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896KB ,
资源ID:85043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04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遗传病及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多属罕见病B. 遗传咨询第一步通常是病情诊断C.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 凡是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的都称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原因: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增,使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遗传咨询(主要手

2、段):诊断分析判断推算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建议。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重要措施)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属罕见病,A正确;B、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遗传咨询第一步通常是病情诊断,B正确;C、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再进行计算,C正确;D、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一定患遗传病,如携带者,D错误。故选D。【点睛】2.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导致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雨水的 pH 一般都在 6 左右,不会低于 56B

3、. 臭氧层的存在能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长波辐射的伤害C. 酸雨会破坏土壤的肥力,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D.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 SO2 和 NO 的排放量【答案】B【解析】【分析】1.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2.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煤、石油等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3)危害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详解】A、正常雨水的pH一般都在6左右,不会低于5.6,酸雨的pH一般小于5.6,A正确;B、臭氧层的存在能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B错误;C、酸雨进入土壤会破坏土壤的肥力,进入水源会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C正确;D、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O2和NO的排放量,D正确。故选B。【点睛】3. 下列有关 AIDS 和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IDS 是先天性免

5、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B. HIV 主要感染人体的 T 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C. HIV 的遗传物质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单体聚合而成的D. HIV 外层脂类膜的成分与宿主细胞膜的成分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

6、AIDS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IDS是由HIV感染人体造成的,A错误;B、HIV主要感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B正确;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由核糖核苷酸为单体聚合而成,C错误;D、HIV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但蛋白质种类与宿主细胞质膜不相同,D错误。故选B。【点睛】4.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B.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 DNA 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C.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的D. 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成称为基因突变。2、基因重组的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3、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则是能遗传的,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果由于碱基对的改变而引起DNA分子结构的改变,但是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则不属

8、于基因突变,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的,C正确;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有性生殖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即四分体中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C。【点睛】5. 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 a、b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选取的细胞可能来自根尖分生区B. 若 b 溶液的浓度略微增大,则 B 点可能右移C. 两条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 a、b 溶液的浓度不同造成的D. 8min 时用显微镜观察,只有一个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在a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增加

9、,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b溶液中细胞先失水量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详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A错误;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浓度差变大,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大,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B正确;C、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整体曲线趋势不同,是因为溶液不同,a可能是蔗糖溶液,b可能是一定浓度的硝酸钾,C错误;D、8min时两个细胞都

10、失水,因此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故选B。【点睛】6.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B. 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体细胞都有增殖的能力C. 细胞衰老时,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会增大D. 细胞的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3.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

11、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A错误;B、多细胞生物体内部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的能力,B错误;C、由分析可知,细胞衰老时,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会增大,C正确;D、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有利,D错误。故选C。【点睛】7. 巯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 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

12、,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一 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 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到肽键的变化B. 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未结冰时有所下降C. 二硫键很可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形成D. 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13、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由题干信息知,结冰时会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解冻会减少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结冰和解冻过程未涉及到肽键的变化,A错误;B、由图可知,每形成一个二硫键(-S-S-),会脱掉2个氢原子,故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未结冰有所下降,B正确;C、二硫键很可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形成,内

14、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C正确;D、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故选A。【点睛】8. 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B.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C. 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不宜选用碘液D.

15、过氧化氢在高温和酶的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详解】A、巴斯德的实验研究证实,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量与酵母菌的繁殖量成正比,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而同时期的李比

16、希认为酒精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A错误;B、由于过氧化氢自身的分解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B错误;C、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因为二者都是反应前不具还原性,反应后的产物有还原性,而不宜选用碘液,C正确;D、过氧化氢在高温和酶的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中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但高温的作用原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错误。故选:C。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 群体中近亲繁殖

17、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C.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因为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也可理解为两个物种在进化中发展的共同进化。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

18、种基因纯合的比例,B正确;C、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D错误。故选D。10. 某研究小组在 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 糖类、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千克大豆可长出 5 千克豆芽,这个过程中有机物总量 增加B. 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 转化合成的C. 可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 原糖的含量D. 在此条件下培养,幼苗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幼苗的生长【答

19、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目通过图示信息显示了在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先增加,然后是稳定不变的;而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中的,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合量的增加,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糖类转化蛋白质是糖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转化为对应氨基酸的结果。【详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因此1千克大豆可长出5千克豆芽,这个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下降,A错误;B、图中显示,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中的,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合量的增加,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B正确;C、蛋白质的鉴定应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为紫色,还

20、原性糖用本尼迪特试剂共热产生红黄色沉淀,双缩脲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只能检测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还原糖,不能检查出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含量,C错误;D、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幼苗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种子的萌发,D错误。故选B。【点睛】11.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水分子进出平衡,没有发生渗透作用B.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步增加C. 以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D. 主动转运必须有载体蛋白参与,其形状的改变使离子或分子从低浓度处运到高浓度处【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1、的区别如下:【详解】A、将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没有发生渗透作用,A正确;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步减小,B错误;C、以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C正确;D、主动转运必须有载体蛋白参与,其形状的改变使离子或分子从低浓度处运到高浓度处,D正确。故选B。点睛】12.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B. 马铃薯块茎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 厌氧呼吸不需要 O2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 需氧呼

22、吸时细胞溶胶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 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

23、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详解】A、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同时产生CO2,A错误;B、马铃薯块茎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由丙酮酸转化而来,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正确;C、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C错误;D、细胞溶胶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线粒体,都被分解成了丙酮酸,D错误。故选B。13.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生活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所需的食物和氧直接取自外部环境B. 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需要依赖内环境才能生存,

24、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无需细胞的参与C. 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详解】A、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所需的食物和氧直接取自外部环境,而代谢产生的废物也直接排到外部环境中,A正确;B、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生存,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错误;C、毛细血管壁内的细胞外侧是组织液,所以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

25、和组织液,C正确;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B。14. 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倍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B.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C 叶绿体和白色体中均含有脂质和淀粉等成分D.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被的小泡,其中含有的水解酶原来存在于高尔基体中【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

26、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DNA和核糖体,两种细胞器都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B正确;C、叶绿体和白色体中均含有脂质和淀粉等成分,C正

27、确;D、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被的小泡,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然后还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的,据此可推测,溶酶体含有的水解酶原来存在于高尔基体中,D正确。故选A。【点睛】15.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 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仅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内C. 刺激感受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递质后产生动作电位D. 人的神经系统就是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8、,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形成的,A正确;B、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中间神经元和传入神经元的胞体都位于脊髓中,B错误;C、抑制性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后产生动作电位,最终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反射无法完成,C正确;D、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故人的神经系统就是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D正确。故选B。16. 下列关于遗传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型相同B. 子代同时出现显性

29、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C. 孟德尔在做单因子杂交实验时,选择了紫花和白花这两种性状D. 人的染色体组型图中 44 条常染色体由小到大依次编号为 1-22 号,并分为 7 组【答案】A【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详解】A、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型相同,A正确;B、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B错误;C、紫花和白花属于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错误;D、人的染色体组型图中44条常染色体由小到大

30、依次编号为1-22号,并分为2组,D错误。故选A。【点睛】17. 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图)。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 调节过程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需要通过大脑皮层B. 食物刺激,通过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 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迅速D. 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 3 种【答案】B【解析】【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递质的作用属于神经调节,不同于激素的作用。3、反射是神经中枢的功能,未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

31、、分析和处理的反应,不能称作反射。4、在体内,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详解】A、调节过程为先天形成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过程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后天形成的,需要经过大脑皮层,A错误;B、食物刺激,通过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B正确;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为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神经调节要慢一些,C错误;D、图中反映岀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休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D错误。故选B。【点睛】18.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用 4 个大信封按照如表分别装入一定量的卡片,然后

32、从每个信封内各随机取出 1 张卡片,记录组合后放回原信封,重复多次。下列关于模拟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大信封信封内装入卡片黄 Y绿 y圆 R皱 r雌 1121200雌 2001212雄 1121200雄 2001212A. 可模拟孟德尔双因子杂交实验中 F1 自交产生 F2 的过程B. 可模拟雌 1、雌 2、雄 1、雄 2 随机交配产生子代的过程C. 可模拟子代基因型,组合的结果使得 F2出现 9 种基因型D. 从雄 1、雄 2 信封内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记录的卡片组合表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33、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从每个信封中抽取一个卡片,模拟的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将同一性别的不同信封中的卡片组合,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将来自不同性别的卡片继续组合模拟的是受精作用,所以上述结果可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的F2,A正确,B、根据A项解释可知,不可模拟

34、可模拟雌 1、雌 2、雄 1、雄 2 随机交配产生子代的过程,B错误;C、利用雌 1、雌 2和雄 1、雄 2 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通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模拟子代基因型,记录的卡片组合类型有9种,C正确;D、从雄1、雄2信封内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雄配子的过程,故该过程可记录的卡片组合能表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D正确。故选B。【点睛】19. 如图是某哺乳动物个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分裂图象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图1中EF段相对应的是图3B. 图3和图4所示的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C. 图2产生的子细胞

35、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就称为受精D. 图4所示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此时正在进行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分析图1: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2: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4: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图1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A正确;根据图2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且实

36、验材料中的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应该取自生物的精巢,所以图3和图4所示的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精巢中,B错误;图2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图3产生的子细胞变形后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C错误;图4所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0.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麦种子萌发产生 -淀粉酶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

37、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与赤霉素是互相对抗的B. 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减小C. 人工合成的 6-甲基嘌呤的作用与脱落酸类似,故也属于植物激素D. 实验结果表明 -淀粉酶的合成是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的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在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等。大麦种子萌发会产生a-淀粉酶,a-淀粉酶能水

38、解淀粉产生可溶性糖;6一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题图显示,赤霉素可提高-淀粉酶含量,表明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也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详解】A、根据1、3曲线图可知,赤霉素可提高-淀粉酶含量,表明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与赤霉素具对抗作用,A正确;B、根据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可推测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减小,B正确;C、人工合成的6-甲基嘌呤的作用与脱落酸类似,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据此也可理解-淀粉酶的合成是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C。21.

39、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转录是从 DNA 模板链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的B.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中C. 一个 DNA 分子上的不同基因,其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位于 DNA 的不同链上D. 噬菌体中的核酸有DNA和RNA,遗传信息的表达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和翻译的比较:【详解】A、基因的转录是从DNA的启动子开始的,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B、基因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B错误;C、一个DNA分子上的不同基因,其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位于DNA的不同链上,C正确;D、噬菌体属于病毒,其中

40、的核酸只有一种,D错误。故选C。【点睛】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的初级生产量B. 生物量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单位通常用 g/(m2a)或者 J/(m2a)C. 海洋的次级生产量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D.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答案】B【解析】【分析】1、总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通常以有机物的克/米2年或用能量卡/厘米2年表示。2、净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在呼吸之后剩余的这部分有机物质的数量。3、净初级生产量=总

41、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消耗量。【详解】A、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的初级生产量,A正确;B、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其单位为g/m2或J/m2,生产量的单位应为g/(m2a)或J/(m2a),B错误;C、海洋的次级生产量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C正确;D、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D正确。故选B。【点睛】23.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是将 S 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严谨,更有说服力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42、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TMV 的感染实验中单用病毒 RNA 也可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

43、体外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更严谨,更有说服力,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用病毒RNA感染烟草也可使其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正确。故选D。【点睛】2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B. 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C. S 形曲线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呈减速增长,到 K 值时变停止增长或在 K 值上下波动D. 在实验

44、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 S 形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演替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因为演替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A正确;B、

45、苔原植物生长在严寒地区,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正确;C、S形曲线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呈先增后减增长,到K值时变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D、在实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S形曲线增长,因为饲养的空间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C。25.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 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 T、t)患者, 系谱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苯丙酮尿症与甲病的遗传方式相同B. 若 I-3 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性状表现一定与性别相联系C. 如果 II-5 与 II-6 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则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46、1/18D. 如果 II-5 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了一个不患甲病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 h 基因的概率为 3/5【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1,-1和-2都正常,-2女儿患甲病,属于无中生有,该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且是隐性遗传,极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此解答。【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根据-3和-4都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儿子,则乙病为隐性遗传方式,若 I-3 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C、如

47、果-5(1/3HH或2/3Hh)与-6(1/3HH或2/3Hh)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C错误;D、如果-5(1/3HH或2/3Hh)与h基因携带者(Hh)结婚并生育了一个不患甲病的儿子,由于5号的基因型是1/3HH和2/3Hh,所以他形成的配子是H的频率是2/3,是h的基因频率是1/3,而另一个人形成的配子的基因频率中,H占1/2,h占1/2,由于他们生下的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所以这个正常的孩子是携带者的概率是Hh的基因型频率/(HH的基因型频率+Hh的基因型频率)=1/2 (1/3+1/2)=3/5,D正确。故选C。【点睛】二、 非选择题26. 图

48、 1 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 分,乙的同化量为 80 000 kJ/(m2a)。A、B、C、D 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 2 为丙 中四种生物的同化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 1 中字母和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 (2)在该生态系统中,D 和 C 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多代选择的结 果使反应敏捷的 C 和跑得快的 D 得以生存,这种共同进化现象的实质是_。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_,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是_。 (

49、4)水生群落层次性主要由_、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 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群落的_。 (5)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叫_;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_。【答案】 (1). (2). B和C (3). 10% (4).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5). 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6). 苔原生态系统 (7). 光的穿透性 (8). 季相 (9). 顶极群落 (10).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1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图2:A是生产者,同化能量最多,BC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消费者,D是该生态系统最

50、高营养级的消费者。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而根据能量流动随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再结合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其中B、C为次级消费者,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20(600+6

51、00)=10%。(2)共同进化现象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是苔原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4)水生群落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群落的季相。(5)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叫顶级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食物网的成分、物质循环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图文能力、推理和计算能力,难度适中。27. 为了研究两个新育品种P1、P

52、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为了防止色素被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过滤滤液时,用单层尼龙布而不能用滤纸的原因是_。P1、P2品种与对照组相比,滤纸条从上往下第_条色素带变宽。(2)由图可知25时P1的净光合速率最强是因为_含量较高,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增强。碳反应的产物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3)P2的净光合速率比对照组强,可能是碳反应过程_含量较高;干旱缺水时,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干旱初期造成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53、_,促进植物气孔关闭的激素是_。(4)画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时,以_为横坐标,以_为纵坐标。【答案】 (1). 碳酸钙 (2). 滤纸会吸附色素 (3). 三、四 (4). 叶绿素、蛋白质 (5). 蔗糖 (6). 酶 (7). 二氧化碳不足 (8). 脱落酸 (9). 波长 (10). 吸光率【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看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品种1和2的净光合速率都先上升后下降,且最适宜温度都是25度;品种1高于品种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品种1下降的更快;图2中,品种1和2的叶绿素互为蛋白质含量都都大于对照组,且品种1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详解】(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

54、验中,为了防止色素被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需要加入碳酸钙,过滤滤液时,为防止滤纸吸附色素,用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P1、P2品种与对照组相比,叶绿素含量更高,故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四条色素带变宽;(2)由图可知25时,图中P1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H和ATP 用于暗反应,同时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所以其光合作用能力最强;碳反应的产物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3)P2的净光合速率比对照组强,可能是碳反应过程酶含量较高;干旱缺水时,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干旱初期,由于植物体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造成植物光合速率下降,促进植物

55、气孔关闭的激素是脱落酸;(4)画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时,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率为纵坐标。【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色素的分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能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小题,难度中等。28. 某种雌雄异株(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高等植物,其花色(A、a)和叶形(B、b) 性状分别由不同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某种雄 配子致死。下表是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性状及子代表现型与比例,请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父本母本甲红花宽叶白花宽叶1/4红花宽叶、1/4红花窄叶、1/4白花宽叶、1/4白花窄叶1/

56、2红花宽叶1/2白花宽叶乙白花窄叶红花宽叶1/2红花宽叶、1/2红花窄叶无雌性个体(1)基因具有_的功能,该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 (2)从基因角度分析,基因 A 与 B 的根本区别是_不同,在花色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 的是_,其渉及的基因遵循_定律。 (3)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 的雄配子致死,将基因型为AAXBY 和 aaXBXb 的两植株杂交,让得到的 F1 代自由交配,则 F2 代的红花宽叶雌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型为 AAXBY 和 aaXBXb 的两植株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_。【答案】 (1). 表达遗传信息 (2). 碱基序列(脱氧核

57、苷酸序列) (3). 红花 (4). 基因分离 (5). Xb (6). 1/4 (7). 【解析】【分析】据表分析:(1)由甲组中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判断宽叶为显性,由乙组中白花红花后代全为红花,判断红花为显性;(2)由甲组实验中,后代雌雄个体中红花:白花均为1:1,判断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后代雌雄全为宽叶,雄性宽:窄=1:1,判断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由后代性状分离比及(1)(2)的分析推断,甲组亲本为AaXBYaaXBXb,乙组亲本为aaXbYAAXBXb,据此答题即可。【详解】(1)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2)从基因角度分析

58、,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在花色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红花,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根据题意,杂交组合乙(aaXbYAAXBXb)的后代没有雌性,说明基因Xb的雄配子致死。将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的两植株杂交,子代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让得到的F1代自由交配,则F2代的红花宽叶雌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3/4=1/4。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伴性遗传及常染色体上的遗传,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并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其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的位置,进

59、而推断出各组亲本的基因型,再依据分离定律解答即可。29. (一)正常的玉米是二倍体,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诱导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根据所学生 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可用_对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育种的原理是_。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_、制片,观察分生区的细 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 (3)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_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拍照。 (二)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雌二醇属于性激素,是_类化合物,它的受体是图中的受体_(a 或 b)。它 与受体结

60、合,促使_,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2)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_相结合的受体。 (3)若激素 B 是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_,从而实现降血糖功能。据图分析糖尿病可 能的致病机理有(答出一条)_。 (4)胰岛素是一种信息分子,通过_的传送而发挥其调节作用。【答案】 (1). 秋水仙素(或低温) (2).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3). 漂洗、染色 (4). 解离不充分(压片不充分) (5). 中 (6). 脂质(固醇) (7). a (8). 相关基因表达 (9). 神经递质 (10).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11). 胰岛B细胞分

61、泌胰岛素不足(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12). 体液【解析】【分析】1、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发芽的种子,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观察。3、分析题干示意图可知,激素A进入细胞与受体a结合后再进入细胞

62、核,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生理效应。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详解】(一)(1)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对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分生区的细 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可能是细胞没有分散开,即细胞解离不充分,或者在制装片时,按压装片不充分。(3)由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拍照。(二)(1)雌

63、二醇属于性激素,是脂质(固醇)类化合物,它的受体是图中的受体(a)。它与受体结合,促使相关基因表达,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2)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3)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而实现降血糖功能。据图分析糖尿病可能的致病机理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4)胰岛素是一种信息分子,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其调节作用。【点睛】本题考查考查了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知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要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0. 某药物 X 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

64、浓度越大抑制效果更好。为验证上述观点,请补充 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1)实验思路: 取洁净的培养瓶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并将其剪碎,利用 胰蛋白酶液处理,使细胞分散开,置于培养瓶中培养。 取洁净的试管 5 支,编号 12345,向 1 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向 2-5 号试管中 加入_。 从培养瓶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 1-5 号试管中,振荡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 摇匀后,从 5 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_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并统计分析。测定细胞数时也可利用_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 (2)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请用柱形图预

65、测实验结果 _(3)本实验通过对显微镜下样品的细胞计数,估算细胞数量,若要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和估算的 准确性,可如何操作?_,_。【答案】 (1). 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药物X (2). 血细胞计数板 (3). 比浊计(比色计) (4). (5). 多次倒转试管使试管内细胞分布均匀 (6). 多做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解析】【分析】1、一般在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2、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药物X的浓度,因变量为细胞数量,培养时间、溶液的用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1)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材料,结合给出的部分实验步骤,补充实验思路如下:取洁净的培

66、养瓶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并将其剪碎,利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细胞分散开,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取洁净的试管5支,编号1、2、3、4、5,向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向2-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药物X。从培养瓶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上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测定细胞数时也可利用比浊计(比色计)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2)用柱形图预测实验结果:(3)若要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和估算的准确性,可多次倒转试管使试管内细胞分布均匀;多做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根据实验目的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并能预测实验结果,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