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1制取装置将H2、O2、Cl2、NH3、CO2、NO2填入下表:类型 固体固体 加热 固体液体 加热 固(或液)体液体不加热 装置 类型 固体固体 加热 固体液体 加热 固(或液)体液体 不加热 适用的 气体
2、 O2、NH3Cl2H2、CO2、NO2、O2、NH32气体的净化(1)气体的除杂: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除杂装置 CO2(HCl)洗气瓶 Cl2(HCl)CH4(C2H4)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溴水(2)气体的干燥:有以下气体:O2、Cl2、SO2、CO2、NO2、NH3、HBr,其中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O2、Cl2、SO2、CO2、NO2O2、NH33气体的收集有以下气体:H2、O2、CO2、NH3、HCl、NO、Cl2(1)适合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2)适合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3)适合用排饱和NaHCO3溶液收集的气体为;(4)适合用排饱和食盐
3、水收集的气体为。H2、NH3H2、O2、NOCO2CI2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物质检验方案的描述。解答该类题目时,应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但描述时往往出现以下错误:(1)原瓶操作,不取样;(2)试剂选择、实验操作不正确;(3)只答现象不答结论。(4)描述不准确,辞不达意。2实验操作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仪器接口的连接: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2)实验操作的顺序: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
4、器其他处理等。(3)如果实验室取用或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吸水,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4)冷凝回流:有些实验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及冷疑管等)。3对实验方案的合理与否、严密与否作出评判时易忽视以下角度:(1)实验原理、仪器连接是否正确;(2)装置是否较为简单,操作是否方便;(3)药品是否经济,现象是否明显或产率是否较高;(4)实验过程是否安全,污染处理是否得当。(5)是否“排除干扰”,“排除干扰”是指反应条件的控制,防止空气的介入、副反应尽量避免、杂质的清除以及防止物质的挥发性、溶解性、颜色等对实
5、验的干扰。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实验室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2)用碳制取 Na2CO2 溶液 C在空气中点燃 COCuO CO2NaOH溶液 Na2CO3 溶液。()(3)用如图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4)利用如图装置实现铁制品表面镀锌。()(5)用生石灰制取NaOH溶液CaOH2O Ca(OH)2溶液Na2CO3溶液 NaOH溶液。()做考题 查漏补缺1(2011海南高考)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步骤1: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
6、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 molL1 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_(填仪器编号)铁架台 燃烧匙 锥形瓶 广口瓶 研体 玻璃棒 酒精灯(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和过滤;(4)本实验制备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_。解析:(1)在步骤1
7、中,称取一定质量的铁屑,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后,倾倒去碳酸钠碱性溶液,用自来水冲洗后,再用蒸馏水将铁屑冲洗洁净。(2)亚铁盐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反应:Fe22H2OFe(OH)22H,过量的硫酸可以抑制Fe2的水解,防止生成Fe(OH)2或Fe(OH)3沉淀;(3)利用FeSO4和(NH4)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原理,采用加热浓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纯净的硫酸亚铁铵晶体。(4)Fe3遇KSCN溶液会产生血红色溶液答案:(1)(2)抑制Fe2的水解,防止生成Fe(OH)2或Fe(OH)3沉淀(3)加热浓缩,降温结晶(4)KS
8、CN溶液 产生血红色溶液2(2011青岛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 24、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的名称为_;要从橙色液体中分离出溴,所采取的操作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温度计外,还有_。(2)试剂z的化学式为_;检验SO 24已除尽的方法是_。(3)写出操作的具体操作步骤_。(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氧化剂并将其通入盐湖苦卤中,装置b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若把上述装置中的a、b作为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装置c可任意改进,则根据下列提供的药品,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填序
9、号);若用上述装置中的a、b制取并收集NO,应将装置b如何改进?_。制NH3:浓氯水和碱石灰制SO2:Cu片和浓硫酸制NO:Cu片和稀硝酸制O2:MnO2和双氧水解析:(1)加入氧化剂,能够将苦卤中的Br氧化为Br2,加入CCl4萃取、分液可分离出溶液中的Br2。橙色溶液为溴的CCl4溶液,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溴,还需要用到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2)溶液A中的离子为K、Mg2、SO2、Cl,分别加入KOH、BaCl2、K2CO3,除去其中的Mg2、SO 24,则z必须为K2CO3。检验SO 24已除尽,可以取无色溶液D,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需要注意
10、的是,不能取无色溶液B,因为B中含有CO23,会对SO24 的检验产生干扰。(3)操作是由KCl溶液得到KCl晶体,实验操作为蒸发结晶。(4)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特点是固液或液液混合不需加热,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密度比空气小,该气体只能NH3。若用该装置中的a、b制取并收集NO,由于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因此需要将b中装满水,利用排水法收集。答案:(1)萃取、分液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2)K2CO3 取无色溶液D,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SO 已除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并置于三脚架上,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
11、搅拌,直到溶液表面出现晶体膜时,停止加热(4)安全瓶(或防目倒吸)将b中装满水2-4链知识 触类旁通1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2实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2)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3)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可行。(4)简约性:方案简单易行,尽可能采取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步骤和药品完成实验。3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的设计流程气体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干燥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4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安全问题(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12、(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NH3、HCl)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做考题 查漏补缺3(2011山东高考)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24、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1)操作使用的试剂是_,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_。(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_。用CaO调节溶液Y的
13、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_。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_。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2 9.6 11.0 Ca2 12.2 c(OH)1.8 molL1(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K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
14、正确,错误在于_。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仪器自选。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1)操作为萃取、分液,有机层在下层,则选择的试剂为四氯化碳,所用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2)加入溶液W是为了除去SO24,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当11.0pH12.2时,Mg2完全沉淀,而Ca2没有开始沉淀。酸化溶液Z时,使用盐酸不会引入其他杂质。(3)贝壳是块状固体,
15、盐酸是液体,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时,导管应“长进短出”,因此选择b、d。(4)该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二者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可以利用反应:SO2NaHCO3=CO2NaHSO3,或比较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HSO3溶液的碱性等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答案:(1)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2)除去溶液中的SO 24 11.0pH12.2 盐酸(3)b、d(4)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三种参考方案如下: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
16、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S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 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4(2011广东高考)某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时,欲配制 1.0 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 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 Ba(OH)28
17、H2O 在283 K、293 K和303 K 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 BaCO3,理由是_。(2)假设试剂由大量 Ba(OH)28H2O 和少量 BaCO3 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 BaCO3 饱和溶液的 pH 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 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
18、,滴加稀硫酸 步骤 3:取适量步骤 1 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 步骤 4:(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 Ba(OH)28H2O 的含量。实验如下:配制 250 mL 约0.1 molL1Ba(OH)2溶液:准确称取 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将溶液转入_中,洗涤,定容,摇匀。滴定:准确量取 25.00 mL 所配 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填“0.020”、“0.05”、“0.198 0”或“1.5”)molL1盐酸装入 50 mL 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 2 次。平均消耗盐酸 V mL。计算: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_(
19、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4)室温下,_(填“能”或“不能”)配制 1.0 molL1Ba(OH)2溶液。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及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1)空气中存在的CO2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3)配制250 mL溶液应使用250 mL容量瓶,固体溶解后应恢复至室温方可转移至容量瓶中;取样品溶液25 mL,其中c(OH)大约是0.2 molL1,据中和滴定关系,可确定盐酸浓度为0.198 0 molL1较为合适;结合Ba(OH)22HCl=BaCl22H2O即可计算。(4)由上述可知,Ba(OH)2固体易与空气中水和CO2变
20、质,同时依据Ba(OH)28H2O的溶解度知,常温下不能配制出1.0 molL1的Ba(OH)2溶液。答案:(1)空气中的CO2能与Ba(OH)2反应(2)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2 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混合物中含有BaCO3,还可能含有Ba(OH)28H2O 步骤3: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证明混合物中含有BaCO3 步骤4:取适量步骤1中滤液于试管中,用pH计测定其pH pH大于9.6,即可说明混合物中含有Ba(OH)28H2O(3)搅拌溶解、过滤后恢复至室温 250 mL容量瓶0.198 0V1030.198 02315 25025.00w100%(4)不能链知识 触类旁通实
21、验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实验方案的前提是明确实验目的,进而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评价实验设计是否可行。在同样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最优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评价实验方案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装置最简:对于不同的化学实验方案,尽量选择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最简单的方案;(2)操作最安全:对于不同实验途径、实验药品,优先选择实验过程与操作最安全的途径;(3)药品价格低廉:在选择实验方案时,应尽量选择消耗药品最少(转化率最高)、实验成本最低的实验方案;(4)环保无污染;实验中可能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应选择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实验方案;(5)操作方便:不同的实验方案需要不同的实验条件,如加热、加压和催化剂等,在选择方案时力求实验条件简单,有利于节约资源。如尽量避免加热,如果需要加热,力求选择需要温度低的方案;(6)原理简单、正确:力求选择反应速率容易控制的实验方案,以便有利于对生成物的控制和确保实验安全;(7)现象最明显:在性质验证或物质检验的实验中,应选择反应现象最明显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