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75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3页
2021届高三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第9节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节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试要求 1.掌握解决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2.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知 识 梳 理 1.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2.定点的探索与证明问题(1)探索直线过定点时,可设出直线方程为ykxb,然后利用条件建立b,k等量关系进行消元,借助于直线系的思想找出定点.(2)从特殊情况入手,先探求定点,再证明与变量无关.3.求解范围问题的方法 求范围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求解关于某个变量的目标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值域确定目

2、标的范围,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4.圆锥曲线中常见最值的解题方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最值常用基本不等式法、配方法及导数法求解.5.圆锥曲线的弦长 设斜率为 k(k0)的直线 l 与圆锥曲线 C 相交于 A,B 两点,A(x1,y1),B(x2,y2),则|AB|1k2|x1x2|_11k2|y1y2|_.1k2(x1x2)24x1x211k2(y1y2)24y1y2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有关结论(1)过椭圆

3、外一点总有两条直线与椭圆相切;(2)过椭圆上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椭圆相切;(3)过椭圆内一点的直线均与椭圆相交.2.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有关结论(1)过抛物线外一点总有三条直线和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两条切线和一条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2)过抛物线上一点总有两条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一条切线和一条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3)过抛物线内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一条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诊 断 自 测 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直线 l 与椭圆 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l 与椭圆 C 只有一个公共点.()(2)直

4、线 l 与双曲线 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l 与双曲线 C 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 l 与抛物线 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l 与抛物线 C 只有一个公共点.()(4)如果直线 xtya 与圆锥曲线相交于 A(x1,y1),B(x2,y2)两点,则弦长|AB|1t2|y1y2|.()解析(2)因为直线l与双曲线C的渐近线平行时,也只有一个公共点,是相交,但并不相切.(3)因为直线l与抛物线C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时,也只有一个公共点,是相交,但不相切.答案(1)(2)(3)(4)2.(老教材选修21P71例6改编)过点(0,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4x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

5、()A.1条B.2条C.3条D.4条 解析 结合图形分析可知,满足题意的直线共有3条:直线x0,过点(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以及过点(0,1)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非直线x0).答案 C 3.(老教材选修21P69例4改编)已知倾斜角为60的直线l通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_.解析 法一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3x1,由y 3x1,x24y,得 y214y10.设 A(x1,y1),B(x2,y2),则 y1y214,|AB|y1y2p14216.答案 16 法二 如图所示,过 F 作 AD 的垂线,垂足为 H,则|AF|AD|p|AF|sin 6

6、0,即|AF|p1sin 6021sin 60.同理,|BF|21sin 60,故|AB|AF|BF|16.4.(2019天津卷)已知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 F,准线为 l.若 l 与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 A 和点 B,且|AB|4|OF|(O 为原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2B.3C.2 D.5 答案 D 解析 由已知易得,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 F(1,0),准线 l:x1,所以|OF|1.又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ybax,不妨设点 A1,ba,B1,ba,所以|AB|2ba 4|OF|4,所以ba2,即 b2a,所以 b24a2

7、.又双曲线方程中 c2a2b2,所以 c25a2,所以 eca 5.故选 D.5.(2020广东七校联考)已知点 P 为椭圆x216y2121 的动点,EF 为圆 N:x2(y1)21的任一直径,则PEP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A.16,124 3B.17,134 3C.19,124 3D.20,134 3 解析 EF 是圆 N 的直径,|NE|NF|1,且NF NE,则PEPF(PN NE)(PNNF)(PN NE)(PN NE)PN 2NE 2PN 21,设 P(x0,y0),则有 x2016y20121,即 x201643y20,又 N(0,1),|PN|2x20(y01)213(y

8、03)220,又y02 3,2 3,当 y03 时,|PN|2 取得最大值 20,则(PEPF)max20119.当 y02 3时,|PN|2取得最小值 134 3,则(PEPF)min124 3.综上,PEP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19,124 3,故选 C.答案 C 6.(2020江西五校协作体联考改编)已知点 A(0,2),抛物线 C:y22px(p0)的焦点为 F,射线 FA 与抛物线 C 相交于点 M,与其准线相交于点 N,若|FM|MN|55,则 p 的值等于_.解析 过点 M 向准线作垂线,垂足为 P,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MF|MP|,因为|FM|MN|55,所以|MP|MN

9、|55,所以 sinMNP 55,则 tanMNP12,又OFAMNP90(O 为坐标原点),所以 tanOFA2 212p,则 p2.答案 2 第一课时 最值、范围、证明问题(1)(一题多解)求动点N的轨迹方程;(2)求四边形MB2NB1面积的最大值.考点一 最值问题【例 1】(一题多解)(2020东北三省四市教研模拟)如图,已知椭圆C:x218y291 的短轴端点分别为 B1,B2,点 M 是椭圆 C 上的动点,且不与 B1,B2 重合,点 N 满足 NB1MB1,NB2MB2.解(1)法一 设N(x,y),M(x0,y0)(x00),MB1NB1,MB2NB2,B1(0,3),B2(0,

10、3),直线 NB1:y3 x0y03x,直线 NB2:y3 x0y03x,得 y29 x20y209x2,又x2018y2091,y29181y209y209 x22x2,整理得点 N 的轨迹方程为y29x2921(x0).法二 设直线MB1:ykx3(k0),则直线 NB1:y1kx3,直线 MB1与椭圆 C:x218y291 的交点 M 的坐标为12k2k21,6k232k21,则直线 MB2 的斜率为 kMB26k232k21312k2k21 12k,直线 NB2:y2kx3,由解得 N 点的坐标为6k2k21,36k22k21,由x6k2k21y36k22k21,得点 N 的轨迹方程为

11、y29x2921(x0).(2)由(1)中法二得,四边形 MB2NB1的面积 S12|B1B2|(|xM|xN|)312|k|2k21 6|k|2k21 54|k|2k21542|k|1|k|27 22,当且仅当|k|22 时,S 取得最大值27 22.规律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方法,即通过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代数方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变量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训练 1】(2020武汉调研)已知椭圆:x2a2y2b2

12、1(ab0)经过点 M(2,1),且右焦点 F(3,0).(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2)过 N(1,0)且斜率存在的直线 AB 交椭圆 于 A,B 两点,记 tMA MB,若t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t1,t2,求 t1t2的值.解(1)由椭圆x2a2y2b21 的右焦点为(3,0),知 a2b23,即 b2a23,则x2a2 y2a231,a23.又椭圆过点 M(2,1),4a21a231,又 a23,a26.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x26y231.(2)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A(x1,y1),B(x2,y2),由x26y231yk(x1)得 x22k2(x1)26,即(12k2)x

13、24k2x2k260,点 N(1,0)在椭圆内部,0,x1x2 4k212k2,x1x22k262k21,则 tMA MB(x12)(x22)(y11)(y21)x1x22(x1x2)4(kx1k1)(kx2k1)(1k2)x1x2(2k2k)(x1x2)k22k5,将代入得,t(1k2)2k262k21(2k2k)4k22k21k22k5,t15k22k12k21,(152t)k22k1t0,kR,则1224(152t)(1t)0,(2t15)(t1)10,即2t213t160,由题意知 t1,t2是 2t213t160 的两根,t1t2132.考点二 范围问题【例 2】(2019江西八所重

14、点中学联考)已知椭圆 E:x2a2y2b21(ab0),F1,F2 为其左、右焦点,B1,B2为其上、下顶点,四边形 F1B1F2B2 的面积为 2.(1)求椭圆 E 的长轴 A1A2 的最小值,并确定此时椭圆 E 的方程;(2)对于(1)中确定的椭圆 E,设过定点 M(2,0)的直线 l 与椭圆 E 相交于 P,Q 两点,若MP MQ,当 13,12 时,求OPQ 的面积 S 的取值范围.解(1)依题意四边形F1B1F2B2的面积为2bc,2bc2,|A1A2|2a2 b2c22 2bc2 2,当且仅当 bc1 时等号成立,此时 a 2,长轴 A1A2的最小值为 2 2,此时椭圆 E 的方程

15、为x22y21.(2)依题意,可设直线 l:xty2,联立得xty2,x22y21,得(t22)y24ty20.由 0,得 t22.设 P(x1,y1),Q(x2,y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y2 4tt22,y1y2 2t22.由MP MQ,得 y1y2,(1)y2 4tt22,y22 2t22,由2 得 12 8t2t22,y12 在 13,12 上单调递减,1292,163,92 8t2t22163,187 t24,满足 0.OPQ 的面积 SSOMQSOMP12|OM|y1y2|y1y2|(y1y2)24y1y22 2 t22t22.设 m t22,则 m2 77,2,t2m22,S

16、2 2mm24 2 2m4m,ym4m在 m2 77,2 上单调递减,S 关于 m 单调递增,OPQ 的面积 S148,23.规律方法 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应考虑的五个方面(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训练2】(2020重庆七校联合考试)已知A,

17、B是x轴正半轴上两点(A在B的左侧),且|AB|a(a0),过A,B分别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y22px(p0)在第一象限分别交于D,C两点.(1)若 ap,点 A 与抛物线 y22px 的焦点重合,求直线 CD 的斜率;(2)若 O 为坐标原点,记OCD 的面积为 S1,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S2,求S1S2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知 Ap2,0,则 Bp2a,0,Dp2,p,则 Cp2a,p22pa,又 ap,所以 kCD 3pp3p2 p2 31.(2)设直线 CD 的方程为 ykxb(k0),C(x1,y1),D(x2,y2),由ykxby22px,得 ky22py2pb0,所以

18、 4p28pkb0,得 kbp2,又 y1y22pk,y1y22pbk,由 y1y22pk 0,y1y22pbk 0,可知 k0,b0,因为|CD|1k2|x1x2|a 1k2,点 O 到直线 CD 的距离 d|b|1k2,所以 S112a 1k2|b|1k212ab.又 S212(y1y2)|x1x2|122pk aapk,所以S1S2kb2p,因为 0kbp2,所以 0S1S214.即S1S2的取值范围为0,14.考点三 证明问题【例 3】(2020西安高三抽测)已知点 A(1,32)在椭圆 C:x2a2y2b21(ab0)上,O 为坐标原点,直线 l:xa2 3y2b21 的斜率与直线

19、OA 的斜率乘积为14.(1)求椭圆 C 的方程;(2)(一题多解)不经过点 A 的直线 y 32 xt(t0 且 tR)与椭圆 C 交于 P,Q 两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R(与点 A 不重合),直线 AQ,AR 与 y 轴分别交于两点 M,N,求证:|AM|AN|.(1)解 由题意知,kOAkl 32 2b23a2b2a214,即 a24b2,又1a2 34b21,所以联立,解得a2b1,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x24y21.(2)证明 设P(x1,y1),Q(x2,y2),则R(x1,y1),由y 32 xt,x24y21,得 x2 3txt210,所以4t20,即2t2,又t0,所以

20、t(2,0)(0,2),x1x2 3t,x1x2t21.法一 要证明|AM|AN|,可转化为证明直线AQ,AR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即证明kAQkAR0.由题意知,kAQkARy2 32x21 y1 32x11(y2 32)(x11)(y1 32)(x21)(x11)(x21)(32 x2t 32)(x11)(32 x1t 32)(x21)(x11)(x21)3x1x2t(x1x2)3(x11)(x21)3(t21)t(3t)3(x11)(x21)0,所以|AM|AN|.法二 要证明|AM|AN|,可转化为证明直线 AQ,AR 与 y 轴的交点 M,N 连线的中点 S 的纵坐标为 32,即 AS

21、垂直平分 MN 即可.直线 AQ 与 AR 的方程分别为 lAQ:y 32 y2 32x21(x1),lAR:y 32 y1 32x11(x1),分别令 x0,得 yMy2 32x21 32,yNy1 32x11 32,所以 yMyNy2 32x21y1 32x11 3(32 x1t 32)(x21)(32 x2t 32)(x11)(x11)(x21)3 3x1x2t(x1x2)3(x11)(x21)3 3(t21)t(3t)3(x11)(x21)3 3,ySyMyN2 32,即 AS 垂直平分 MN.所以|AM|AN|.规律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常见的有:(1)位置关系方面的:如证明直线

22、与曲线相切,直线间的平行、垂直,直线过定点等.(2)数量关系方面的:如存在定值、恒成立、相等等.在熟悉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的前提下,一般采用直接法,通过相关的代数运算证明,但有时也会用反证法证明.【训练3】(2020合肥模拟)如图,圆C与x轴相切于点T(2,0),与y轴正半轴相交于两点M,N(点M在点N的下方),且|MN|3.(1)求圆 C 的方程;(2)过点 M 任作一条直线与椭圆x28y241 相交于两点 A,B,连接 AN,BN,求证:ANMBNM.(1)解 设圆 C 的半径为 r(r0),依题意,圆心 C 的坐标为(2,r).因为|MN|3,所以 r232222254.所以 r52,圆

23、 C 的方程为(x2)2y522254.(2)证明 把 x0 代入方程(x2)2y522254,解得 y1 或 y4,即点 M(0,1),N(0,4).当 ABx 轴时,可知ANMBNM0.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时,可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1.联立方程ykx1,x28y241 消去 y 得,(12k2)x24kx60.设直线 AB 交椭圆于 A(x1,y1),B(x2,y2)两点,则 x1x2 4k12k2,x1x2 612k2.所以 kANkBNy14x1 y24x2 kx13x1kx23x22kx1x23(x1x2)x1x2 1x1x212k12k2 12k12k2 0.所以ANMBNM.综合知ANMBN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