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习题讲解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动的句段示例:“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句话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教材习题讲解“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几句话通过写邓稼先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教材习题讲解(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
2、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做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做。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教材习题讲解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3、党员。”教材习题讲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教材习题讲解3.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这几句议论性的话作为
4、全文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表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选择。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几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教材习题讲解4.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 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表现力强。教材习题讲解5.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示例:钱三强(19131992),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