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41MB ,
资源ID:85013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01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第六、七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第六、七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

1、阶段综合测评(四)(第六、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经互会的成立C本题考查“冷战”的背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与材料中“冷战”的起源不吻合,故A项错误;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以看

2、出该观点认为“冷战”源于战后国际体系,即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C项正确;B、D两项是“冷战”的表现,而非起源,故排除。2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A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B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是在1947年,故A项错误;“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

3、、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表明美国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故B项正确;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苏未爆发直接军事冲突,故D项错误。3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C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联

4、系马歇尔计划的影响即可得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对西欧的控制,A项错误;欧洲自身的经济发展才是欧洲一体化的经济保障,B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反映美苏两国“冷战”对峙的情况,排除D项。4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A根据材料“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说明华约是针对北约而成

5、立的,是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美苏之间的对抗,不是针对军国主义,故B项错误;华约的成立是维护自身的安全,不是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但是华约成立不是为了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故D项错误。5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由此,你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A马歇尔计划直接损害美国纳税人的利益B漫画客观全面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复兴西欧经济D欧洲经济恢复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推行D材料中体现了美国纳税人帮助欧洲走向自立向前发展,其反映出欧洲经济恢复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推行,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直接损

6、害美国纳税人的利益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故B项错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除了帮助复兴西欧经济,美国还想通过此计划控制西欧,故C项错误。6有学者表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段话意在指出()A.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B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C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C虽然美国是“冷战”的发起者,但是材料不能体现这一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美苏“冷战”的发起责任,故

7、B项错误;材料“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反映出该学者认为苏联对“冷战”的形成有一定的责任,故C项正确;同理,材料未强调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必然与否,故D项错误。7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以阻止东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的修筑()A标志着德国一分为二B促成了北约的建立C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D是美苏“冷战”的结果D德国的分裂是1949年,故A项错误;北约的建立是1949年,故B项错误;柏林墙是东德修建的,故C项错误;柏林墙的修筑反

8、映了美苏“冷战”的加剧,故D项正确。8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B根据“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说明法国不再在军事上追随美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反映,故B项正确。9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在世界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其主要意图是()A摆脱美国控

9、制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C发展国民经济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本题考查日本的崛起。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弘扬日本传统文化是材料的直接表现,但不是主要意图,故B项错误;材料“日本政府在世界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C项错误;日本鼓吹“日本模式”是在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追求政治地位的表现,故D项正确。101951年巴黎条约签订后,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下列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参与签订条约的有西欧六个国家B西欧国家开始政治一体化进程C该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化解法德矛盾D西欧国家走上了

10、经济联合的道路B根据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标志着西欧国家从此走上了经济联合的道路,但是并没有开始政治一体化进程。11当今世界,有人认为存在“新冷战”。那么,新旧“冷战”的基本共同特征是()A美国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欧洲成为争夺的前哨阵地C美国交替采用对抗和缓和政策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D“冷战”是除武力之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其他国家,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故D项正确。12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11、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A“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极”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得出“多极”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13“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这个宪法”正式确

12、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这个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D“新胜利”包括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A根据材料“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知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即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项正确;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B项错误;“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故D项错误。14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1954年1959年196

13、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1988年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确立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恢复完善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C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发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49年,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而1975年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B项错误;表格中所述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并不是一直持续平稳发展的,故排除D项;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

14、复与发展,据此可以推断出C项符合题意。15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它表明()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D中共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A材料表中信息反映出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选举的主席和副主席,以共产党为主体,与其他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反映出新中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中主席与副

15、主席的政党状况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席与副主席中多数是共产党,故不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故D项错误。16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台湾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反映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C蒋介石“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体现武力解决,故A项错误;“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

16、荡,五年成功”反映对峙,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争取和平统一”,故B项错误;不论是蒋介石的“武力反攻”还是大陆争取和平统一,都体现了“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各自立场,故D项错误。17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深情地写道:“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最终使诗中的“等待”变为现实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九二共识”的达成C香港和澳门的回归D两岸“三通”的实现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1979年,主要是宣布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故A项错误;“九二共识”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错误;香港、澳门回归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两岸“三通”实现使题干中

17、的家信的等待实现,故D项正确。18“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A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B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C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D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B“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允许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故B项正确;对港澳台实行的政策并不完全一致,台湾可以保留军队,故C项错误;和平统一是实现祖国统一基本方针,但并不排除使用武力,故D项错误。19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

18、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香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需要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辖,故B项错误;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题干中“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一国两制”原则,故D项正确。20“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这体现了()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

19、外交政策C“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D“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BA项体现的是中国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与题意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C项表述体现的是重新审查国民党与外国之间的一切外交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D项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意不相符。21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因为这一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D题干主要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的影响,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

20、则不仅有利于中国发展同邻国的友好关系,而且有助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提出后没有立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之所以能够引领国际新秩序,是因为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利于国家之间发展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故D项正确。221952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中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这些国家不参加战争并表示中立是有可能的,所以中国对这些国家不能采取敌视态度,不能把它们挤到敌人的营垒中去。这一观点()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思想日趋成熟C.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催生了新

21、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时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故排除C、D两项;题干反映了新中国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愿意与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交往,不能视为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应视为新中国外交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排除A项,选择B项。23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B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与材料的

22、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D项错误。24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

23、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A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B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C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D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的结束B题干中我国新外交思想的提出,有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地国际环境,A项错误;材料“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故选B项;我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转折,排除C项;题目没有涉及“冷战”,排除D项。2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及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而有俄罗斯学者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这两种观点()A都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24、题B认为多极化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必然走向C试图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冷战”局面扩大化D忽略了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宗旨D根据材料“前苏联国家及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可知忽略了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宗旨,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8分)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

25、),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

26、致“文化大革命”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进行批驳。(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

27、主要策略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6分)解析第(1)问,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策是有力的反驳证据。第(2)问,“文化大革命”悲剧发生的原因要根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抓住第二、三层进行总结归纳即可;“主要策略”要从“依法治国”方面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其特点根据材料三省略号后内容和所学知识总结即可。第(4)问,“特征”是曲折中发展,“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前提:强

28、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批驳: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4)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要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

29、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茵兰即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摘编自姜南法德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19451993)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20世纪50年代欧洲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20世纪60年代1964年,法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30、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1969年,联邦德国勃朗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提出“法国方案”的根本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特点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

31、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从西欧国家的地位、应对“冷战”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联合程度、自身实力、发展要求、第三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1)意图:肢解、削弱德国。变化:法德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获得发展。(2)变化:从追随美国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原因:战后西欧联合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实力增长;在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中维护自身独立与发展;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28(18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

32、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

33、的外交抉择产生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日邦交正常化使中国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占据了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美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削弱,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是不均衡,不等边的。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

34、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等信息得出美国对其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冷战”下两大阵营对峙的角度进行完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极大影响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可得出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建交,中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等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从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原因:美国对其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孤立封锁中国;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表现: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建交;中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影响: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3)因素:国家利益的驱动;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