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56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7历史一轮练习:第17讲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17讲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1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发展(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主要使用石制、木制农具。(2)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是主要耕作方式,出现少量青铜农具。(3

2、)封建社会:铁犁牛耕出现与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西汉:推广耦犁,发明犁壁,此后牛耕普及;发明了播种的耧车。唐代: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春秋战国:使用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以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主。(3)宋朝: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江浙地区)。3水利灌溉的发展(1)主要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蜀郡)、郑国渠。汉朝关中地区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和西域地区坎儿井等。(2)主要灌溉工具:曹魏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4主要经营方式小农经济(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

3、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代表东方小农的“主宰、权威”是什么?导致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 代表:皇帝。根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和脆弱性。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演变:商周时期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瓦解。(2)特点: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私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3)地位:分封制的经济基础。2封

4、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演变出现:鲁国的“初税亩”等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发展:宋代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制盛行(2)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为主要途径)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封建政府赋役主要来源)。3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1)推行目的: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2)核心内涵:国家把控制下的无主土地和荒芜土地分配给农民。(3)效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阻止土地兼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均田制能否根除土地兼并,为什么?提示:(1)井田制瓦解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特别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根本原因)、

5、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推动。(2)不能。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实行的,没有真正限制土地买卖或转让。三、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主要行业与成就(1)冶金业青铜铸造:商周时期繁荣;司母戊鼎是代表作。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铁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工具水排;南北朝发明灌钢法。(2)制瓷业:东汉和南北朝时期先后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唐朝瓷器开始畅销海外;元朝开始出现彩瓷。(3)纺织业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_汉代开始丝织品畅销亚欧;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松江是明清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2主要经营形态(1)

6、官营手工业地位:西周至明朝前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需要。(2)家庭手工业:农户副业;产品多供农民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3)民营(私营)手工业发展概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后长期艰难发展;明朝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官府为什么要长期经营、控制手工业?提示: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垄断重要手工业部门以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受以农为本、工商为末思想的影响;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经典再现)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

7、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经典再现)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

8、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故选B项。材料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项,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项。答案:B3(2015课标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

9、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 答案:A4(2015江苏卷)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

10、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A项错误;“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C项错误;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5(经典再现)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解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答案:D6(经典再现)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工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显示不得更换工种,错误,排除A、C两项;新唐书列举四种工种的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正确,因此选B项。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