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高 三 语 文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 。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要重视人性化,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 ,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 。A. 领悟 吻合 并驾齐驱 B. 觉悟 契合 并行不悖C. 觉悟 契合 并驾齐驱 D. 领悟 吻合 并行不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
2、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领悟:体会,解悟,多用于对文章、话语等的理解。觉悟:醒悟明白,多指人由迷惑而清醒或思想认识提高。语境说的是人类认识到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了。因此选用“觉悟”。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与句中“高度”重复。因此选用“契合”。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地位相当。语境说的是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不违背。因此选用“并行不悖”。故选B项。【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
3、,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应选“嘹亮”,应选“响亮”。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4、。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 , , ;
5、, 。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对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紧承前文,总说二者关系,可以排除B项和C项。由可知应先说“伦理学”,再说“心理学”,故应在前;由“心理学则”中的“则”也可以看出
6、,应在前,可排除A项。谈伦理学对心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之后;谈心理学对伦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之后。故选D项。【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3.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
7、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传情达意。C项,“霜”比喻白发,ABD三项,都是指自然天气现象。故选C项 。【点睛】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
8、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B. 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尺素: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书写文
9、章,故称这种短笺为尺素,也借指书信。)C. 江令白头归故国,多情合赋黍离篇。(黍离:黍,一种农作物;离,繁茂的样子。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D. 一日京华定交契,十年太学论诗书。(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时。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项,“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理解有误。后人多用“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抒发对国家残破,今不
10、如昔的哀叹之情。故选C项。5.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人们往往不辨真假拒绝思考。B. 人们往往更愿意去相信谎言。C. 人们往往喜欢随大流少主见。D. 人们往往更喜欢听动听的话。【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理解漫画的寓意的能力。理解漫画的寓意,要先细致观察漫画内容,(1)找出对象.(2)思考讽刺或颂扬的原因。(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注意夸张、变形之处,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3)联系现实,由物到人。想象要合理。A项,没有紧扣漫画寓意;B项,没有抓住漫画的重点“动听”二字;C项,脱离漫画主要内容。漫画中,有两个会场,两条标
11、语,一是“动听的谎言”,一条是“难听的真相”。“动听的谎言”前面排除人数众多,而“难听的真相”前面门庭冷落。此漫画寓意人们往往更喜欢听动听的话。故选D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放翁家训(节选)陆游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
12、则去祸自远。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
13、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中:造谣中伤B. 杜门穷经,不应举 杜:堵塞C. 不以衰钝见鄙 鄙:轻视D.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游:交往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B. 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C. 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
14、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D. 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约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2)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9. 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6. A 7. B 8. (1)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或译作“深交”),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2)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 9. 待人之道,避祸之策,交
15、游之憾,育才之法。【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项,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意思是假若别人正好指出了我的过错,更应当放下(不要有所不满)。中,意思是恰好合上。故选A项。【7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
16、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无中生有。文段中的“不可强”意为“不可强求”。故选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但,只,只要;过,犯过错;贵达,达官显贵;亲厚,亲近; 则人之害己者少,定语后置句,“害己者”是“人”的定语。第二句中,道途,名词作状语,在路途中;其,那;乖隔,分别。
17、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用形容词。本题要求概括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第一节陆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子孙要宽以待人,这是待人之道;第二节告诫子孙,有些祸可以避免,有些则不可以避免,只有躬耕务农,断绝做官(的念头),才可以远离祸患。这是避祸之策。第四节讲自己交了很我友,但好多却无缘再见,深感遗憾。这是交游之憾。最后一节讲如如教育后代。【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
18、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我一生不曾伤害他人。伤害我的人,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事出
19、偶然而不了解我,有的是为了利益,其情状大多可以原谅,没有必要把这些人当作仇人,小心避开他们,就可以了。假若别人正好指出了我的过错,更应当放下(不要有所不满)。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我现在虽然很后悔,但已不能够追悔,以我为警醒,就行了。有些祸患不可逃避,逃避将会招致更大的祸患。既然不能退隐而要做官,那么小则受到斥责,大则招致死亡,自是难免。如果为了逃避斥责而苟且逢迎上司,那么逢迎上司的祸患就不仅是丢官。如果为了避免杀身之祸而失去为臣的节操,那么丧失节操的祸患就不仅仅是自身被杀了。人自然有懦弱的天性而不能慷慨赴难,(对此)固然不能勉强。只有躬耕
20、务农,断绝做官(的念头),才可以远离祸患。如今世风正日渐败坏,令人担忧的不只是一件事,幸好我已年老将死了,即使不会马上死去,也绝不再出来做官,只是想到子孙后代,不能不像老太婆一样(啰嗦几句)。我家本是农民,若再务农,是为上策。闭门读书,不应科举考试,不去做官,是为中策。安心做一个小官,不羡慕荣贵显达,是为下策。除此三种情况,就没有别的方法了。你们这些人今天听到我这些话,内心肯定不以为然,以后再考虑吧。空闲时和兄弟们一起看看,用来自我警戒,不要对他人说。我年轻时交往的人,多是各地的名流,如今大多已经作古。后来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因为我年老迟钝而轻视我,常常与我相互往来,虽然未曾见过一面而且没有固
21、定交往的人也很多,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和他们一一结识。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如今既然闭门不出,也就不会再有相逢的机会了。我对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唯独对此不能不感到遗憾。年轻人中才气过人的最容易变坏。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兄长的应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以之为喜。一定要经常加以检查约束,令其熟读经典和诸子百家之书,用宽容厚道谦恭谨慎(的道理)教育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往,这样十几年后,(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趣自然就养成了。不这样的话,那些令人忧虑的事情就绝不只是一方面了。我说的这些,是后人的良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要留下
22、后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白田马上闻莺李白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注】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缫(s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10. 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11.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0. 选取乡村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视听结合,“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答其它特色合理亦可。) 11. (1)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鸣桑枝,美景可喜。(2)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其情可见。(3)长期漂泊、思
23、乡而不能归、前途迷茫的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欲归而不能;“空自悲”,直抒其情。【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的写景特色,也就是考查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首联“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选取黄鹂、紫
24、椹、桑枝等乡村典型景物;“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视听结合;“黄”“紫”,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首联中,写黄鹂“啄紫椹”,鸣桑枝,表达对夏日美景的喜爱;“蚕老客未归”,“蚕老”而“客未归”,表现了故园之思;颈联“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表达长期漂泊的思乡之苦;尾联“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表达了思乡而不得归,前途又迷茫的悲伤之情。【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
25、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
26、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各抱地势,_。 (杜牧阿房宫赋) 酾酒
27、临江,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座中泣下谁最多,_。 (白居易琵琶行) 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博学而笃志,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答案】 (1). (1)朝菌不知晦朔 (2). (2)钩心斗角 (3). (3)横槊赋诗 (4).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 (5)江州司马青衫湿 (6). (6)雕阑玉砌应犹在 (7). (7)羽扇纶巾 (8). (8)切问而近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
28、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晦、朔、钩、槊、扪、胁、州、雕阑、纶等词,都要格外留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菜 园沈从文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这原因从姓上可以明白,玉姓原本是旗人,菜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菜。玉太太和她的儿子靠卖菜过日子,从此玉家菜园在本县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了。菜园二十亩地,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好的蔬菜。玉太太还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
29、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因祸得福,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本地新兴绅士阶级,因切齿过去旗人的行为,极看不起旗人,如今又是卖菜,很少同这家来往,但这人家却依然受人相当尊敬。夏日薄暮,玉太太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儿子侍立在身边。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儿子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
30、满,正像一座座大坟。“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我想读点书。”“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31、。”“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时间过了三年。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当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做母亲的似乎人年轻了十岁。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
32、地种菊花,母亲见一对年轻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儿子同母亲正说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青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第二天,做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
33、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这样打量着苦笑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内战不兴,天下太平,到秋天来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因为赏菊,大家在兴头中必赋诗,有祝主人有功国家,多福多寿,比之于古人某某典雅切题的好诗,有吟诵玉太太写的卖菜媪对于旧事加以感叹的好诗,名士伟人,相聚一堂,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
34、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点家产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一九二九年夏 (有删改)13. 分析文中划线句蕴含的情感。(1)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2)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14. 文中第、节都写到了下雪,请分别说明其作用。15. 简要分析玉太太形象特点。16. 小说结尾交代了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为何作者仍以“菜园”为标题?请探究其意蕴。【答案】13. (1)既有对去北京读书的向往,也有对母亲的不舍和母亲不允许他去北京的担心; (2)身为旗人因战乱命运变迁的感伤,对安稳平定生活的期
35、盼。 14. 第一处: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或营造了感伤色彩);暗示人物悲惨的命运;第二处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呼应上文,回味悠长 15. 善于经营,心灵手巧: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且能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尊重孩子:不阻拦儿子去北京;有文化;洞察人生:对外界变化和生活很了解。 16. 菜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恬淡宁静的理想乡村生活(或田园牧歌生活)的追求。菜园改称花园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寄托了作者希望掌控命运,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情感。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
36、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重点阅读句子所在的段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理解。第(1)句,结合下文可以理解出,儿子是想去北京读书。句中“蓄了许久的意思”,表现他向往去北京读书;“今天才有机会说出”,并非没有时间说,而是他也舍不得离开母亲,同时又怕母亲不让他去。第(2)句,母亲的话“我们这种人”结合前文,得知,旗人出身的人,被人们看不起,而这对母子也只是因为种的白菜格外好,才赢得人的尊重。“知识多,也是灾难”,表现母亲怕儿子读了书,想法多,在这动乱的时代,未必是好事,很可能会因此带来灾祸,表达了母亲的担忧,对对安稳平定生活的期盼。【14题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或者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7、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第节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这个“雪”给小说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正像一座座
38、大坟”也暗示了儿子将来的悲剧命运。第节,“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照应第节中的情景。在儿子死后三年的这年生日这天,下雪了,母亲也不想再活了。这也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感叹。【15题详解】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玉太太形象特点。第一节中“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
39、其他蔬菜。且能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表明她善于经营,心灵手巧。第十二节“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她不阻拦儿子去北京,表明她对儿子的尊重。第二节“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她看见美好的景象,心中想着古人的诗歌,表明她读过书,有文化。第十节“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第十二节“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表明她对外界变化和生活很了解,洞察人生。【16题详解】本题为探究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能力层级为探究F。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
40、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的主旨。然后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说,小说结尾交代了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为何作者仍以“菜园”为标题?请探究其意蕴。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花园是菜园被乡绅强行占去的后改的名,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那群人在园子里吃喝、举办庆功宴,花园整日是热闹的。而当初的菜园,玉太太和儿子过的是田园牧歌生活式的生活。以菜园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恬淡宁静的理想乡村生活的向往。尽管被乡绅强占了去,但作者仍以“菜园”为题,这其中寄托了作者希望掌控命运,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
41、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
42、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岳 雯文学批评大概是最勇于自我革新的文类。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们热衷于谈论“文章之道”,试图将文学批评从学术阵营拉到文学阵营中来。这固然反映了文学批评对于读者日渐减少的焦虑写得漂亮就是写得好,能争取更多的注意力。这也反映了文学批评超越时间限制、获得永恒名声的企望。但,“写得漂亮”与“写得好”之间,还是有着不言自明的距离。倘若没有深邃思想,所有“漂亮”都不过是虚妄。就好像好看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并不一定永远合体。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
43、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有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
44、,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一度,艰涩理论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这意味着,我们在关注批评最后呈现的那个成型“作品”同时,还应注意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
45、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美国文学批评家斯坦纳曾无奈地说:“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如果能焊接一寸卡拉马佐夫兄弟,谁会对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复敲打最敏锐的洞见?如果能塑造虹中迸发的自由生命,谁会跑去议论劳伦斯的心智平衡?”但同样,如果将“创造”视为文学批评的内核,那么,文学所允诺给我们的真与美,都将在批评中降临。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0日,有删改)17. 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述层次。18. 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内涵。19. 怎样才能成为理想的文学批评家?请综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17. 首先从认为文学批评写得漂亮就是写得好的现象说起,提出观点:文学批评需要思想创新;然后论述文学
46、批评家应具有的深邃思想的内涵及其来源;最后阐明文学批评思想创新的价值。 18. 思想如文学批评的盐,不可或缺,缺之无味;思想如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能照亮读者的眼睛与心灵;思想让文学批评富有魅力,能吸引杰出人才投身其中。 19. 有警觉意识,能发现同时代文学出现的新变化;有辨识力,能认识生活,融合知识情感智慧;有广博的知识和理论视野,热爱阅读,创新思想。【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概括每一段的内容,然后加以分层,归纳概括层意。表述时要加上表明思路的衔接词,如,首先、其次、接着、最后之类的词。第
47、一节先说文学批评写得漂亮就是写得好的现象,第二节提出观点,文学批评需要思想,结合下文阐述理解,这种思想是与进俱进的创新思想。第三节阐释这种思想的内涵,解释这种思想是什么。第四节,论述这种思想的来源,最后两节强调文学思想创新的价值。将之分析归纳之后,概括为答案要点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内涵。答题前,先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重点阅读句子所在的段落,抓住关键词,仔细研读该句子。若是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则要理解出其比喻义。画线句中,把“思想”比作“文学批评的盐”,表明思想对于文学批评而言,不可或缺,缺之无味,体现
48、其重要性。把“思想”比作“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说明思想能照亮读者的眼睛与心灵。最后一个分句中“头脑”比喻杰出的人才,表明思想让文学批评富有魅力,能吸引杰出人才投身其中。【1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区间,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归纳概括。本题要求考生概括怎样才能成为理想的文学批评家。第三节“他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有警觉意识,能发现同时代文学出现的新变化。第三节中“。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
49、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能概括出第二点答案,有辨识力,能认识生活,融合知识情感智慧。第四节“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可以概括出第三点答案,有广博的知识和理论视野。倒数第二节“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能概括出,理想的文学批评家必须热爱阅读,创新思想。【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该种题型考点包括:1、辨识议论文的结
50、构方式2、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3、解说议论文的行文思路;4、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5、辨识论证方法,具体方法有: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无独有偶”表顺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方面论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标志是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客观符号,标志是标明具体物品与抽象概念(人、社会团体等)内在特征的意
51、义记号。不同的标志彰显着不同的价值诉求:有的展示特征,有的呈现文化;有的追求设计的“惊人”,有的追求内涵的丰厚【答案】慢是幸福的标志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曾写道:“我相信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这同样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不是停滞,而是为了明天更好。”着眼现在,繁华社会,已进入了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太多的诱惑让我们不舍,让我们慢不下步调,只知道一味的前进,前进。快是实现目标的希望,然而快并不代表收获幸福。在一味追求快的同时,我们也常体味过度追求快的辛酸和苦涩。在快的途中我们可能已经错过太多本该享受的年华。在交通安全事故中,快是第一杀手,“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警示名
52、言;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领导人错误估计社会发展形势,在“超英赶美”的豪迈誓言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从实际出发的代名词。有时慢是为了更好的快,如果说快是昙花一现的过客,慢则是品味幸福的标志。回顾历史,多少墨客在慢中洒脱生活,不如让我们学学他们的慢,去品味慢的幸福。庄子是慢的,慢到了解游鱼之乐,舞蝶之悦,慢到脱离尘世与名利,慢到只追求梦中化蝶的逍遥,只感受人生中清而澈,柔而凉的泉。无疑庄子的慢是幸福的,他在慢中让自己的心灵飞翔着。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南山下守着他“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那独钓一江寒雪的柳宗元,吟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中灭的绝句;那挽着
53、飞瀑落九天,捧起桃花潭水,呼唤远影孤帆的李白更让我们看见了他人生中独特的浪漫。历史是长河,在这条长河中遨游着无数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人,同样也冲毁了那些在快节奏中消逝的生命。 “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作家狄更斯,当他不停脑的工作到晚饭时间时,刚坐在饭桌边便永远的睡着了。他把生命当做工作的筹码,甚至忘记自己是血肉之躯,不是钢铁之身。这样的快节奏生活是对自己的践踏与不负责任。在追求学业,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快是美好的希望,但循序渐进才是收获希望的保障。“三更睡,五更起”是扼杀希望的顽敌,“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是摧残希望的药剂。是时候放慢自己的脚步了,去听听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去看看路旁盛开的一朵野花
54、,去嗅嗅雨后泥土的芳香,你会发现这样的慢,是一种幸福。放松,休息为了明天更好。【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与“标志”相关的内容。“标志”的词典义是指:1.表明特征的记号 2.表明某种特征。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内涵和外延的角度给标志下定义。强调标志是一种客观符号,既能体现实用性,又具备艺术性,比如,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各种品牌的徽标,既能能代表着商品,又能表现商品的文化理念,体现商
55、品的文化价值。标志还是标明具体物品与抽象概念(人、社会团体等)内在特征的意义记号。意思是标志能表现某物或某人或某团体的内在特征。第二句话具体阐释标志可彰显着不同的价值诉求。有的展示特征,有的呈现文化;有的追求设计的“惊人”,有的追求内涵的丰厚。比如一个人,当他举手投足间稳重自信,有教养,有担当,标志着成熟。标志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随着商业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标志的设计质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看重,因为标志折射出的是企业的抽象视觉形象,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标志不同凡响,能够给观者留下视觉震撼。能传达企业的创业理念或彰显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次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写具体有形的标志,写其外
56、形与代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写文化符号的标志,表现团体或组织的文化精神内涵。可以写一个人的某种标志。展现其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其他立意只有在材料范围,言之有理,皆可。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有力,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
57、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标志传递了信息,显扬了精神,体现了社会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 者 誉 此 诋 彼 各 师 所 嗜 譬 犹 行 者 埋 轮 一 乡 而 欲 观 九 州 之 大 必 无 至 矣。盖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丘园之致,皆未得为
58、全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端矣。(节选自高启序)21. 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学 者 誉 此 诋 彼 各 师 所 嗜 譬 犹 行 者 埋 轮 一 乡 而 欲 观 九 州 之 大 必 无 至 矣。22. 高启与_和_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23.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求学的人怎样才能成为“大方”之家。【答案】21. 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22. (1). 宋濂 (2). 刘基 23. (1)博采众长(2)融会贯通【解析】【2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59、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各师所嗜”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学者,前面要断开;“譬”,意思是犹如,是对前句行为的整体比喻,因此前面要断开;“而”表转折,前面要断开;“必无至矣”,省略的主语是前面的行为,前面要断开。故,断句如下:学者誉此诋彼/ /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60、。【2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高启与宋濂和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写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写有郁离子卖柑者言等。【23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从“故必兼师众长”一句,可以推测出要博采众长。从“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一句可以推测出要融会贯通。【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
61、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自
62、汉、魏、晋、唐以来,除杜甫外,众多写作的人都各有所长,自成一家,却不能兼容他人。求学的人赞誉这个诋毁那个,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犹如出行的人固守一乡,却想看尽阔大的天下,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我曾经说过:陶渊明的诗文擅长表达旷达的情感,却不能用来歌颂朝廷的圣明;李贺的诗文精通奇特的技巧,却不能吟咏丘园的雅致,都是因为没有能够全面地学习。所以一定要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因事临摹拟写,等到所写之文和内心融为一体之时,浑然天成,才可以成为大方之家,从而去除偏执带来的弊病。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红楼梦通过“跌扇撕扇”“病补孔雀裘”、抄检大观园时怒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等情节,
63、塑造了口齿伶俐、聪明灵巧、爽直刚烈的晴雯形象。B. 边城中,老船夫一生依水而生,在“水”的生活里觅食,养育着翠翠。他不接纳别人给予自己的多余酬劳,他将别人硬给的渡船小费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C. 茶馆中,王淑芬和李三忙着布置桌椅,预备第二天开张。王淑芬梳着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小辫儿”是满清王朝的遗留,表现了“改良”的不彻底性。D. 老人与海中,老人多次梦见“狮子”,他想:“为什么如今梦中只剩下狮子?”表现在了老人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只能更加坚强、勇敢地与困境抗争。E. 欧也妮葛朗台中,在欧也妮生日那天,阿道尔夫德格拉桑将一个镀了金的梳妆盒送给了欧也妮,征得父亲同意后,她
64、欣然接受。【答案】A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考生对江苏高考的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把握其性格命运。尤其要关注文中的细节。A项,“怒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的是探春。E项,“将一个镀了金的梳妆盒送给了欧也妮”分析有误,应是“针线匣子”。故选AE两项。【点睛】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进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25.
65、简答题(1)(1)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一回中,曹刘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文中多次描写天气的变化:“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天雨方住”。请结合情节分析这三处天气描写烘托了刘备怎样的心理。(2)风波文末写到:“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1)第一处烘托了刘备面对曹操“论英雄”时的惊疑惶恐;第二处烘托了刘备面对曹操道破心病时的惊慌紧张;第三处烘托了刘备巧为掩饰以解除困窘时的镇定从容。(2)辛亥革命不彻底;
66、人们生活依然贫困;人们思想观念依然落后保守。【解析】【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进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本题考查三国演义,要求考生分析题干中三次天气描写烘托了刘备怎样的心理。“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曹刘二人对坐,开怀畅饮。第一次写天气“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时,曹操刚与他“论英雄”,这天气描写烘托了刘备面对曹操问话时的惊疑惶恐,他以
67、为曹操知道了他的心思。第二次写天气“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时,曹操一语道破刘备的心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时的天气烘托了他此时的惊慌紧张。第三次写天气“天雨方住”时,是为了用天气来表现刘备巧借天气来掩饰自己,以解除困窘时的镇定从容。材料概括分析题 文化生态的好与坏,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和受众形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好的文化生态下,创作者在审美上有高尚追求,创作的作品能够引导受众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至美而达于至善;能够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能够引导受众强烈关注社会现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心。而这样的受众自然会促使文艺创作者提供更具审美价值,对
68、历史与现实有更真切深入反映,更具伟大时代精神的具有崇高精神品格的作品。但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的并不是这样的面貌。不止是文化生产者个人,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生产机构,庸俗地理解市场化,低估受众的文化鉴赏水平,把公众预设为只要娱乐与刺激、没有高雅精神追求的乌合之众,一味迎合。结果是把高雅的幽默变成庸俗的搞笑,把庄重的历史变成浅薄的戏说,把丰富的审美活动简化为感官刺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的互动产生了:习惯了搞笑的受众会说,我要更多的搞笑;习惯了戏说的受众会说,我还要更多的戏说。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
69、这种互动使生产和消费者双方都加入一场娱乐狂欢,加上逐利资本的推动,我们的文化生态出现了很大问题。这样的局面确实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了。(节选自文艺报,有删改)26. 文学艺术创作者应具备哪些素养?请加以概括。27.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8. 根据材料概括,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答案】26. (1)高尚的审美追求;(2)正确解读历史的文化素养;(3)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 27. (1)通过列举的方式,幽默生动地呈现了受众的表现;(2)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3)生动表达了扭转当下文化生态的迫切性。 28. (1)创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2)受众
70、应主动追求有精神和情感深度的作品;(3)文化市场应健康运行。【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文学艺术创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创作者在审美上有高尚追求,创作的作品能够引导受众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至美而达于至善”表明文学艺术创作者要有高尚的审美追求。“能够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表明文学艺术创作者要有正确解读历史的文化素养。“能够引导受众强烈关注社会现实”表明文学艺术创作
71、者要有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2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要结合语境分析。画线的句子前面的语境是“一种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的互动产生了:习惯了搞笑的受众会说”,就是说,画线句是通过设想来举例受众者的反应,生动形象又幽默。同时,画线句本身也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结合画线句后面的语境“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表明了扭转当下文化生态的迫切性。【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
72、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文中“不止是文化生产者个人,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生产机构,庸俗地理解市场化,低估受众的文化鉴赏水平,把公众预设为只要娱乐与刺激、没有高雅精神追求的乌合之众,一味迎合。”由错误的文化方向可以推断出正确的做法,创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从中可推断出受众应主动追求有精神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这种互动使生产和消费者双方都加入一场娱乐狂欢,加上逐利资本的推动,我们的文化生态出现了很大问题。这样的局面确实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了。”说明文化市场应健康运行。【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做该种题型,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