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汉代政论家贾谊说:“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该评价()A.是对秦始皇的贬低B.是对秦朝暴政的讽刺C.是对秦统一的肯定D.是对秦朝制度的赞扬答案:C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秦统一后,“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这是对秦统一后社会稳定的肯定评价。2.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C.丞相制度已不合时宜D.
2、秦朝面临着灭亡的危险答案:B解析:皇权本应至高无上,但材料中群臣却以丞相赵高的谬论为是,反映了丞相的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A项能反映出来,但不是本质;C项以个别否定了整体,赵高只是丞相中的个例,不能以偏概全;D项是“指鹿为马”的影响,而非本质。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C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三公
3、九卿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分土建邦”“攻战日作”及“乃今皇帝兵不复起”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次出现,故选C项。A.D两项是秦朝的措施,但与本题无关;B项是西周的政治制度。5.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6.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
4、不统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确保皇帝的决断权C.避免决策失误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B解析:按照秦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各有明确的分工。秦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互相牵制,以达到最后由皇帝总揽大权的目的。7.秦朝创立了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种制度()A.促进了政治民主B.相对有效地减少了决策失误C.目的是制约皇权D.直接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答案:B解析:群臣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政务,能够集思广益,在君主专制下,是一种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8.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丞相依然为“百官之长
5、”,据此可知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A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汉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9.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关键句:“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
6、之力也。”题干材料说明萧何进入关中后,注重搜集秦朝的档案文献,这成为西汉成功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关键,这里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实际反映的是秦朝的统治制度,故B项正确。西汉初年崇尚的是黄老之学,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的说法可知西汉初年较充分地发挥了秦代文书的功效,故C项错误。萧何注重搜集秦代文书,不代表西汉其他官吏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
7、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上许之。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绾和李斯的不同主张及其相同目的。(2)材料二中的“陛下”最终采取了什么措施?其意义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不同主张: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相同目的:巩固秦王朝的统治。(2)措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解析:第(1)问中的“不同主张”应依据材料一中的“
8、置王”、材料二中“置诸侯不便”等信息进行分析,“相同目的”可结合材料一中“填之”、材料二中“甚足易制”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中“措施”需要联系材料二中“皆为郡县”“上许之”等信息展开思考,“意义”应根据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概括。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传国玺”象征着什么?据秦始皇制玺的史实,指出其所创立的国家体制的特点。参考答案:皇帝权力(或正统地位)。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