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马坊中学 王艳艳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一文。结合我的讲课和教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六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本单元第三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
2、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
3、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是:体会课文奇山异水的美,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二、说学情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少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部分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三、说教法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
4、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在突破教学的难点上,采用辩论法,对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时,采用练习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
5、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理解作者志趣和情怀。五、说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四步完成。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引领以富春江美丽的景色导
6、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诵读体会,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理解文意A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B、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第三步:引导赏析,把握主旨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
7、听到了什么?(意境美)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第四步:课堂检测,拓展延伸出示不同形式的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达到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五、说板书与朱元思书结构水异意境总(天下独绝)分美山奇志趣语言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认真地读,深入地想(讨论),扎实地练的阅读教学规律。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想(讨论)、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