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108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主观题演练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观题演练1.(2019陕西西安远东一中期中)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李悝,战国初期魏国人,重农主义鼻祖,法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成为战国初期新兴国家,处于秦、楚、郑拉锯争夺的“四战之地”。小国的生存危机驱使魏文侯启用李悝,拉开了战国大变法序幕。李悝废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为官;废井田,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尽地利之教鼓励垦荒,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中国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实行平籴法,国家控制粮食购销和价格,以调剂各地货物供应、调节粮价、备荒赈恤;建立武卒制,奖励优秀士兵,按作战特点重新编排士兵队伍。为进一步

2、实行变法和巩固变法成果,李悝集前朝和各诸侯国法律之大成,编定了法家学说奠基之作法经,包括盗法贼法网(囚)法捕法杂律具律六篇,实行法治。法经确定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法治取代了礼治。法经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系统的成文法典,是中华法系形成和走向成熟的蓝本,从秦律到汉代法律九篇,从唐律到明清刑律,无不秉承自李悝以来所确立的立法原则。变法使魏国走向富强,各国纷纷变法强国,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铺平了道路。摘编自郭辉东法家始祖李悝与李悝变法及法经(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李悝的变法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悝变法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

3、悝变法的影响。(6分)【答案】(1)思想:重农思想和法治思想。原因:生存危机;魏文侯的支持;春秋以来的变法趋势。(2)影响:促进了魏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提升了魏国的军事力量;对后世封建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2.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

4、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周美华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和目的。(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6分)【答案】(1)措施:“纳粟授爵”,允许富商高价向农民买粮并输送至边关,依照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爵位。目的:解决戍边所需军粮和运输问题;通过授爵吸纳财富,减轻国家负担;打击功臣集团;刺激农业

5、生产的发展。(2)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奠定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弱化了军功功臣集团的政治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权专制的发展。3.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开元九年(721年)正月,面对天下黎民“既穷乃诈,犯禁相仍”的危局,宇文融上书玄宗要求改革。这封奏疏上奏之后,在玄宗的支持下,宇文融力排众议,开始推行史上最为严厉、最为彻底的限购令:自此之后,禁止一切土地买卖,无论有无户籍均不得再买卖土地。这项土地限购政策在唐史中被称为“检田括户”,唐玄宗希望以皇权铁腕确保帝国在“耕者有其田”的轨道上运行。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土地改革之中,他找到了自己坚定的同盟军:皇族、关陇世族和农民

6、。有了皇族、关陇世族和农民的支持,封建官僚的反抗便显得相当软弱无力了。开元十二年(724年),“检田括户”基本结束,大唐帝国在4年间重新授予了80多万户流民以土地,也为朝延增收“百万缗”。开元十三年(725年),盛世达到了前期的巅峰,唐玄宗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是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最具标志意义的大典。摘编自杨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检田括户”改革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检田括户”改革的影响。(8分)【答案】(1)原因:土地买卖等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危及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较快;政府需要扩大收

7、入。(2)影响:打击了封建官僚;维护了社会安定;增加了政府收入;巩固了统治;促使唐朝到达鼎盛时期。4.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摘编自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江汉论坛2004年第3期)材料二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

8、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及其主要措施。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9分)【答案】(1)目的:稳定物价;发展商业(促进商品流通);抵制大商人等兼并势力;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出发

9、点: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措施:将国营工矿企业廉价转让给私人。认识:造成政府垄断,压制私营经济;扰乱正常经济秩序(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增加财政负担。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锦、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赋的均衡。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材料二1872年8月,明治政府进一步通告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

10、所有者(使用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1873年7月发布了“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为土地价格的3%,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由政府规定,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年贡不相上下。此外,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将旧税法中“水田交纳实物,旱田交纳货币或实物”的规定,改为“一律用货币交纳”。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实施方田均税法的主要目的。(6分)(2)对比材料一、二,两者在地税的征收方式上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对日

11、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答案】(1)目的:均衡税赋;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根本目的是缓和矛盾,巩固统治。(2)不同:材料一以土地质量为标准征收,材料二以土地价格为标准征收;材料一分秋夏两季征收,材料二分地税和附加税征收;材料一以实物税为主,材料二只征收货币税。影响:使日本土地所有制发生深刻变化(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打击封建势力,促进社会转型;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激化社会矛盾。6.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

12、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材料二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6分)(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9分)【答案】(1)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13、2)“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7.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甲午战争失败,光绪亲政,似乎机会正在眼前。这个时候正是康有为崛起并有条件改造清廷,以变法而求国家富强之际。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仍堕入传统政治旧窠,以人事纠缠与冲突而告终。摘编自李鸿谷戊戌政变及代际断裂梁启超(三联生活周刊201

14、1年第22期)材料二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河北月刊2001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康有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有条件改造清廷”的活动的。材料一将这一活动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什么?(8分)(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社会本身”解释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光绪帝亲政后,面对危局产生了变法图强的思想。原因:“人事纠缠与冲突”(顽固派和维新派的争夺与斗争)

15、。(2)主要原因:封建制度根深蒂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当时中国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整体上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部分清廷重员和封疆大吏将停废科举视为改革科举的主要目标。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奏请递减科举,因军机大臣王文韶反对而搁浅。同年,吏部尚书张百熙奏请递减科举,获朝廷允准。上谕: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将乡、会试中额及各省学额,按照所陈逐科递减,待各省学堂一律办齐,确有成效,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届时候旨遵行。至此清

16、廷正式确立渐废科举之方针。然而,清廷渐废计划尚未实施,国内外时势急剧变化。面对反清浪潮,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立宪急需新式政治人才。反对停废科举的徐桐、刚毅早已过世,而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广以学校”的奏请。上谕: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摘编自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制改革。(7分)【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严重(八国

17、联军侵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活动等具体史实亦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为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科举阻碍近代教育的发展;新政与预备立宪需要大量新式经济、政治人才;守旧势力衰弱。(2)评价:有利于大量新式人才的培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挽救统治。9.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日

18、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他们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的。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19、?(9分)【答案】(1)特点:有选择地向西方各国学习。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等。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10.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80年,我国进行了财政税收改革,实行“划分税种,分级包干”的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财政包干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从1992年起在浙江等9个省市实行分税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起在全国实行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在商品生产和流

20、通环节全面推行增值税,形成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流转税制;将过去对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大幅度调整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减少到25个。此次税制改革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税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下的新税制的平稳过渡。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90年代税制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税制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借鉴国外经验;统一税制,简化税种;兼顾国家、企业、个人和中央、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规范的税收制度,构建起新型的税收制度;保证了财政收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