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99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第四、五单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综合测评(三)(第四、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A清军未对英军在中国沿海调查行动进行阻挠说明清军缺乏海权意识和观念,故A项正确;仅凭清军没有阻挠行为不能得出清军海上实力不足,故B项错误;英军的水文调查一项不能佐证英国准备充分,故C项错误;综合国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仅凭材料不

2、能得出双方实力悬殊,故D项错误。2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清政府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沿岸及东南沿海各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C清朝中央外交机构近代化D清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入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题干材料反映了从1844年到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的管理范围从五个沿海口岸扩大到长江沿岸及东南沿海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从侧面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侵略范围的逐渐扩展,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加深,故A项正确。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A关税自主权B海关自主权C外交自主权 D行政自主权B关税自主权是南京条约中丧失,与材料中“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不符,故A项错误;海关自主权丧失与材料中“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邀请英人帮办”相符,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激烈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一项,这一项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游、协定关税、赔款等很快达成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

4、政府()A.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B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C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D竭力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害A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清政府对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的条款很快达成协议,反而把“公使驻京”一项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说明当时清政府仍然以“天朝”自居,盲目自大,竭力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故选A项。5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C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不能

5、说明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故A项错误;义和团的“扶清”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不能说明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故B项错误;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体现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故C项正确;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错误。61852年4月,太平军进军途中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据此可知,他们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表明其宗教信仰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废除封建所有制 D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故A项错误;由材料“发布

6、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可知太平军希望通过变革发饰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而非废除封建所有制,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太平军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故D项错误。71894年7月,申报报道,日本蕞尔岛国乃敢屯兵朝鲜,藐视中国,中国若再隐忍偷安,东方大局将有不堪,“今倭寇之犯,恰似天之大声疾呼,实乃中国绝大转移之机”。这种观点()A体现了积极务实应对战争的心态B分析了赢得战争胜利的策略C希望以战争为契机实现民族崛起D揭示了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C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屯兵朝鲜挑战中国传统朝贡体制,加之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战

7、争连连战败,时人认为这是打败弱小日本重拾民族自信的契机,故主张出兵朝鲜,彰显国威,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甲午战败根源在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及落后的封建制度,故排除D项。8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C义和团的“扶清”与太平天国斗争“反清”目标不一致,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B项错误

8、;材料“义和团是爱国者”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义和团是爱国者”与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无关,故D项错误。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C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外国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项是其起因;B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9、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1911年武昌起义后,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10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D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抵抗态度确实存在不同,但这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大众传媒在近代中国没有实质性的大发展,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没有实质性的不同,故C项错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果失败,而其影响并没有深入人心,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

10、动,结果取得了完全胜利,其影响非常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举动,而后者则是全民族抗战,所以群众基础是最关键的,故D项正确。11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D确立责任内阁制是约法的内容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约法是仿效美国三权分立,故体现不了议会的中心地位,故B项错误;制约行政不能反映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南北议和正在进行,孙中

11、山答应袁世凯的条件,所以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D项正确。12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新”的主要依据是()A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C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D材料“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A项与无产阶级领导无关,故A项错误;B、C两项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之后,均排除;D项体现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故D项正确。1319241927年

12、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说明()A工农运动推动革命发展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B工农运动是革命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由于国共合作推动工农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不了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故C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失败的,故D项错误。14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这一讲话()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践行了遵义

13、会议的基本精神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C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在八七会议上,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的长征途中,故B项错误;题干中“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体现了打土豪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到1927年,故D项错误。15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14、”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长征的胜利结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遵义会议的召开DA项表述使中国开始走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与题目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结束时间是在1936年,保留了中国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于1931年,与题目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发生于长征期间,在1935年,在此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16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

15、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工人所占比例(%)1928年6月10.9%1929年12月7%1930年7月5.5%1930年9月1.6%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B“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不能表述为“优化”,故A项错误;从表中工人所占比例的下降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过程,故B项正确;“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未取得“执政地位”,故C项错误;表格中没有党员的总数量,无法体现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

16、属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对这一规定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苏维埃政府完全仿照苏联模式B说明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C实行代议制和直接民主的方式D政权代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BA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内容属于间接民主范畴,C项错误;苏维埃政权不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可知,苏维埃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答案为B项。18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

17、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B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C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D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DA项表述中“始终”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1940年前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战场,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相符,故D项正确。19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

18、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A.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B题干信息强调蒋介石在思考对付日本的办法以及打败日本的决心,故A项错误;“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可见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故B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9月,故C项错误;“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无法体现联共的思想,故D项错误。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打到南京去”,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

19、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揭示出当时的局势是()A中共开始战略反攻瓦解国民党统治B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国共双方的角逐转移到政权建设上D中共掌握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动权D1948年中共发布的“五一”劳动节口号明确提出“打到南京去”,并号召社会各界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说明此时解放战争的局势已经明朗,中共掌握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动权,故D项正确;中共开始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夏,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是在1949年初,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进行政权建设的信息,C项错误。21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

20、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这一论述()A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B批判资产阶级对世界进步的阻碍作用C认同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D正确分析了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变革D从材料来看,这一论述认识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推翻封建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向近代转化,即正确分析了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变革,故答案为D项;A、B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C项说法错误,肯定变化并非认同价值观念,排除。22巴黎公社委员会每逢开会时,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规定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体现群众的直接意愿B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C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D缺乏稳固的领导核心D材料强调

21、委员而非群众,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巴黎公社的弊端而非民主集中制原则,故C项错误;由材料“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可知巴黎公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故D项正确。23沈志华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这说明当时的俄国()A.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B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B材料“沙皇已被推

22、翻”说明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和“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说明当时民众对于传统沙皇统治仍然抱有怀旧的政治情结,故B项正确;此时没有说明临时政府执政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说明不是主张和平夺权,故D项错误。241917年3月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哈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这主要表明俄国()A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成功C布尔什维克党做了充分宣传D二月革命是一战刺激的产物A根据材料“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哈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

23、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可以得出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沙皇退位,未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了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没有涉及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了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没有说二月革命的原因,故D项错误。25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1917年3月即俄历二月,这次革命即二月革命,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项正

24、确;四月提纲任务是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实现的,故B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

25、料二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三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的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根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马克思、恩

26、格斯思想的异同。(6分)(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8分)(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等作答。第(2)问,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人运动斗争的目标和方式发生了改变。第(3)问,主要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联系。答案(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

27、,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3)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北伐军誓词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三全国动刀兵,一

28、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第(2)问,第一小问根

29、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广大农民不了解“苏维埃”的含义,这个名字本身是照搬苏俄模式的结果;第二小问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史实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军民要齐心”“全国都响应”等信息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回答。答案(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30、。(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一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表二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党派代表人数国民党孙科、陈立夫等8人共产党周恩来、王若飞等7人青年党陈启天、余家菊等5人民主同盟张澜、黄炎培

31、等9人无党派人士郭沫若、傅斯年等9人从以上表格中提取两项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旨在考查提取表格有效信息和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对所提取信息进行说明的能力。“信息”根据表格一、二所列的时间、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提取即可(注意题目要求,提取两项信息);“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时代大背景、每个党派活跃的原因,或者相关信息的结果等角度展开分析(对两项信息分别说明)。答案信息一: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大趋势;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将组阁政府;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信息二: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说明:孙中山、宋教仁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影响力大;同盟会(国民党)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信息三: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平等协商。说明:国际舆论呼吁中国实行和平民主;双十协定规定要召开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会议;代表们平等协商和平建国大计;政协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