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环境与 人类活动 自然地理命题 6 大 着眼点之六高频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频考点(二)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12 高频考点(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专题跟踪检测5 高频考点(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4高频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精准审题快速解答 命题视角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019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 13 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2、()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高纬度西伯利亚地区越年积雪面积减少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积雪融化增多气温信息:湿地面积增加的首要原因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降水并不多,而冻土广布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形成湿地信息: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随着气候变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冻土融化产生的水流向洼地形成沼泽湿地,平地上减少的耕地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而变成,不会变成和升高草地林地寒漠 尝试解答 1.A 2
3、.D 3.C熟记规律掌握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高考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培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针对具体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1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不一定仅仅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地形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等。统计资料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近现代全球气温上升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人为原因为主。(2)温室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甲烷
4、等也属于温室气体。(3)全球气候变暖也并非百害无一利。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增加。2落脚地理实践力,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对点演练提升知能(2019惠州调研)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如图为杞麓
5、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中值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据此完成 13 题。1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区()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量多于蒸发量C有泄水暗河D多冰雪融水2时期,湖区气候相对()A冷湿B冷干C湿热D干热3研究发现,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波动上升,原因最可能是()A气温显著下降B入湖泥沙减少C农业引湖水灌溉D径流汇入增加解析:第 1 题,杞麓湖虽然“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位于滇中高原上,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暗河供湖泊泄水,C 对。滇中高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 错;杞麓湖是否为淡水湖,与其所在流域
6、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密切相关,与杞麓湖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较小,B 错;滇中高原缺少高山,杞麓湖不可能多冰雪融水汇入,D 错。第 2 题,时期杞麓湖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是三个阶段中最低的,结合“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可知,时期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所在流域内降水偏多,气候比较湿润,B、D 错;时期杞麓湖有机碳含量总体偏低,说明有机碳生产力低,说明当时气温较低,A 对、C错。第 3 题,时期,降水丰富,湖泊水位应该上升,根据“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分析,碳酸盐含量应该减少,但受农业引湖水灌溉的影响,湖泊水位下降,碳酸盐含量波动上升
7、,C 对。时期杞麓湖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有机碳生产力高,气候较暖,A 错;入湖泥沙减少和径流汇入增加不会引起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波动上升,B、D 错。答案:1.C 2.A 3.C 高频考点(二)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 分布的影响 精准审题快速解答 命题视角一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图 1 图 2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植被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A B C D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地带,乙地位于山脉北
8、坡山麓地带甲地位于_坡,乙地位于_坡信息:由图 1,改造后建筑物北侧等高线密集,建筑物所在地和南侧等高线稀疏建筑物所在地及南侧地势_,北端较_ 尝试解答 1.D 2.B阳阴平坦 陡 命题视角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019全国卷)我国某公路长 500 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 9 月底至次年 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 35 题。3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4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5该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 米
9、,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 1 070 m,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吉林气候相对湿润,没有分布;内蒙古西部干旱,东南湿润,没有分布;西藏海拔高,平均海拔在以上;新疆境内有山前平原上的绿洲和多冰川的山脉信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每年 9 月底至次年 5 月底封路禁行新疆冬半年降水以为主,气温低,路面积雪严重,贯穿冰川、跨越河流,道路急弯、较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信息:公路北端海拔约750 m公路南北贯穿天山山脉,北端应位于_ 地带,天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依次
10、为草原、山地草原,_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和积雪冰川绿洲冰川4 000 m洪积天山降雪陡坡山麓荒漠针叶 尝试解答 3.D 4.B 5.D熟记规律掌握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考生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明确区域地形特征,其次要分析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其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巧用综合思维理清地形对人类活动的两大影响(1)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
11、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如何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呢?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农耕区,聚落是人们长
12、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产的地方,需要有稳定的水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农业)。可以说,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其实就是河流地貌的影响,是河流和河流堆积地貌共同的作用。从地形角度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第一步,“近水”。分析河流水源状况,有时还可分析航运。第二步,“土肥”。分析冲积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耕。第三步,“避险”。选择较高位置,规避洪灾。对点演练提升知能(2017海南高考)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 13 题。1在农业社会,制
13、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砾石多 退水快 历时长 流速缓ABCD解析:第 1 题,由题干提示,该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 2 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下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第 3 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
14、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可推断,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答案:1.A 2.B 3.C(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由我国承建的帕德玛大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南约 40 km 的恒河上,主桥长约 6.15 km,为上层双向四车道公路、下层单线铁路的公铁两用大桥。其上部结构由 41 孔跨度为 150 m 的钢桁梁组成,单孔重约 3 200 吨,全桥总重约 13 万吨。孟加拉国平均海拔不足 10 m。下面图甲为帕德玛大桥位置示意图,图乙为建设中的帕德玛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 45 题。4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造桥工程,其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气
15、候湿热,疫病蔓延B地势低平,热带气旋危害大C河宽水深,桥梁建设困难D土质松软,易沉降5在帕德玛大桥建设过程中,高温和露水严重影响钢结构的油漆喷涂质量。帕德玛大桥最适宜喷漆的时间是()A下午B上半夜C上午D下半夜解析:第 4 题,帕德玛大桥建设地区气候湿热,易造成疫病蔓延,但这并不是其工程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会使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增大,但有明显的季节性,故热带气旋的影响不是帕德玛大桥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读图可知,帕德玛大桥地处河口三角洲,此地河宽水浅,但是土质疏松,易发生沉降,给桥梁建设带来巨大威胁,D 项正确。第 5 题,由题干可知,在帕德玛大桥建设过程中,高温和露水严重影响钢结
16、构的油漆喷涂质量,故喷漆时要避开高温和露水发生的时段。当地午后 14 时气温最高,夜晚气温降低时易产生露水,故喷漆时间选择在上午,C 项正确。答案:4.D 5.C 高频考点(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意义 精准审题快速解答 命题视角一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2015全国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
17、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年平均气温4 日数,甲地介于 2040 天,乙地介于 2040 天,丙地介于 020 天丁地介于 020 天气温越低,低温持续期越长,海冰越_。沿海地区一般 海水盐度较低,冬季受大陆影响大,海冰越_信息:四市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 日数最多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冰厚度越_海冰资源越信息: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海冰开采海冰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开采海冰大丰富尝试解答 1.B 2.A 3.A厚厚命题视角二 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2014四川高考)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
18、丰富。如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 45 题。4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5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等级越大,风能越丰富信息:南海东北部风功率密度最大信息: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冬季我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海陆间气压差异_冬季盛行东北风,势力强大,风能丰富信息:图中风功率密度等级低,风功率密度等级高。地靠近珠三角地区。地距我国大陆较远地风功率密度等级高风能地靠近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电
19、能需求量_丰富大大 尝试解答 4.A 5.B熟记规律掌握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图、统计图、表格及相关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明确区域位置、资源特点及其分布状况,然后综合分析资源问题及其成因,最后落脚人地协调观,提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1巧用综合思维解答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2从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资源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
20、题的重要措施。“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对点演练提升知能(2019北京高考)如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 B青C港D黔解析:由图可知,该机场空调 410 月以制冷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较高。11 月次年 3 月以制热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相对较低。黑龙江纬度较高,4 月份气温仍较低,无需制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410月不用制冷。香港纬度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冬季无需制热。贵州纬度较低,夏
21、季气温较高,需要制冷;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气候冷湿,需要制热。答案:D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技术。但其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故其一度被电网“抛弃”。为此,我国某公司提出并实施了水光互补项目。所谓水光互补,就是当太阳光照强时,用光伏发电,水电停用或者少用;当天气变化或夜晚时,通过电网调度系统自动调节为水能发电,以减少天气变化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从而获得稳定的电能。据此完成 24 题。2下列省份中,最适合实施水光互补项目的是()A贵州省B青海省C吉林省D江苏省3大规模铺设光伏电池板会()A提升地表温度B误伤途中飞鸟C增加土壤湿度D抑
22、制杂草生长4水光互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A扩大水库库容B改善当地气候C节能减排D 减少输电损耗解析:第 2 题,根据材料可知,水光互补项目需要在太阳能和水能资源都较丰富的地区实施,青海省太阳能和水能资源都较丰富。故 B 对。第 3 题,光伏电池板不会误伤飞鸟。大规模铺设光伏电池板会削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故选 C。第4 题,水光互补项目融入了生态保护的理念,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条件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对水库库容不会造成影响;对当地气候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水光
23、互补项目只是生产电能,对电能的输送不会造成影响。故 C 对。答案:2.B 3.C 4.C 高频考点(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 原因及危害 精准审题快速解答 命题视角 自然灾害及防御(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 2018 年 5 月 10 日 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12 题。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甲地位于强低压中心附近。且位于山高谷深的横
24、断山区甲地位于强低压中心附近多强_天气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不稳,岩石破碎,强降雨容易引发_等灾害信息:图中显示北京目前位于冷锋前,未来两天会出现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过程信息:2018 年 5 月 10 日,为春夏之交冷锋过境时,北京会出现大风、降温、降雨等天气,此时盛行偏_风,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出现气温较低、天气转晴等天气降雨滑坡、尝试解答 1.D 2.C泥石流北熟记规律掌握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落脚在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措施两个角度。试题多以区域图、统计图等图文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熟练掌
25、握各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理,然后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关防灾措施。1从区域认知角度掌握自然灾害分布的一般描述(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2运用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3落脚人地协调观,明确防灾减灾的相关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2)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
26、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下面是 19832015 年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年际变化和月份分布图。据此回答 13 题。对点演练提升知能 1西藏山洪发生的时间特点主要表现为()A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逐渐增多B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开始减少C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较少D7、8 月最多,12 月未发生山洪2依据西藏山洪发生的时间特点可以推测影响西藏山洪发生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河流D人类活动
27、3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多、分布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其原因是()地势起伏大河流含沙量大居民点多分布于山坡地带交通设施(道路等)多沿河流建造ABCD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逐渐增多的,A、B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7、8 月山洪发生次数最多,4、6 月次之,说明西藏山洪集中发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较少,C 项正确;由图可知,12 月有山洪发生,D 项错误。第 2 题,据图可知,该地山洪发生次数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该地地形相对稳定,季节更替中地形变化不大,A、D 项错误;山洪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可判断其主要受气候影响,B项正确,C 项错误
28、。第 3 题,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多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势起伏大;河流含沙量大小与山洪发生次数关系不大,且西藏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大;山洪造成的损失一般与人文要素关联性大,如分布于山谷地带的居民点、交通设施、工矿企业等容易被山洪淹没,损失较大,D 项正确。答案:1.C 2.B 3.D 受冷空气影响,2018 年 12 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天气,给当地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了较大损失。下表为该时段四座城市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统计表。据此完成 47 题。昆明 成都 西宁 拉萨 纬度 25N 30.5N 36.5N 29.5N 海拔(米)1 922 50
29、3 2 250 3 656 气温距平/1.5 2.1 1.2 0.8 4.据表格数据推测,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A西藏南部B湟水谷地C四川东部D云南西部5昆明降温幅度大于西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冷空气D海陆位置6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西藏此时段()A积雪量较大,大气辐射强B积雪量较大,大气逆辐射多C积雪量较小,地面辐射强D积雪量较小,地面反射量多7凝冻导致电线受损的方式是()A冰冻开裂B冰体砸碰C结冰压倒D冰冻冷缩解析:第 4 题,根据气温距平值,可推测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是四川东部。选 C。第 5 题,昆明纬度低,海拔低,气温较高,降温幅度较大;西宁海拔高,冷
30、空气难以爬上去,且其位于河谷,降温幅度较小。选 B。第 6 题,由表可知,西藏此时段气温较往年同期高,则积雪量减小,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地温高,故地面辐射强。选 C。第 7 题,降水遇冷形成覆盖层,直接砸碰影响受灾体是不存在的,B 错误;电线表面被冰覆盖不会导致开裂,A 错误;低温会导致电线一定程度收缩,这主要是气温的影响,而不是凝冻的影响,D 错误;凝冻的关键是降水结冰覆盖电线,使得电线增重被压倒,C 正确。选 C。答案:4.C 5.B 6.C 7.C“专题跟踪检测”见“专题跟踪检测(六)”(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一)(四)(单击进入电子文档)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