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天津宝坻区高一期中)大众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A电影B电视C电话 D报刊解析:选D。电影在中国出现是在19世纪末,比报刊晚,故A项错误;电视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比报刊晚,故B项错误;电话出现在中国是19世纪八十年代,比报刊晚,故C项错误;近代报刊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故D项正确。2(2019芜湖高一期末)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当时民报属于()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解析:选D。民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用革命
2、手段来推翻清政府,不是宣扬艺术,故A项错误;民报是资产阶级同盟会的机关报,不属于娱乐性报刊,故B项错误;民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不属于通俗性报刊,故C项错误;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属于政论性报刊,故D项正确。3(2019高邮高一期中)清末戏子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A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B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C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D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解析:选B。“申报自
3、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材料没有涉及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故A项错误;“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申报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符,故C项错误;申报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符,故D项错误。4(2019银川高一质测)近代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下列哪一部影片首映成功()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故A项正
4、确。5(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松花江上是1947年发行的关于一位东北松花江畔的青年逃离东北,最终参加义勇军,并抗击日寇的电影。该电影一经放映就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这一现象说明()A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电影发展B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于电影业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方式D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解析:选D。1947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政局动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松花江上电影的放映获得了社会的好评,没有涉及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松花江上电影的放映获得了社会的好评,没有涉及市民娱乐的方式,故C项错误;松花江上电影的放映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说明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得到
5、了社会的认可,故D项正确。6“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的作用C娱乐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解析:选C。材料提到“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说明电视具有娱乐功能,故C项正确。7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解
6、析:选C。“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说明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选C。材料中心不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是“夫妻相思”,A项错误;“意在心留可以解忧喜上眉头,甜在心头”,不是疏远而是加深了人们的感情,B项错误;据材料“喜上眉头,甜在心头”可知,不是“受制于现代科技”,而是受益于现代科技,D项错误。8“百度一下,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个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
7、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的,故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2019莆田高一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广为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
8、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后改名为湘学报),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其所创办的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何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何意义。解析:(1)问第一小问“主体”,据材料一
9、“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基本内容”,据材料一“广为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进行回答。(2)问第一小问“核心内容”,据材料二“宣传变法图存”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北京”“上海”“澳门”“湖南”“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等信息归纳回答。(3)问“意义”,综合前两问归纳回答。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意义: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中国的出版印刷、大众传媒等文化事业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