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三)题型技法领悟 影响类设问常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影响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如果设问给出了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意义类设
2、问常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等案例来设置问题,常见设问形式有“说 明 在 方 面 的 意 义”“分 析 对 的 益处”“简述对的作用”等。意义类问题的回答不同于影响类问题,主要从有利影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回答。典例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位于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哈特隆州丹加拉地区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早在苏联时期就以富产农作物闻名。2017 年4 月初,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将从中国带去的棉花良种播种在该地的十万亩农田上,秋收时,可产出三万吨籽棉,这些棉花纺出的纱线首尾相连,可绕地球一万圈。这些纱线将最终销往土耳其、俄罗斯
3、、意大利和波兰等国。材料二 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依托中塔两国优势,打造现代化棉花产业基地,带动当地棉花产业发展,成为塔吉克斯坦最大的纺织产业园,这座产业园不仅织出了纱线,更为当地百姓“织”出了美丽新生活,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成为中塔合作的典范。(1)材料一中丹加拉地区“十万亩农田”产出“三万吨籽棉”可谓是高产,请分析除了中国良种因素外,当地还有哪些有利于棉花高产的条件。(2)请分析材料二中的工业布局对于组织生产、获取效益有哪些意义。(3)请你谈谈对“这座产业园不仅织出了纱线,更为当地百姓织出了美丽新生活,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成为中塔合作的典范”的理解。答题规范培养 核心素
4、养要具备区域认知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种植区,是我国重要邻国人地协调观在棉花生产上,塔吉克斯坦充分利用优越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工业布局上,纺织工业园形成集聚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综合思维将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工业生产影响及中塔多边合作等内容高度集中在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生产这一背景下,考查考生的思维跨度大,跳跃性强,综合强度高审答流程第(1)题:第(2)题:第(3)题:系统思维建模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生态退耕 有利影响(北方较干旱的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原面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5、南方多暴雨的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中下游洪涝区)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湖泊、沼泽的调蓄能力;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不利影响 导致耕地减少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人口迁移 有利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有利于节省教育投入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对迁入地:引起或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环境、城市管
6、理等造成巨大的压力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城市化 正面影响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是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化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内涝频发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产业转移 有利影响 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缓解就业压力。转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处于开发期、增长期阶段的产业 不利影响 转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
7、了环境污染。转出地:就业压力增大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工业分散 有利影响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接近市场,接近原料产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不利影响 工业过于分散则不利于企业间协作,会出现投资大、运费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不便等问题 工业集聚 有利影响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加强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降低运费和能耗 不利影响 容易出现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的现象;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 有利影响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
8、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改变库区原有的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对东部地区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推动东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对西部地区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
9、生态环境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地理事象 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 对调入区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满足当地人们生活用水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对调出区 长江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海水倒灌,盐度升高,水质下降;长江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更容易淤塞;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存带来不利影响 对点训练(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
10、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如图)。1974 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 47.5 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 10 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 年仅以 16.1 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 32 位。2017 年 10 月 20 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
11、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本题可以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基础设施、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区域是澳大利亚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城市较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充足,且交通运输便利。第(2)题,本题可从内部市场条件、个人需求和外部品牌、车型供应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澳大利亚地域宽广,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需要多样化车型和
12、品牌来适应;澳大利亚人口较少,所以市场总需求量较小;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的需求,需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进而导致每种品牌和车型需求量减少。第(3)题,生产成本的高低可以从劳动力、土地、水电、规模、协作条件、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概括为投入和产出的对比。结合澳大利亚的区位条件及材料信息可以筛选出劳动力和规模(分散、规模小,规模效益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主要从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资撤离,经济下滑,而且会影响到就业和财政收入;汽车及相关产业的萎缩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专题跟踪检测”见“专题跟踪检测(十七)”(单击进入电子文档)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