站【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人类使用的能源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是对太阳能直接利用,故A不符合题意;炭火的燃烧属于人类对太阳能间接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风力发电厂是借助风力进行的一种能源利用形式,风力的产生本质上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的形式,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由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引起了大气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地热发电利用的是地球内部的热能,与太阳
3、能没有关系,故D符合题意。【点睛】太阳能热水器等是人类对阳能直接利用的一种形式,炭火的燃烧等行为属于人类对阳能间接利用的一种形式。3. 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温度适宜 有液态水 有卫星绕转 宇宙安全、稳定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具有适宜的温度,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条件,存在液态水。因此,正确。而是否有卫星绕转与是否存在生命无关,错误。故选B。4. 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与火山爆发没有直接联系。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所以选C。5.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春节时的月亮在俄
5、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在发射基地准备点火的火箭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人造天体是指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属天自然天体,符合题意;春节时的月亮,即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属于天体,符合题意;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已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不符合题意;在发射基地准备点火的火箭,还没有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还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
6、CD,故选B。【点睛】6. 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图中为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应向右偏转,错对;图中为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应向左偏转,对错;综上可知,正确,故选D。公元前28年(即汉平河平元年),史籍曾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这种太阳活动为( )A. 耀斑B. 黑子C. 日珥D. 太阳风8. 这种现象发生在
7、太阳的 ( )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内部9. 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B. 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为太阳黑子的一个变化周期C. 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发生不同步D.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弱的表现【答案】7. B 8. A 9. A【解析】【7题详解】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周围低,显得比较暗的部分,“有黑气大如钱”,应是黑子活动,B正确;耀斑是色球层上异常明亮的现象,A错误;日珥是从色球层向日冕层抛出的火焰状物质,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D错误。故选B。【8题详解】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故A正确,B、C、D错误。故
8、选A。【9题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A正确;从数量众多(数量稀少)到下一次数量众多(数量稀少)为太阳黑子的一个变化周期,B错误;太阳黑子和耀斑同步发生,活动周期均为11年,C错误;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多,太阳活动就强,D错误。故选A。【点睛】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太阳黑子出现的地方与发生的耀斑的地方存在一致性。太阳黑子多意味着耀斑发生次数多。下图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低纬度D. 南半球中
9、纬度11.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0. B 11. 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判断。【10题详解】线速度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 ,相同纬度线速度相等;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图示的线速度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左右,应是中纬度地区;且其线速度的变化自南向北递减,是北半球,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故B正确
10、, 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同纬度地区,如果某地海拔高,也相当于地球半径加长,线速度也大。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 a的自转的线速度大于b地,说明a点地势高;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0年10月1日至8日的十一假期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又一个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小高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十一假期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 南半球,向北移B. 北半球,向北移C. 南半球,向南移D. 北半球,向南移13. 十一假期之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B.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 昼短夜长
11、,且昼渐短夜渐长D. 昼夜平分,都是12个小时14. 十一后的四个月内,地球公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 )A. 越来越快B. 先变快后变慢C. 越来越慢D. 先变慢后变快【答案】12. C 13. C 14. B【解析】【12题详解】10月1日至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十一假期之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1月初,地球位于近地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十一后的四个月内,时间应为10月1日至次年2月1日,因此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变快后变慢,故B正确,A、C、
12、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15. 若黄赤交角变为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幅度变大寒带范围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变大温带的纬度范围是3555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范围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寒带范围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变小,寒带变小,温带变大。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5,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回归线度数为35N和35S,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应在35N35S,南北移动幅度增大,正确;若黄赤交角变为35,极圈度数则为
13、55N和55S,则寒带范围变大,正确;若黄赤交角变为35,直射点移动幅度加大,大部分地区昼夜长度的变化幅度变大,但66.590纬度范围内,昼长和夜长最大值还是24小时,最小值还是0小时,因此变化幅度并没有变化,错误;温带的范围是指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前面分析可知,若黄赤交角变为35,回归线度数为35,极圈的纬度为55,因此温带的纬度范围是3555,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16.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10月21日17:00,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8312109例,请问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0月21日06:00B
14、. 10月22日04:00C. 10月21日04:00D. 10月22日06:00【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为西五区的区时,前者比后者早13个小时。题意表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10月21日17:00,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8312109例,经计算,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0月21日17时+13=10月21日30时,即10月22日6时。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17.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观测,地球
15、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观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图A标明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应顺时针方向自转,但图中箭头表示为逆时针自转,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排除A;图B标明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应逆时针方向自转,但图中箭头表示为顺时针自转,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经度向东(沿着自转方向)递减,图C中标明的经度数值变化表明,西经度向顺时针方向递减,图中标明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自转,两者不相符,表明图C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排除C;图D中,丁经度的递减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图中箭头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也为顺时针方向,表明图D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
16、】18. 下图中C点的夜长为( )A. 4小时B. 6小时C. 18小时D. 20小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地球侧视图,图中晨昏线为晨线,跨经度180,被图中经线平分成6等份,每等份经度差为30,时差为2小时。图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应为6时,图中显示,C点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以西60(2等份约4小时),则C点日出时间为2时,由此计算,C点的夜长等于日出地方时2,即4小时。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地壳,是地幔,是地核B.
17、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 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20. 图中的X处为( )A. 莫霍界面B. 古登堡界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内核与外核交界21. 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 陆壳较厚,洋壳较薄B. 海拔越高,地壳越薄C. 洋壳较厚,陆壳较薄D. 地壳厚度均匀【答案】19. B 20. B 21. A【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为地壳+地幔,是外核,是内核,A错误;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正确;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图中的X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为古登堡面
18、,A错误、B正确。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壳厚薄不均,陆壳较洋壳厚,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 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3. 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
19、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C. D. 24.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的大气层是( )A. 电离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对流层【答案】22. D 23. D 24. A【解析】【分析】【22题详解】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读图分析,可以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D为大气圈,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A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这些圈层也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错误。生物圈占据大气
20、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正确,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特殊圈层,正确。 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地球的大气层中,只有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外部圈层,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人民网报道: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1880年至2012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1901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
21、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B增强B. E增强C. G增强D. K增强26.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25. C 26. D【解析】【25题详解】地表平均气温升高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图中G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故选C。【26题详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A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
22、的灿烂美丽的光辉,与地表温度无关,B错误;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C错误;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遮蔽天空,导致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逆辐射)。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 甲处气温比乙处高B.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C. 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 甲处气温比丙处低28. 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水平面气压差异B. 近地面冷热不均C. 垂直面上的气压差
23、异D.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答案】27. A 28. B【解析】【27题详解】图中甲处气流垂直上升,乙处气流垂直下沉,因此甲处气温比乙处高,A正确;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丙处气压比甲处低,B错误;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丙处气压比丁处高,C错误;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甲处气温比丙处高,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近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B正确。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
24、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水平面气压差异是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小题。29. 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 节约建造成本B. 雨季及时排水C. 充分利用太阳能D. 利于空气流动30.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 冷气流从通风口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进入甲B. 暖气流从通风口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进入甲C. 冷气流从通风口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进入乙D. 暖气流从通风口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进入乙【答案】29. C 30. B【解析】【分
25、析】【29题详解】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增强甲室的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30题详解】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形成上升气流,房间乙温度低,形成下沉气流,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从而对房间乙起到增温的作用。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结合图中信息和热量环流的形成原理不难得出结论。二、综合题(20分)31.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月_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26、(2)此时A点是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昼长是_小时。(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4)图中ED表示_线,DC表示_线。(5)C点的昼长是_小时,D点的夜长是_小时。【答案】 (1). 6 (2). 22 (3). 15 (4). B (5). 18 (6). 2326N,45W (7). 昏 (8). 晨 (9). 12 (10). 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详解】(1)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从北极点向下俯视的北半球俯视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应为6月22日前后的光照情况。(2)图中
27、A点所在经线位于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以东45,因此地方时比12:00早3小时,“早加晚减”,故此时A点是15 时。读图可知,三点比较,B点所在纬线的昼弧在其所在纬线中占的比例最大,因此B点白昼最长。图中B点位于昏线上,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比12:00(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早9小时,“早加晚减”,则B点日落的时间为21:00,故B点的昼长为(21:00-12:00)2=18小时。(3)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应为12:00,即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该经线位于90W以东45,故为45W。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8、是(2326N,45W)。(4)沿地球自转方向,过ED将进入夜半球,因此ED表示昏线;过DC将进入昼半球,因此DC表示晨线。(5)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因此C点的昼长是12小时。D点所在纬线没有夜弧,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夜长为0小时。32. 读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与等高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四点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温度,大气垂直(填“上升”或“下沉”);乙地温度,大气垂直(填“上升”或“下沉”)(3)若图示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近地面盛行(填“海”或“陆”)风,此时为(填“白昼”或“黑夜”)。(4)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5)甲、乙两地可能
29、出现降雨的是 地。【答案】(1) (2)高 上升 低 下沉 (3)陆 黑夜 (4)(5)甲【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知识,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一般。【详解】(1)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气压大于,气压大于。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故三地气压比较,。(2)由上一小题可知,为高压,为低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则甲为低压、乙为高压。近地面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形成高压。因此甲地温度高,大气垂直上升,乙地温度低,大气垂直下沉。(3)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由第(2)小题可知,甲地气压低于乙地,因此风应从乙地吹向甲地,若图示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近地面盛行陆风。陆地砂石比热容小于海水,温度变化较海水剧烈,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夜晚降温快,形成高压。陆地形成高压,应为夜晚。(4)由第(2)小题可知,甲处为低压,气流垂直上升,乙处为高压,气流垂直下沉;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因此水平方向近地面气流从乙地流向甲处,高空气流从甲地上空流向乙地上空。(5)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因此甲地易出现降水;乙地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