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70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备战2021)上海市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含解析).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3 光(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1(2019静安二模)如图5所示的各种透镜中,能够会聚太阳光的是图_所示的透镜(选填序号)。【答案】(a)、(d)。【解析】能够会聚太阳光的是凸透镜,而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所以图(a)与(d)符合要求。2(2019长宁二模)如图4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的纸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这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该光点叫做凸透镜的_。【答案】会聚,焦距。【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3.(2020浦东新区二模)下列光学器具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A. 穿衣镜B. 潜望镜C. 凸透镜

2、D. 凹透镜【答案】C【解析】A穿衣镜利用光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故A项不符合题意;B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故B项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会聚太阳光,故C项符合题意;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不能会聚太阳光,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18青浦二模)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厘米 B8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答案】A。【解析】物体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16厘米2f,解得:f8厘米。所以选A。5物体在离凸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产生一

3、个清晰、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30厘米【答案】B。【解析】物体在离凸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即像距为15厘米,fv2f,即f15厘米2f,解得7.5cmf 2f,像距v:fv2f,即f 16厘米 2f,解得8厘米f2f,24厘米2f,f12厘米由与式可得:8厘米f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到距透镜16厘米处,变为放大的像,则2fuf,2f 16cmf由24cm2f和2f 16cmf解得8cmf2f,30厘米2f,f15厘米像距v:fv2f,即f15厘米2f,解得7.5cmf15cm由与式可得:7.5cmfv,成

4、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 ,35厘米2f,f17.5厘米像距fv2f,30厘米2f,f15厘米;排除掉20厘米的凸透镜;若焦距f=5厘米时,也能够满足要求,所以实验中所选用的透镜焦距可能是5或10厘米。3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焦距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a)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b)、(c)所示,已知fAfBfC。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分析比较图(a)和(

5、b)和(c)可得:。【答案】物距大于1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减小,像距和像都变小。【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物距u=30cm,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由题意“凸透镜A(焦距为20厘米),fAfBfC”可知,物距都大于1倍焦距,能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成倒立的实像由图可以看出,物距都是30cm,图(a)所成像比图(b)大,图(b)所成的像比图(c)大,因为fAfBfC,所以可得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小,像距和像都变小。36. (2018虹口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6、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7(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将同一发光体置于凸透镜前某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然后在电脑上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及大小。他们多次实验后记录的结果如图7(b)所示。分析图7(b)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当_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图7(b)中物距变化量和像距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_。 【答案】像距等于物距。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变化量。【解析】分析图7(b)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当像距(40厘米)等于物距(40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图7(b)中

7、物距变化量和像距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是实验次数A、B、C、D四次实验,会发现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变化量。因此结论为: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变化量。37(2018闵行区二模)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用如图7(a)的图片作为观察的对象。他们先用焦距为f1的透镜观察不同物距时的成像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b)、(c)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物距不变,换用焦距为f2的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d)所示。(已知f1f2,物距ubuc=ud)(1)分析比较图7(a)、(b)和(c),可得出初步结论:。(2)分析比较

8、图7(a)、(c)和(d),可得出初步结论:。【答案】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同一物体经不同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越小(说明: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分析比较图7(a)、(b)和(c),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虚像,物距变大时,像越大,可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2)分析比较图7(a)、(c)和(d),是同一物体经不同凸透镜成虚像,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越小。可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物体经不同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越小。3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甲组同学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

9、,他们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表一(f =10厘米,物高H=4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像的性质正立、倒立虚像、实像15012.51倒立实像235141.633015242020451822.55615308712602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中的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中的像距和像高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乙组同学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探究,但是与甲组同学的数据对比发

10、现:当物距为35厘米时,他们所测像距为13厘米;当物距为15厘米时,所测像距为31厘米。若乙组同学测量读数正确,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3)若要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他们应该保证_相同,_不同来做该实验。【答案】(1)物距大于像距;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2)光屏没有移到成像最清晰的位置便读取记录了数据。(3)物高和物距;焦距。【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中的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中的像距和像高随物距的变

11、化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2)乙组同学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探究,但是与甲组同学的数据对比发现:当物距为35厘米时,他们所测像距为13厘米;当物距为15厘米时,所测像距为31厘米。若测量读数正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光屏没有移到成像最清晰的位置便读取记录了数据。(3)若要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他们应该保证物高和物距相同,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来做该实验。39.(2020嘉定二模)小嘉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他选取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

12、具座等进行实验。他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按表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高度h记录在表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中的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的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分析实验序号4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嘉同学就得出“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这个结论。你觉得可以吗?请说明理由。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的像距v、物距u、像高h及物高H的关系,请将实验序号7中的像高填写完整。【答案】当像距v小于物距u时,成缩小的实像。同一

13、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减小而增大。不可以,只有一组数据存在偶然性。15。【解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中的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像距v小于物距u时,成缩小的实像。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的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发现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物距越来越小,像距v越来越大、像高h越来越高。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减小而增大。分析实验序号4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嘉同学就得出“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这个结论是不可以的,因为只有一组数据,存在偶然性。进一步分析比较

14、实验序号16中的像距v、物距u、像高h及物高H的关系,发现:像距v/物距u=像高h/物高H,代入数据可得实验序号7中的像高为15厘米。40.(2020崇明二模)小华和小红同学通过实验探宄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们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的凸透镜,取高度为8厘米的物体进行实验。调节好实验装置后,他们分别取不同的物距“、并移动光屏找像,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数据中物距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凸透镜成实像、且_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小红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小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和6,判断小红的结论是_(选填“正确”、“错误”)的。小华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距与像距之和,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与像距之和最小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_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答案】物距u越小,相距v越大,像高h越高;像距小于物距;错误;19.022.0。【解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

16、距u越小,相距v越大,像高h越高。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数据中物距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且像距小于物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小红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小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和6,发现: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小。由此可以判断小红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华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距与像距之和,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与像距之和最小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当物距为19.0厘米时,实像是放大的,当物距为22.0厘米时,实像是缩小的,则当物距在19.022.

17、0厘米的范围内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所以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19.022.0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41(2019普陀二模)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焦距f为8厘米的凸透镜和物高h物为5厘米的光源等器材进行实验,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表1:f =8厘米,h物=5厘米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像(厘米)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128.011.22.02.5224.012.02.52.0318.014.44.01.25413.020.88.00.625512.0

18、24.010.00.50610.040.020.00.25根据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比较_关系,可直接判断: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 。【答案】1或2或3;像高h像与物高h物的大小。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像变大。同一物体,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越小,像高h像越大。(答案合理、表述完整均可得分)【解析】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指像高小于物高,根据实验序号

19、1或2或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直接判断。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像变大。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越小,像高h像越大。h像= h物/ k42(2019青浦二模)小华同学利用焦距f为15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h分别记录在表中。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

20、较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_。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物距u的大小及发光体高度和像高h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_。(b)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及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u等于某一值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可以在本实验中将物体置于离凸透镜_厘米的范围中进行实验。【答案】像距v变大,像高h变大。(a)物距u大于像距v;(b)物距u小于像距v;

21、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33.7527.50。【解析】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变大。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物距u的大小及发光体高度和像高h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u大于像距v;(b)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u小于像距v。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及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实验序号3物距33.75厘米,像高2.40

22、厘米,是缩小的实像,实验序号4物距27.50厘米,像高3.60厘米,是放大的实像,在物距为33.7527.50厘米的范围内,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所以可以在本实验中将物体置于离凸透镜33.7527.50厘米的范围中进行实验。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124.012.0缩小232.010.7缩小340.010.0缩小表二(f2=10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425.016.7缩小530.015.0缩小650.012.5缩小表一(f1=8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735.026.3缩小845.022.5缩小960.020.0缩小表三(

23、f3=15厘米)43(2018宝山二模)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分别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光屏上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他们分析比较实验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每一次实验测得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小张接着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银幕上呈现的是放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是如何的?小李回忆了先前学过的光学知识和上述实验

24、结论,提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的一种猜想及其依据。_。为了验证小李提出的这一猜想,小王从他们手头拥有的器材中选择焦距为_厘米的凸透镜,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实验。请你帮他将对应的物距填入表四中。_【答案】(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处成一个缩小的实像;(2)依据先前所学的光路可逆知识,猜想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2倍焦距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3)10;(合理均可)【解析】(1)在表一中,凸透镜的焦距是8cm,虽然物距不同,但都大于二倍焦距;同时像都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表二、表三也有相同的规律。故

25、结论为: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处成一个缩小的实像;(2)依据先前所学的光路可逆知识,猜想: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2倍焦距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3)8厘米或10厘米或15厘米,表格数据见表(有多种情况,合理均可,预设的数据要间隔均匀些,例如:12、14、16等)。44(2018浦东新区二模)小周和小孙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进一步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在光具座上固定好发光物体和光屏的位置,然后通过移动凸透镜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表一、表二记录了她们通过实验及运算获得的数据。(1)分析比较

26、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2)分析比较序号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3)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4)基于(3)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序号4(或8)的现象进行推理,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推理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答案】(1)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2与5(或3与6);(3)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4)像距与物距的差值可能为0(像距可能等于物距);物屏距离最小可能为4倍焦距(物屏距离4倍焦距)。【解析】(1)分析比较

27、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分析比较序号2与5(或3与6)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3)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4)基于(3)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序号4(或8)的现象进行推理,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推理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差值可能为0(像距可能等于物距);或物屏距离最小可能为4倍焦距(物屏距离4倍焦距)等。45(2018黄浦区二模)某小组同学研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

28、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同一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f1和f2的凸透镜前(f1f2),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测出像的高度h,记录在表一、二中。根据实验序号3或8中的数据可判断:物体的高度为厘米。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的高度h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物距u、像高度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物距u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的高度越高。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6、7或8中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物体高度和像高度的大小关系

29、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实验序号10中所空缺的数据为。【答案】6;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距越大,像的高度越高。2与6或3与7或5与9;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比等于物体高度与像的高度之比;2。【解析】根据实验序号3或8中的数据,发现像距等于物距,可判断像的大小应该等于物体的大小,可以判断:物体的高度为6厘米。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的高度h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距越大,像的高度越高。根据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物距u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的高度

30、越高。可以知道:应该是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故应该比较实验序号2与6或3与7或5与9的数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6、7或8中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物体高度和像高度的大小关系,发现:物距u :像距v=物体高度: 像高度h。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实验序号10中所空缺的数据为:48厘米/16厘米=6厘米/h,h=2厘米。46(2017静安区二模)小华同学利用焦距f为15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h分别记录在表一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初步规律后,又做了进一步研

31、究。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物距u、像距v的变化情况及成像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及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小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a)在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你是否同意小华的猜想,并简述理由。(b)为了验证该猜想,小华准备再添加些器材继续进行实验。在下列所提供的器材中,你认为最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选填序号)A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发光体B若干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C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光屏D若干个长度不同的光

32、具座【答案】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减小,像距v变大,像变大;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同意;(a)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成放大的像,那么就有可能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b)B。【解析】本题考查“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分析实验16的数据,物距不断减小,像距不断增大,像的高度不断增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减小,像距v变大,像变大;根据表中的数据,虽然像距不断增大、物距不断减小、像高不断增大,但是像距与物距的比值都是等于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与物高的

33、比值。(a)同意。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成放大的像,那么就有可能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b)为了验证实验结论的有效性,需要若干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来进行实验,而高度不同的发光体、大小不同的光屏、长度不同的光具座都不能验证实验结论的有效性。故选B。47.(2018上海中考)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得到凸透镜成实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计算了像与物体的距离l,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34、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 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与物体的距离l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b)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 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当像与物体的距离l为35厘米时,像高h像的范围。_【答案】像距v变大、像高h像变大。(a)物距u变小,像与物体的距离l变小;(b)物距u变小,像与物体的距离l变大。成缩小实像时,h像的范围为1.2厘米2.4厘米;成放大实像时,h像的范围为4.8厘米6.0厘米。【解析】(1)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可以看出,物距在不断减小,像距却不断增大,像在不断增大,故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时,

35、同一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变小,像距v增大,像高h像也增大。(2)(a)根据实验序号1、2、3的数据知: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u减小,像与物体的距离l也减小;(b)根据实验序号4、5、6的数据知: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u减小,像与物体的距离l增大;(3)在序号1、2、3实验中,成缩小的像,当L为32.4cm时,像高度为2.4cm,当l为39.2cm时,像高度为1.2cm,物像距离l35厘米,则像高h的范围为1.2cm2.4cm。在序号4、5、6实验中,成放大的像,当l为33.8cm时,像高度为4.8cm,当l为36.2cm时,像高度为6.0cm,物像距离l35厘米,则像高h的范围为4.8cm6.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