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七市(州)协作体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C. 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反映了天子亲耕现象,其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材料中“天子亲执”“首领带头
2、”“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体现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故答案为C项。AB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井田制走向瓦解的表述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材料仅能体现“重农”而不能体现“抑商”,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命
3、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枢大盛。”这一变化表明A. 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增长B. 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C. 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D. 经济重心己经完成南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以帛代钱”反映的是赋税改革,“民间机枢大盛”反映的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所以材料体现了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的增长。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涉及手工业的专业化,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排除;D项,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是在南宋,而资治通鉴所记述事件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
4、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反映”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3.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A. 体现人才选拔地域公平B. 加速元政
5、权封建化进程C. 终结蒙古贵族特权政治D. 促进元朝文化学术繁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把该书“作为重要考试内容”,显然是想通过儒家思想控制读书人来为政权统治服务;而且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族一直处于奴隶制社会,所以材料中的做法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过程。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间的选拔制度,也没有涉及地域,排除;C项,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不可能终结蒙古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材料没涉及到文化艺术的繁荣,排除。4.明初,设六科给事中,史载,“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
6、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六科给事中的设立A. 一导致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 加强了对全国官员的监察C. 引起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 减少了行政决策中的失误【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可知,给事中能够对不恰当的决策进行封驳、监督,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了行政决策中的失误。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明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排除;C项,明承前制,明初设有中书省(决策机构),而六科给事中主要是起到监察作用,并不是中枢决策机构,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
7、自行者”。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入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A. 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B. 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C. 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D. 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由招募私股改为官督商办,这样可以
8、提高其竞争力。故答案为B项。A项,“垄断”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官督商办不是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排除;D项,官督商办的产权归属仍然属于官府,排除。6.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A. 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B. 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C. 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D. 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
9、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故答案为A项。B项,萌发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是在20世纪20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1918年”不符,排除;C项,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而不是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排除;D项,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三大政策内容之一,与材料不符,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中国
10、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7.20世纪40年代初期,画家古元在延安创作了作品青纱帐里(见下图)。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准确的是A. 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B. 发动敌后人民力量抗日C.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D. 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初期”“延安”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画面中的众多民众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共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故答案为B项。A项,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中时间“20世纪40年代初期”不符,排除;CD项,绘画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情
11、况,是中共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不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也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排除。8.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A. 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B. 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C. 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D. 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国在华的各项事务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实质上是清除一些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华的特权利益,
12、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与这些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作准备的。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并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材料对外国在华企业和机构进行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处理,不能说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排除。9.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西塞罗在法律篇中说:“官吏的职能是治理,并发布正义、有益且符合法律的指令。由于法律治理着官吏,因此官吏治理着人民,而可以确切地说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西塞罗主要强调A. 政府治理必须依照法律进行B. 保护罗马公民私有财产C. 解释法律是官员的职责所在D. 罗马法律得到发
13、展与完善【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法律是沉默的官吏”可以看出罗马共和国是依法治国。故答案为A项。B项,保护罗马公民私有财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吏的职能是发布符合法律的指令,而不是解释法律,排除;D项,罗马法律得到发展与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启蒙运动最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不在于它摒弃信仰,而在于它宣告的新信仰形式,在于它包含的新宗教形式。”可见,启蒙运动A. 维护了中世纪宗教权威B.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C. 宣告了理性时代的到来D. 抛弃宗教信仰形式【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在于它宣告的新信仰形式,在于它包含的新宗教形式”并结合所学
14、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描绘出了理想蓝图,宣告理性时代的到来。故答案为C项。A项,启蒙运动反对宗教权威,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政治的高度,排除;D项,抛弃宗教信仰形式与材料中“它包含的新宗教形式”不符,排除。11.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 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B. 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C.
15、 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D. 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可知集体农庄的规模在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服务。据此得出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C项,集体农庄的规模扩大、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都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排除。12.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
16、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B.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C. 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 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都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组成的,是这些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合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排除。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
17、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19
18、03年达到巧%,1920年达到28.5%.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世纪之交,中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5%0.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方三角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以及变
19、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意义。【答案】(1)东方三角贸易以香料、茶叶和纺织品等为主要交易内容,大西洋三角贸易以非洲和美洲间直接的黑奴贸易为主;在东方贸易中,由于欧洲人对东方商品尤其是中国商品的需求,欧洲人在东方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在大西洋贸易中,欧洲殖民者通过暴力建立起不平等贸易,积累起巨额资本等。(2)变化: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出口增长(或丝茶出口减少)生产资料进口增长等。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扩大侵略,中国更加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愈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国:随着中国机器工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的产生,生产资料的进口有所增
20、长等。(3)特点:服务业使用外资占比增长;工程承包在对外投资中得到增长等。意义: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或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解析】(1)依据材料中“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等结合新航路开辟后贸易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下:东方三角贸易以香料、茶叶和纺织品等为主要交易内容,大西洋三角贸易以非洲和美洲间直接的黑奴贸易为主;在东方贸易中,由于欧洲人对东方商品尤其是中国商品的需求,欧洲人在东方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在大西洋贸易中,欧洲殖民者通过暴力建立起不平等贸易,积累起巨额资本等。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中
21、“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出口增长(或丝茶出口减少):生产资料进口增长等。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因素分析分析如下: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扩大侵略,中国更加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愈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国;随着中国机器工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的产生,生产资料的进口有所增长等。 (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
22、4.5%。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服务业使用外资占比增长;工程承包在对外投资中得到增长等。第二小问“意义”,依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学东渐中学西传耶稣会士是16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除了传教以外,耶稣会士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主要有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还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功。有明朝士大夫感叹道:“天载之义,格物之书
23、,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卢梭、歌徳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文明,即欧洲及远东海岸的中国,现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
24、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摘编自冯天瑜著中华开放史等材料为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有关情况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论证: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还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
25、方的窗户,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儒家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宜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还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见中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总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示例二:观点:社会环境影响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论证:明末
26、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替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介绍给西方。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和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资木主义萌芽发展微弱。传教士对西方文化的传播,主要是出于传教的需要,其内容主要局限于宗教和科技。西学东渐虽然给中国带来西方文化的样木,但由于中国士大夫的自满心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型,西学东渐并没有给中华文明带来变革性影响,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只是少数官僚士绅和开明学者,范围较小,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作用有限。17、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与罗马教会和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日
27、益尖锐。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出于反封建的需要。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教会神学和专制统治,追求个性和自由。正是随着欧洲自身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同时也变革了欧洲本身,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由此可见,受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对东西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东西文化交流,要求学生结合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来说明。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明清时期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背景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极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可知,中西方之间文化
28、交流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故论题可为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将中国的先进技术传到西方,并得到西方的广泛运用。并且西方学者也运用中国的先进文化结合本国实际取得了政治及文化上的胜利。可结合史实具体回答。根据材料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可以看出,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故论题可为社会环境影响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17-18世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为挽救中国的落后,改变中国的现状,故向西方学习。西方正处于新航路的开辟,在殖民扩张的同时,将西方一些先进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传入中国,
29、并且也将中国的一些较先进的东西传到西方。可结合史实具体回答。15.材料 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国家经营的企业中,目前时期应实行工人参加生产管理的制度,即建立在厂长领导之下的工厂管理委员会。”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求各地对国有企业中所遗留的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为此,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废除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政务院发文明令废除搬运行业中的包工头、把头、帮头等封建把持制度,建立民主化的工厂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国营厂矿还建立新的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使企业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工
30、人阶级手里。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答案】(1)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建立;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旧企业遗留的封建制度等。(2)废除封建把头制度等陋习;在企业中建立民主管理制度;行使工人阶级对企业的领导权等。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等。【解析】(1)依据材料内容和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建立;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31、;旧企业遗留的封建制度。 (2)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要求各地对国有企业中所遗留的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为此,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废除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政务院发文明令废除搬运行业中的包工头、把头、帮头等封建把持制度,建立民主化的工厂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国营厂矿还建立新的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使企业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的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等。16.材料 1925-1926年,德国关税提高了29%
32、,法国提高了38%0.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关税,全部关税的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对此,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于1930年制定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织品增税50%.德国又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3年6月,64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由于与会的主要国家采取转嫁危机的利己主义立场,这次会议无果而终。摘编自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
33、政策的影响。【答案】(1)不断提高关税税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实行报复性关税政策;缺乏国际协调,具有单边主义特点等。(2)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坚持;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恶化了世界贸易和经济形势;加重了世界的政治危机和战争风险等。【解析】(1)根据材料中“德国关税提高了29%,法国提高了38%”“美国从33%提高到40%”“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增税50%”并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个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税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根据材料中“64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由于与会的主要国家采取转嫁危机的利己主义立场,这次会议无果而终”并结
34、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世界贸易体系(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尚未确立,世界经济缺乏贸易协调机制,这是明显的单边主义特点。(2)材料中信息反映了西方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会动摇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来的自由贸易体系;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修筑贸易壁垒,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恶化了世界贸易和经济形势;加重了世界的政治危机和战争风险。17.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南宋的吕中说:“引用小人自安石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富,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棺、章停、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周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
35、于宋者此尔。”直到近代,主流思想才开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思想。邓广铭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漆侠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摘自李瑞华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摘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36、答案】(1)否定的原因:以理财为急务的变法,同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相违背:变法之“急政”或“苛政”及用人不当使其效果大打折扣。肯定的原因: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2)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且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新政中的一些措施对后世乃至近代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但是王安石变法实质是在维护封建制度上做的修补,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损害了大地主和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解析】(1)从材料一中“引用小人自安石始”“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富,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绾、
37、章惇、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可以看出吕中、王夫之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乃至宋的灭亡;从材料一中“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可以看出,邓广铭、漆侠先生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财富。结合所学可知,分别分析否定、肯定 的原因。否定的原因是以理财为急务的变法,同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相违背;变法之“急政”或“苛政”及用人不当使其效果大打折扣。肯定的原因是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2)本小问的看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作答即可。积极方强调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得出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与近现代经济思想颇为相似”。消极方面主要从用人方面、变法的本质属性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