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7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教学重难点:1、 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2、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环节: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译、标)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

2、,把握文章感情(查,找) 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写)课堂流程一、导入环节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二、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虽世殊事异 / 虽取舍万殊 (归类记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称推求)向之所欣/ 及其所之既倦游目骋怀 / 人之相与(结构推断)2.解释下列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宾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省略主语)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省略介词)三、赏景识趣(1)

3、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A 辰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B 景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比较: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上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同为写暮春江南风光,二者有何不同?(丘迟文中是姹紫嫣红,争奇半妍的香艳之美;而本文却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而已,只素淡而已“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白诗是明艳之美)C 人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杜牧诗“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见注释)D 事雅 修禊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

4、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2) 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换得作者如何心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大自然神奇的造化;置身其中,享受自然的恩赐。(3)小结:我们在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的时候,会在自然的感召下抒发的情怀,表现热爱现世生活的情趣。这种娱乐式的交流,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了,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精心打造的精神或理想的标尺,如同“田园”一样,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累了时候,它成了皈依。成了“诗意的栖居”。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兰亭之会,四者并具,

5、怎不可乐?四情感初探1质疑: “乐”是不是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呢? “痛”与“悲”2、“痛”、“悲”A痛:(1)“痛”指什么?不是痛苦,痛伤,而是痛惜(2)“痛”在何处?人老、事迁、景陈、寿短岂不痛哉?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美好难再, 命运难测B悲:(1)为什么会有“悲夫”的感慨?(2)“悲”与“痛”的比较不同,“痛”是个体之痛,自痛、自悼、自怜,而“悲”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已悲人的,更加深刻。(3)小结: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进行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的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是一致的,王羲之正道出了“千古同悲”,才能深深打动我们昔人 、自我

6、、后人千古同悲五深度探究情感思想。(1)古今文人谈“人生短暂”“时不我待”n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对酒当歌-短歌行n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n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古今文人论生死 n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n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n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n 庄子:鼓盆而歌(齐生死)n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n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

7、的节日。”(2)理解作者的思想:晋书王羲之传“羲之素好服食养生,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自我之“志”究竟何在?关于本文的写作主旨,有下列不同说法,你赞成哪一种?A、篇中从可乐处说到可悲,着眼生死二字,有深意存焉。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喻别人一些零星言论或意见),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泥土塑的偶像),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弊,国步(国运)败移。右军有心人也,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不得不于胜会之时,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清林云铭古文析

8、义)B、“死生亦大矣”这是文章中心,言下之意是生、死是大事,要正确地认识死与生,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能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王羲之所生活的东晋是政治极为严酷的时代,杀伐严重,社会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混同生死,及时行乐),总之,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对待生死(生命)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下面列举出几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羲之,我想对你说 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对生命对人生有思考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六总结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论老之将至“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感慨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