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18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7 古代的商业贸易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素养落实(七)古代的商业贸易1如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A从材料“北市门”“南市门”中可以看出,东汉时期,虽然市场实行严格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中贸易,但是市场交易还是比较繁荣的,故A项正确;B、C两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是宋朝以后出现,排除。2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 B商业布局呈现扩

2、展之势C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 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唐以前县以上才可以设市,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均可设市,说明商业范围扩大,商业布局呈扩展之势,B项符合题意;A项与农村集市的发展不符;材料所述为商业发展的表现,没有突出阻碍因素,C项不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3明朝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有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材料反映明朝()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加强了中外交流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根据“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有徽商、江右商、闽商、粤

3、商等”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商帮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4如图是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陵墓壁画(局部),图中古埃及通过红海和亚丁湾与东非的蓬特(今索马里)进行贸易。这说明古埃及()A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活动C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D一度垄断了非洲市场的贸易A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那时的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A项正确;B项“最早”说法错误;C项是古希腊商业发展的表现;D项不符合史实。5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

4、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D奥斯曼土耳其人B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商人的活动很少能到达欧洲,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亚、西亚地区,再由阿拉伯人经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阿拉伯人是传播四大发明和中国物产到欧洲的桥梁,故B项正确;马可波罗是元代才来到中国游历,并不是促进两地物种传播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的是地中海东西方贸易商路,不利于中国与欧洲往来,故D项错误。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

5、”“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D“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的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加深,故D项正确。7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戍嗣子鼎的铭文中有“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的字样;不少商代墓葬还发现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等天然和人工货贝,这反映出当时()A河南安阳最早出

6、现贝B贝主要用作随葬品C贝已成为财富的象征D青铜铸造技艺高超C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被作为赏赐物品和陪葬品,说明当时贝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C项正确;“最早出现”无法界定,排除A项;贝在古代主要作为货币,排除B项;海贝、玉贝不属于青铜器,排除D项。8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D古埃及人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订立契约以证明财产所有权,这说明古埃及时期商业契约已经出现,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契约的出现,不能说明商业经

7、营领域的扩大和商业管理制度的完备,排除A、B两项;商业契约的出现不代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排除C项。9收养是古巴比伦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收养关系发生时他们一定要签订契约,并在泥板上盖上双方的印章。如果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据此可知()古巴比伦人具有很强的契约观念契约在古巴比伦受到法律的保护古巴比伦人任何事情都订立契约契约有利于明确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和利ABCDC材料信息“一定要签订契约”“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说明正确;“任何事情都订立契约”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选C项。10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

8、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D唐初,全国依旧实行均田制,材料只能说明土地租佃现象出现,不能说明土地租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更不能说明均田制被彻底废弃,故A、C两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在敦煌有土地租种现象,并未说明河西走廊农耕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田主和租田人通过订立契约调整双方的土地租佃关系,说明在当时的一些经济活动中人们已经具有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1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

9、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

10、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此时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概括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

11、,由材料二“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东西方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进行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二中“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白银成为货币、商业发展以及中外联系等角度归纳回答。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活跃的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白银流入的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

12、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积极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12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发展受官府保护B官府的财政收入来自工商业C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D手工产品无偿供给官府使用C“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即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政府为商人们提供衣食,故选C项;A、B、D三项均是对工商食官的错误理解,排除。13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

13、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大都市中存在繁荣的“草市”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A根据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宋朝时期庙会集市繁荣热闹的情形,反映了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庙会的发展,不代表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庙会繁荣的情况,没有体现草市,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无法得出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的结论,D项错误。14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国的丝绸

14、、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中国。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A物种交流之路B商贸流通之路C文明交流之路D政治交往之路C从材料“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中国”可以得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流之路,C项正确;A、B两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15如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反

15、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BCDB题中给出的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是印刷纸币的模板,它的存在能反映出北宋发行了纸币,故正确;从铜版拓片的内容可看出当时印刷技术水平,故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币拓片,不是纸币实物,故错误;从纸币出现和拓片上文字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故选B项。16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A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罗马法学高

16、度成熟 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B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对于订立契约,从形式上有较大的简化,便利了商业往来,从而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这一转变对避免欺诈没有影响,排除A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变化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损害,排除D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共治政体宋仁宗:“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政体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杜范(宰相):“凡废置子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

17、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市民社会市民发达的酒楼茶坊、繁华的夜市、热闹的瓦舍勾栏是服务于广大市民的社会大众场所。城市中的商贩与人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瓦舍则是“士庶放荡不羁之所”纸币理论李流谦:“欲其(纸币)价常赢而无亏损之患,唯使常用于官而不滞纸币于私,则可矣”“此乃流通纸币之妙”张开(时总领四川财政):“凡民钱(纸币)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摘选改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

18、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本题由三段材料组成,三段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即宋朝的近代化色彩而展开的,第一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政治上的近代化色彩,出现了“君臣共治”的思想和言论;第二、三段材料则主要是从商品经济繁荣的角度来体现经济上的近代化色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去阐述宋代的近代化因素,最后再进行总结概括。答案示例:论题:宋朝已经具备近代社会色彩。阐述:宋代二府三司行政管理体制,皇权集中于皇帝,形成君臣“共治政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北宋时期,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具备了现代社会货币的特点,形成了纸币理论,对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风气出现重大转变,城市出现了夜生活,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时空限制,活跃了社会经济,促进了社会繁荣与发展。总之,两宋时期,中国已具备了近代社会的一些要素,呈现出显著的近代化社会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