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宿迁高一期末)阅读下图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下列关于该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C社会生活体现出土洋并存特色D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解析: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故A项错误;“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从材料“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体现出传统与近代并存的特色,故C项正确;“完全取代”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2
2、(2019龙岩六校高一期中)“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名之曰“番菜”。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B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3(2019嘉兴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
3、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解析:选B。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悄然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说明民众的着装与政治有密切的关联,故B项正确;列宁装成为普遍选择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虽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但材料不能反映这一特征,故D项错误。4(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1903年10月,南方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
4、试。其背景是()A留学已成为江南社会的时尚B风俗变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C满汉民族平等成为历史要求D清政府希望借科举扑灭革命解析:选B。据材料“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可知,这些新学国民及留学生追求自由和民权,“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说明科举考试的规定又使知识分子不得不收敛新思想追求功名,这说明风俗变迁与社会现实存在冲突,故A项错误,B项正确;“满汉民族平等成为历史要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清政府希望借科举扑灭革命”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5(2019浙江十校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各类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运用,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
5、发展。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有()人力车马车轮船 飞机A BC D解析:选A。人力车最早出现于近代上海,又称东洋车,故正确;马车属于传统交通工具的范畴,故错误;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正确;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6(2019乐山高一期中)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与物种消失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D古代文字向近代文字发展解析:选B。依所学知识可知,物种消失并不
6、符合历史实际,故A项错误;材料“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到“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说明实现了机器化大生产,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不是强调传统文明的消失,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不是强调文字之间的演进,故D项错误。7(2019宣城高一期末)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普遍盛行崇洋媚外风气D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变迁解析:选B。材料体现出铁路公司仿效西
7、方推广“蜜月旅行”受到人们的关注,这说明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京沪铁路公司的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变迁的信息,故D项错误。8(2019天津宝坻区高一期中)在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着历史发展特征。在1925年的上海,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B汽车和人力车夫穿行在马路上C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餐厅吃西餐解析:选A。移动电话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925年的上海可以看到汽车和人力夫车穿行在马路上,故
8、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5年上海可以看到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5年的上海可以看到穿着西装的男子在餐厅吃西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 (2019张家口高一期末)1908年5月26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礼拜”“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映了()A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D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报纸刊登广告,没有体现该报宣传新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报纸刊载广告,不能体现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故B项
9、错误;从材料中广告内容可知,以报纸为媒介,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1912年后,故D项错误。10(2019南通高一检测)下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该漫画的寓意是()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解析:选B。漫画中体现压制舆论,但是体现不了“革命”舆论,故A项错误;媒体被挡住,反映出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故B项正确;漫画不能体现有效监督,故C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不了“开始”,故D项错误。11(2019邢台高一月考)近代中国,随着外国电影的传入,专门影院出现
10、,其不再像戏院那样供应茶水、食品和手巾,并要求观影者不乱拍掌、入座脱帽、宁静少谈,不碍他人等事项。这说明电影有利于()A摒弃落后观念 B规范公共秩序C改变消费观念 D主导移风易俗解析:选B。电影有利于摒弃落后观念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并要求观影者不乱拍掌、入座脱帽、宁静少谈,不碍他人等事项”可以得出电影有利于规范公共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电影有利于规范公共秩序,而不是改变消费观念,故C项错误;电影有利于移风易俗,但不是主导移风易俗,故D项错误。12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传播信息快捷迅速
11、,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相对于其他媒介的不同,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故排除,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 (2019毕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现代以来中国家庭厨房的变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在角落里搭一个简易的草棚,垒建一个炉灶20世纪80年代蜂窝煤取代了面儿煤,家里做些简单的橱柜,开始有了厨房规划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普遍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也开始多样化了,厨房用具开始向电气化转变 21世纪
12、至今整体厨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整体厨房将橱柜、抽油烟机、燃气灶具、消毒柜、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用具进行系统搭配材料二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4.1亿元。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 61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 534亿元。我国城市人口从1980年的19.5%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家庭厨房的变化。(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厨房发生变化的原因。(11分)解析:(1)据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角落里搭一个简易的草棚,垒建一个炉灶”得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简易炉灶;据材料一“2
13、0世纪80年代蜂窝煤取代了面儿煤,家里做些简单的橱柜,开始有了厨房规划的概念”得出,20世纪80年代使用煤资源,简单橱柜,厨房开始规划;据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普遍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也开始多样化了,厨房用具开始向电气化转变”得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多样化,并向电气化转变;据材料一“21世纪至今整体厨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整体厨房将橱柜、抽油烟机、燃气灶具、消毒柜、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用具进行系统搭配”得出,21世纪,整体厨房,系统搭配。(2)据材料二“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4.1亿元。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 61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
14、 534 亿元”“我国城市人口从1980年的19.5%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1)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简易炉灶;20世纪80年代使用煤资源,简单橱柜,厨房开始规划;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多样化,并向电气化转变;21世纪,整体厨房,系统搭配。(2)原因: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人民生活观念的更新。14(2019黄冈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通信工具和通信方式 材料二 中国的驿站是古代至清末官方设立的军政交通运输组织,是“用于传递军政公文、情报,转送军需物资和贡物及保障过往官员、军
15、人食宿等的处所”。有“驿传”“邮驿”“邮传”等不同称谓。 近代以来,随着驿站体系自身的腐败和近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驿站体系逐渐没落,在民政上逐步让位于近代交通和邮政体系。1896年,清朝正式办理邮政。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驿站。据郜耿豪中国历代驿站发展特点略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通讯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析中国古代驿站的意义。(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驿站”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10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依托人力、畜力和自然;传递范围狭窄;通讯效率低下;保密性差。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维护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统治等方面阐述。 (2)民国初期“驿站”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可以从原有这种方式落后弊端明显和新的交通与通信方式的传入两个方面归纳分析。答案:(1)特点:依托人力、畜力和自然;传递范围狭窄;通讯效率低下;保密性差。评析:驿站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需要和重要体现之一;为维护历代中央王朝的集权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原因:古代驿站传递信息自身的弊端;近代以来驿站体系日趋腐败;近代西方先进的通讯手段的传入;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古代驿站无法适应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