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85.50KB ,
资源ID:84853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85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新疆兵地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新疆兵地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兵地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试卷:90分钟)出卷人:朱军林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6页,问卷4页,答题卡2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

2、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 只想创立科学理论C.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D.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界认同【答案】C【解析】略2. 对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B. 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C. 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D. 革命历程曲折反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而取胜的,未经过曲折和反复的发展过程。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成功案例,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上

3、最薄弱的一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权,首先在彼得格勒开始城市暴动,之后响应全国。综合来看,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特点3. 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功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伟大的思想遗产,其理论来源包括三方面,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从而创立唯物辩证法,正确;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从而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正确;由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

4、创立没有关系,排除,答案为A。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义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方面的史实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是: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所规定的社会性质的差异。前者是新民

5、主主义国家,后者是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原则是共同纲领所不具有的特点,故C项为正确选项。ABD三项内容在共同纲领中就已经规定,都不是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才规定,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的是1954年宪法,侧重与考查的是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标志着共同纲领代行临时宪法的职能的结束。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6、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立,是最早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建立,是最晚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所以,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在第三套人民币中,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1960年版枣红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壹角券,票券左侧花符正中首次出现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正是从这张票券起,人民币纸币上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相对固定下来。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

7、制度正式创立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正是从这张票券起,人民币纸币上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相对固定下来。”可以看出汉字和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共同印在人民币上,从而体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原则和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则正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综合所述,本题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7.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 告台

8、湾同胞书的发表B. “一国两制”的提出C. 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D. “九二共识”的达成【答案】D【解析】海基会和海协会的领导人会晤在1992年达成了“海峡两岸都属于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的共识,被称作“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故选D;AB属于大陆政府的主张,所以不能体现两岸关系的突破,故排除;C是“九二共识”产生的前提条件,故排除。8.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最终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其核心是A. 军队统一B. 两个制度C. 一个中国D. 外交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9、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坚持一个中国为“一国两制”的理论核心,C项正确。军队统一与外交统一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在军事与主权上的体现,故排除A、D。B项,两种制度以一个中国为前提进行实施,故排除。9.由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在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主要解决了:A. 朝鲜半岛的和平问题B. 克什米尔的和平问题C. 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D. 中东地区的和平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该会议主要解决了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

10、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该会议并不是主要解决了朝鲜和平问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克什米尔和平问题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东和平问题主要是指巴以冲突, 这些问题都不是在日内瓦会议上解决的,故BD错误。 【点睛】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決。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10.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

11、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解析】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D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本题应选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1. 20世纪5

12、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50年代外交成果,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故50年代这些外交成果也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A项“消除了”说法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现代中国80年代的外交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无法反映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和缓和,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

13、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际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 联合国B. 欧洲共同体C. 不结盟运动D. 北大西洋公约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在材料中“支持民族独立运动”可知该运动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指的是在美苏争霸时期,1961年成立的不结盟运动就是这样的背景,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支持民族独立运动,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不结盟运动背景的理解和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

14、。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13.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受到的挑战进一步加剧,故D项正确;ABC项都属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从属于项。所以答案选D。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14.

15、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外交政策制定和推进经济建设的依据,“有利时机”指的是和平与发展,A正确。B项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和,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是在2001年,排除C; 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的观点错误,排除。所以选A点睛: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

16、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1992年南方谈话”、“有利时机”,运用所学知识即可解决问题。15.“这场战争对美国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它加速了美国霸权力量的衰落。苏联在战略平衡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日本与西欧重新获得的经济优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A. 太平洋战争B. 朝鲜战争C. 越南战争D. 伊拉克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其霸权地位相对衰落,选C项。A选项最后以美国胜利为告终;B选项耗时不长,对

17、美国的影响没有那么深刻;D选项时间不对,因此材料中出现了“苏联”字样。16.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 联合国地位的加强B. 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C. 多个力量中心崛起D. 区域一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是因为两极格局结束后,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不断崛起,冲击和削弱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可能性,多个力量彼此制衡,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快速发展,答案为C。联合国地位提高,并非影响多极化的因素,排除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是影响多极化的因素,但是并非决定力量,B错误。区域一体化并不是影响多极化的因素,排除D。17.肯尼迪

18、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A. 华约的成立B. 朝鲜战争C. 古巴导弹危机D. 越南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到的是肯尼迪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以排除A、B选项。此外,这一历史事件是因为苏联“超出自己的领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是古巴导弹危机,所以本题排除D选项,选择C选项。18.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 赫鲁晓夫B. 勃列日涅夫C. 戈尔巴乔夫D. 叶利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苏联解体,由此可知,图二走在最前

19、面的是戈尔巴乔夫,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是在戈尔巴乔夫以前,故AB错误;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故D项错误。19. 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趋势是A. 石器铁器青铜器B. 青铜器石器铁器C. 铁器石器青铜器D. 石器青铜器铁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石器为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器广泛运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产生并使用,故顺序为石器青铜器铁器,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A. 分封制的瓦解B.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C. 封建王权的强化D. 土地国有制的确立【答案

20、】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土地归国家所有的井田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是废除井田制度,肯定土地私有制。因此材料直接反映的是土地所有制从国家所有向私有制的转变,故答案为B。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题干“废井田,开阡陌”说的是土地制度,不是政治制度,故A错误。西周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是是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还没有建立封建王权,C错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但是商鞅变法变为土地私有制,说土地国有制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2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 手工业的进步B. 土地制度的变化C. 耕作方式的进步D. 赋

21、税制度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项正确;是手工业;B是土地制度;D是赋税制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耕作方式进步【名师点睛】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

22、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22.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 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营手工业是政府经营,其生产不计成本,代表着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最高技术水平,故A项正确;家庭手工业产品粗糙,故B项错误;私营手工业主要是市场销售,故C错误;民营手工业技术低下,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名师点睛】比较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者的异同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

23、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23.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三峡水利工程C. 坎儿井D. 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并联系所学可知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答案为A。三峡位于湖北,且是现代修建的,排除B。坎儿井是在新疆,C错误。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是在河南,并且是今人修建

24、的,D错误。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A. 地域性商人群体B.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 独立经营的大商人D. 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出现的“商业革命”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便携性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地域性商人出现在明清时期,A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独立经营的大商人,如吕不韦等,故C错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丝绸之路”,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本大题52

25、分,其中25题15分,26题15分,27题12分,28题10分25.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的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材料三: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

26、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1)材料出自于什么文献?其发表有什么意义?(2)“公社”指什么?其性质如何?据材料回答它提供的宝贵经验是什么?(3)列宁是“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2)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或:工人阶级的政府);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不是。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武装

27、起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有关内容。文献: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文献是共产党宣言。意义:根据所学答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2)根据材料“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

28、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公社就是巴黎公社。它的性质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根据材料“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总结出答案。(3)根据所学列宁通过领导十月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显然不是和平方式。根据所学从十月革命的性质、对苏俄和世界的影响几个方面答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

29、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材料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材料四:1979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说:“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材料一表明我国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地位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4)举六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

30、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足国统一和民族团结(4)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984年,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进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一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可以回答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标志:根据所学得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2)制度: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根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

32、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3)制度: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根据所学内容答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即可。满足了少数民族实现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足国统一和民族团结。(4)根据题目要求就是要求答出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主建设的成就,主要可以从宪法修订、进一步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农村民主建设等方面回答即可。27.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以下场景充分说明这一成果。场景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场景二: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场景三: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场景四:联合国安理会5位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1)据场景一,周

33、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什么?万隆会议有什么作用?(2)场景二最早出现在哪一年?当时通过的提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据场景三,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文件?有什么意义?(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政策目标是什么?据场景四,中国开展了什么外交活动?【答案】(1)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3)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

34、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意思接近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内容答出万隆会议的方针为求同存异。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根据材料“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联系所学在1971年前都是飘的国民党旗帜,是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容易得出答案,是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3)根据材料“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并联系所学得出当时1972年尼克松访华有关

35、问题,得出答案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根据所学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以答出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8.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了对手。他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冷战”.据此回答:(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在经济上、军事上的表现各是什么?(2)针对美国的做法,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有什么影响?(3)简述美苏“冷战”对第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6、【答案】(1)杜鲁门主义出台。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2)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成“华约”。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冷战的内容。根据所学答出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2)针对美国的冷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策,同时掌握冷战最终形成的标志。根据所学答出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成“华约”。影响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题干所问“冷战的影响”有一个关键词是国际关系,因此在回答时要围绕这个“国际关系”来阐述。主要从美苏关系、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的兴起等方面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