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0 ,大小:169.50KB ,
资源ID:84804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80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一B部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之词类活用》.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一B部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之词类活用》.doc

1、如何判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一、名词活用。 主语 + 状语 + 谓语 +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

2、活用为动词。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

3、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 (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

4、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11)惧有伏焉。(崤之战)动词“埋伏”处在了宾语的位置,必须活用为名词“伏兵”。 三、形容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要么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同时,形容词不能处在宾语的位置,如若处在宾语的位置,则活用为名词。 (12)(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以上三例,都是形容词作谓语,且都带了宾语,(12)可直接活用为动词“与交好”,但(13)、(14)却不能直接译

5、为“着急我”、“羞耻这件事”,而必须分别活用为使动和意动,分别译为“使着急”、“以为羞耻”。 此外,数词也有活用现象,也可以用分析语法的方式加以判断。 (15)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16)二三其德。(诗经氓) 分析语法,(15)中的“四”处于谓语的位置,故活用为动词“成为四个人”。(16)中的“二三”也处于谓语的位置,但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为使动,“使二三”,即不专一。总之,纷繁复杂的词类活用,只要用分析语法这一种方法,根据词语所在的位置,就可正确的判断其活用的情况。课堂练习: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事不目见耳闻

6、而臆断其有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左右欲刃相如。人皆得以隶使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吾师道也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吾从而师之。常以身翼蔽沛公。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范增数目项王。无乃尔是过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课后作业: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秦伯说,与郑人盟。(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人其

8、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无乃非相人者乎!(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徐吾曰:“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节选自刘向列女传参考答案:课堂练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课后作业: (一)夜缒而出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晚上)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鄙: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把作为边境)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

9、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成为边界)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盟: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盟约)(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无乃非相人者乎(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三)(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

10、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表解1、而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而连词表并列又,或不译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表承接接,接着,然后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表递进并且,而且君子

11、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转折但是,却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表假设如果,假设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表因果因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表修饰地,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助词与“己”结合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何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何代词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作宾语哪里,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作主语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副词表反诘为什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乃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乃副词表顺承就,这才陈涉乃

12、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表逆转却,竟,反而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表限制才,仅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表判断是,就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示儿)连词表承接于是,就荆柯见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荆柯刺秦王)4、其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其代词第一人称代人:自己,我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第三人称代人:他,他的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代事:它,它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代物:它,它的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近指这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左忠毅公逸事)远指那今操得

13、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择指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副词表推测大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表反诘难道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殽之战)表祈使还是汝其勿悲(与妻书)可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连词表假设如果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济之(左传)表选择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助词调节语气不译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涉江5、所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所助词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的人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物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的情况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的地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

14、是也(石钟山记)“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工具、手段目的等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方法吾知所以距之矣,吾不言(公输)的根据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与“为”呼应,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贾家庄几为巡檄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6、为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为介词表对象向、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表替代替,给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表时间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表目的为着,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表原因因为,由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表被动被父母宗族,皆为戮

15、没(荆柯刺秦王)助词表疑问呢,吗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7、以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以介词表动作、行为的作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用、拿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凭借、依据按照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身份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起提宾作用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时间在、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表地点从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表原因由于、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对象跟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连词表并列或递进而,又,而且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表承接

16、而,或不译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表目的而,来,用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表因果因为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表修饰而,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副词通“已”已经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柯刺秦王)8、因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因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等因为、由于振声激荡,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趁着、凭借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鸿门宴)经过、通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表承接于是、便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9、于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于介词表时间到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表地点在得复见将军于

17、此(鸿门宴)表处所从,自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赤壁之战)表对象向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表范围在方面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表原因由于、因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表比较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表被动被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10、之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之代词第三人称代人:他作师说以遗之(师说)代事:它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物:它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第一人称代人:我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第二人称代人:你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书)近指、远指这、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结构助词用在

18、定语后面的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宋何罪之有(公输)补足音节不译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11. 且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且连词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况且,再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递进关系代人:我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让步关系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将,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12.若 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

19、)若动词像,好像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代词表对称你,你们,你的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表近指这,这样,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表选择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13与 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与介词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比,和比较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连词和

20、,跟,同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词动词给与,授予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何结交,亲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对付庞暖易与耳参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14则 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则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原来是,已经是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表示并列关系就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

21、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15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此数者,用

22、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6乎

23、(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24、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7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25、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8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雷霆乍惊,宫车

26、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7、(触龙说赵太后) 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 )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 )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 ( )答案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递进 代词,你(的) 连词,表假设 2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两项是 ( ) 例:作计何不量!

28、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G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H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J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答案A J (副词,可译为“怎么”或“为什么”)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相同 B相同,

29、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答案A(代词,他们; 代词,其中)4下列句中 “若”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视之,形若土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 / / / B / / C / / / D / / 答案C (动词,如同,好象; 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及、比得上)5下列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E故

30、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答案A E(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6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 D(副词,才) 7下列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答案C E F(副词,将要

31、) 8下列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答案B D (助词“所”和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9下列句中 “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答案 A B F(判断动词,是)10下列句子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

32、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答案A C E (承接连词,于是,就)1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E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F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G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H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答案 A C (介词,被)12下列句子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赢而不

33、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E微斯人,吾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G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答案 D F (语助词,同“欤”)1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答案 B G(介词,用、把)14下列句子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34、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答案 B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5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和用法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答案 代词,这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宾语前置的标志 动词,到去;结构助词,的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词,到去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提宾标志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的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

35、6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2)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3)得全首领以没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9)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10)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11)敛赏财以送其行A(1)与(2)相同,(8)与(9)相同B(3)与(4)相同,(10)与(11)不同C(5)与(6)不同,(7)与(10)相同D(1)与(11)不同,(6)与(7)不同答案 A (来;相当于“而”;拿;在;因,由于;

36、率领;因为;与)17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秦军解,因大破之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因此怒,遣人追杀之因其无备,卒然击之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答案C (于是;根据;依靠,凭借;沿袭;因为;趁着)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岂吾相不嫦娥侯耶?且固命也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B临视,则虫集冠上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C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D并以为

37、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答案D(A且:词,抑或,还是;同。B则:词,原来,已经;同。C犹:词,尚且;同。D“之”与“者”连用,构成固定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之:结构助词,无实义;者:指示代词,的地方)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1)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臣以尚

38、急于弹雀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木欣欣以向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全都相同 B相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全都不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奏,乃常事耳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臣以尚急于弹雀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C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则或咎其欲出者D自当有史官书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胡旦,文辞敏丽,见推一时。晚年病目,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此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

39、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书此又难为辞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某少尝操刀以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其人少贱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

40、,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后闻常止巢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鸣于巢外,问曰:“客还,见我段二郎安否?”悲鸣祝曰:“若见时,为道鹦哥甚忆二郎。”余得其事于高虞晋叔,事在熙宁六七年间。选自玉壶清话高虞晋叔:人名(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得其事于高虞晋叔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青,取之于蓝,而青

41、于蓝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段生以事系狱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B乃特具车马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凡吴商驱车入秦者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为道鹦哥甚忆二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

42、,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选自唐语林比:并(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因”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碌碌因人成事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振声激扬,伺者因此知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文章直道进身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B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C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D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

43、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选自搜神后记周章:急得绕圈子。 周旋跬步:周围半步之内。(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若”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44、的一项是( )例句:若尔,便不相出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此狗见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生因暗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境湖月C以狗相与 眄庭柯以怡颜D乃语路人云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木八剌,字西瑛,西域人,其躯干魁伟,故人咸曰“长西瑛”云。一日,方与妻对饭,妻以小金鎞刺脔肉,将入口,门外有客至,西瑛出肃客,妻不及啖,且置器中,起去治茶。比回,无觅金鎞处。时一小婢在侧执作,

45、意其窃取,拷问万端,终无认辞,竟至陨命。岁余,召匠者整屋,扫瓦瓴积垢,忽一物落石上,有声,取视之,乃向所失金鎞也,与朽骨一块同坠。原其所以,必是猫来偷肉,故带而去,婢偶不及见,而含冤以死。哀哉!世之事有如此者甚多。姑书焉,以为后人鉴也。选自南村辍耕录金鎞:金钗 脔肉:切成块的肉 原:推求(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且”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置器中,起去治茶A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姑书焉,以为后人鉴也 积土成山,

46、风雨兴焉B乃向所失金鎞也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尔已C故带而去 单于视左右而惊D而含冤以死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答案、()动词,认为介词,用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着”“地”或不译连词,因为()动词,是;副词,于是、就介词,比;介词,在代词,那第三人称代词,它;第一人称代词,我。、()和例句:代词,这;动词,到去无意义的衬字,不译结构助词,的()都是动词,表动作、行为,可译为“写”“创作”;目的连词,用来副词,才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指示代词,那个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和例句:介词,从;介词,比介词,表被动介词,对于()介词,因为介词,按照;连词

47、,于是、就动词,是助词,相当于“的”或“的人”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介词,替。、()和例句:介词,表依据,可译为“凭借”“依靠”;连词,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依靠助词,表范围;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为”“所”动词,表被动介词,为了转折连词,可是连词,表修饰。、()B和例句:假设关系连词,如果;代词,你C动词,像 “若”与“夫”连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此处可译为“像那”。()动词,给 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因为介词,根据介词,把目的连词,可译为“用来”副词,于是。6、()A和例句:副词,暂且;B连词,即使C连词,而且 连词,尚且。()C代词,

48、指这件事 兼词,在那里;动词,是副词,才连词,并且连词,表修饰目的连词,译为“用来”。译文、参考译文:太祖有一次在后园里打鸟雀,有几个大臣说有急事求见。太祖立刻召见他们,他们所奏报的都是寻常的事而已。皇上大怒,责问他们(说有急事的)原因,一个大臣回答:我认为平常的事也还比打鸟雀要紧急些。皇上更加恼怒,用长柄斧子的柄打他的嘴,打落两颗牙齿。他慢慢的弯下身子拾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控告我吗?大臣回答道: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写下这件事。太祖转而明白。高兴起来,赐给他金银绵帛作为慰劳。2、参考译文:胡旦,写文章文思敏捷文笔华丽,当时很被人推重。晚年眼睛有病,在家闲住。

49、一天,国史实录院的人共同商议为一个高官写传记。这个人年青的时候地位低贱,曾经做过杀猪的工作,写史的官员们认为隐讳这个情况就不是如实记录;但写下来又难于措辞。于是一起去见胡旦。胡旦说:“为什么不说:这个人曾经拿着刀割肉,表示自己有宰割天下的志向?”没有人不惊叹佩服。3、参考译文:有一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诗和李白宫词,还能在客人来时,呼唤仆人上茶,寒暄问安。主人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

50、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那个商人这话感动得泣不成声,于是答应它说:“我要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后终飞走,后来听说它将巢筑于官道陇树的枝头,凡驱车入秦的吴地商人,这只鹦鹉必鸣叫着到巢外问:“客人回乡,见我段二郎否?”然后悲哀地祝愿说:“若见到时,请代我说鹦哥非常想念二郎。”我从高虞晋叔那里知道这件事,这件事情发生在事在熙宁六七年间。4、参考译文: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

51、:“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可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5、参考译文:晋太和年间,广陵有个姓杨的人,养了一条狗。他特别爱这条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次,这个人喝醉酒后走到一个水洼附近的草地后,就倒地睡着了,无法赶路。当时正赶上冬天有人烧草燎原,当时风很大。与是狗反复不停的叫唤,这个姓杨的人仍旧大醉不醒。狗看到这个人前面

52、有一坑水,于是走到坑里,用自己的身体沾了水后然后抖落在主人身边的草上。就这样反复来回了很多次,狗一点点一点点的移动步子把主人身边的草全都弄湿了。当火燃烧到的时候,因为草湿没有燃烧起来,主人躲过了被火烧的大难。后来姓杨的人醒来,才发现。 后来又有一次,这个人因为在天黑赶路,不小心掉到一空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有人从这里过,很纳闷为什么狗冲着井号叫,过去一看,发现了这个姓杨的。杨生说,你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那个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个狗救过我的命,不能赠给你啊。我死活不要紧。那个人说,既然这样,那我就不救你了。这时狗低头看着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

53、于是给那个路人说,我愿意把狗送给你。那个人于是马上救出了杨生,把狗栓上带走了。过了五天,那只狗夜里逃跑回杨生家来了。 6、木八剌,字叫西瑛,是西域人。他身材魁伟,所以人们都叫他“长西瑛”。一天,他正同妻子一起吃饭,他妻子用一枚小金鎞叉了一块肉,刚要送到嘴里,门外有客人来到。西瑛出去迎客,妻子没来得及吃,暂时放在器皿中,起身去准备茶水。等到回来后,便无处去找那枚小金鎞了。当时一个小婢女在一旁干活,就认为是她偷去了。于是用各种方法拷问她,但她始终没有承认的话,最后拷问致死。一年多以后,叫工匠修理房屋,打扫瓦垅上积存的脏东西,忽然扫下一物。落在阶石上,发出响声。捡起一看,就是原来丢失的那枚小金鎞,和

54、一块朽骨一同掉下来。推究它的原因,必定是当时猫来偷肉,连金鎞也带走了。当时婢女正在干活,偶有疏忽没能看到,可是就含冤死去了。真悲哀呀!可是世界上像这样的事,是多得很的。我姑且把它写下来,用它来给后人做个借鉴吧!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55、。如:“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

56、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另,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

57、,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

58、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

59、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

60、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 唯利是图”、“唯命

61、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62、,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

63、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

64、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要补充出来。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

65、。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训练题一、复习: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2

66、.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2.“为”“为所”表被动。如: (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

67、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

68、。如:(2)用“者”的后置。如: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2)承后省。如:(3)自述省。如:(4)对话省。如:2.省略谓语。如:3.省略宾语。如:4.省略介词宾语。如:5.省略介词“于”。如:二、习题演练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

69、斯固百世之遇也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

70、项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12、选出

71、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大梁夷门监者 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忌不自信见羽旄之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未可以为信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赵氏求救于齐 南冥者,天池也A、/ B、/C、/ C、/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惟兄嫂是依得双石于潭上 居则曰:不吾知也 竖子不足与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A、/ B、/C、/ C、/15、选

72、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戍卒叫,函谷举C、断头置城上 有碑仆道D、而今安在哉 余是以记之1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师不必贤于弟子 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秦虎狼之国D、俯察品类之盛 时有宦人密视君者17、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凌万顷之茫然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未之闻也 下流多谤议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不能容于远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战于长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何故不使知判断句:

73、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18、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 太师谁撞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以为寡人戒1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

74、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译文: 参考答案1、B(B项为宾语前置句) 2、C(C项为状语后置句) 3、A(A项为状语后置句) 4、B(B项为判断句) 5、A(A项为宾语前置句) 6、D(D项

75、为被动句) 7、D(D项为一般句式,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8、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被动句) 9、D(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10、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 11、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12、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 13、C(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4、A(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5、A(A项分别为判断句和省略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6、B(B项分别为被动句和一般句式,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定语

76、后置句)17、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18、省略介词“于”,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宾语前置,只有是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状语后置,师旷在前面陪坐。 宾语前置,太师撞谁?状语后置,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 判断句,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说的话。省略代词“之”,把他的话作为我的警戒吧。19、(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断句文言断句,在过去称为句读(du)。所谓“句”就是作者已经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该断句,用

77、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小练习:

78、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1)虚词标志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79、、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如:(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小练习: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实词标志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

80、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断句时请记住:一通读,二点断,三标点,四检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其次,遵循一个原则先断后点。即在上步基础上,先一小段一小段地断开,然后再考虑该用什么样的

81、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可按现代汉语加标点符号的方法与要求进行。除了凭语感外,还要运用有关虚字、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名、官名、地名等文化常识,反复检证,推敲,才不致出错。总结: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哉”“为”)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课堂练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

82、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过关演练:一、给下面的文言文段加上标点并解释段中加点的词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注:蒙鸠:鸟名。羽:鸟的毛。苇:芦苇。苕:芦苇的穗。为巢: 系: 完: 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

83、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色。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

84、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注】置:同“执”,拉着。 姁姁(xx):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就坐,迅除明爽室 延:请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C举所封囊,举, 拿 D数日景淳竟死 竟死:竟然死去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躬为煮糜炼药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

85、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敬佩。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并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和目的。4、给文中的划线的句子用“/”断句。5、翻译上文横线上的句子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色。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吾伤流俗之

86、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题目。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

87、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天令怀素按鞫。 按:查办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主管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 受:同“授”,接纳

88、。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2.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C.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D.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D.当

89、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4、给文中的划线的句子用“/”断句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 译文: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译文: 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译文: 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二、1 C (竟死:终于死了(到底死了);2 A (B 以,因为 以,拿,用 C、之,助词,的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

90、、而,但,表转折。 而,表修饰。)3B(有人的人故意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4、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5、见译文:参考译文:李疑因为(他非常)崇尚义气(而)在当时(非常)闻名,他最能周济别人的危急之处。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而(他)身边又没有亲人(来照顾他)。别人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范景淳就拄杖到李疑门前,告诉(李疑)说:“我不幸遭病,人家不让我进屋住。我听说你的义德很高,能借我一张床吗?”李疑(马上)答应了,请(他进屋)就坐,(并)迅

91、速整理(好一间)明亮干燥的房子,(同时)准备(好了)床、被子和炉灶,叫(范景淳)住进去。(为范)求医疹脉,亲自为(范)熬粥熬药。早晚拉着他的手,询问哪里不舒服,待(范)如亲人一般。不久(范)的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被单,肮脏恶臭不能接近。李疑每天为(范)刮摩洗涤,(竟)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脸色。范景淳(感动得)流泪说:“我拖累你了。我恐怕再也活不下去了,没有什么回报您的厚德,(只是)袋子里面有黄白金子四十余两,在原来旅社房间里,希望你去取来。”李疑:“患难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凭什么(说)回报呢?”范景淳说:“您如果不去取来那些(金子),(等)我死了,恐怕被他人得到,

92、那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找了一个邻居和他一块去,带着(那些金子)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打开袋子,登记金子的数量并做了封记。几天后范景淳到底死了,李疑拿出自己的钱为(范)买了棺材,葬在城南面的聚宝山。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个袋子,(把它)寄存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了,(李)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着大米馈赠(给李),(李)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宋学士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个温和老实的人,没有奇特威武的

93、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为古人义勇的风范。这怎么可能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俗话说:“全世界混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感伤(当今)世俗的好利的(风气),写下他的事来勉励(世人)啊。”三、1.C 受同“授”错误。2.B B项是状语后置句,寓居江都,A、B、C均为被动句。3.D “请托公行”的意思是“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4、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5.(1)崔贞慎

94、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意思总体对给1分,“故”“诚”“诬罔”各1分)(2)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意思总体对给1分,“当”“柄”“衷”各1分)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家里贫困,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支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使。(武则天)长安年中期, 御使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大怒

95、,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远忠是同谋犯,武则天令马怀素审讯,派太监催促,传话示意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支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

96、易之的权势,收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尊敬.怀素病逝,享年60岁,皇帝特地为他举办丧事,停止朝会一天,追封润州刺史,谥号为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越来越难,所占分值也有增大的趋势,而考生答上去得不了满分或不得

97、分的现状又成了备考的一个难点。文言文翻译可用三标准、五步骤、六方法、十注意来攻克这一难题。1三标准信、达、雅“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

98、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

99、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首先“审”。分析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

100、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其次“切”、“连”。裴矩 | 遂 | 能 | 廷 | 折 | ,不 | 肯 | 面 | 从 | 。 裴矩 竟然 能够 当廷 反驳 , 不 愿意 当面 服从。君 | 恶 | 闻 | 其 | 过 |,则 | 忠 | 化 | 为 | 佞 |; 国君 厌恶 听 自己的 过错 , 那么 忠诚 变化 成为 奸佞; 君 | 乐 | 闻 | 直 | 言 |,则 | 佞 | 化 | 为 | 忠 | 国君 喜爱 听 正直 言论 , 那么 奸佞

101、变化 成为 忠诚最后“验”、“誊”。将句译文代入语境检验,合格后誊抄在答卷上。3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 “晋侯”、“秦伯”不译。(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 “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 , 译“石”译“石头”。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 “贫”译“贫困”,“安”译“安定”。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凶”译“荒年”。(3)拆。现代汉

102、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 “祖父”译“祖辈、父辈”。(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 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

103、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里的“之”、“也”不译。(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 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不聪明太厉害”;“沛公安在?”, 译时宾语应回到谓语的后面,“沛公在哪里?”;“村中少年好事者”, 译时定语应回到中心词的前面,“村里有个喜欢闹事的少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时状语应回到谓语的前面,“靛青,它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比蓼蓝更青”。4十注意(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

104、的品质。(词义扩大)丈夫亦爱其子乎?“丈夫”原是男子的通称,今指妻的配偶。(词义缩小)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原指地位低下,学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词的感情色彩变化)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现在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词义转移)(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云、响、影”是名词作状语,译时加“像一样”。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洲之地。“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坚固的地方”。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译为“认为羞耻”。以愚黔首。“愚”使动用法

105、,译为“使愚昧”。(3)注意句子的主谓关系。如:焚百家之言 “言”是“焚”的宾语,应译为“记载言论的书籍”。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怒”为“牛”的谓语,应译为“发狂”。(4)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与比,那一个”。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是固定句式,应译为“恐怕吗”(5)注意古代汉语修辞格及翻译。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藩篱”译为“边防” (比喻)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万钟”译为“高官厚禄”。(借代)吾与大王会猎于此 “会猎”译为“交战”。 (委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译为“时值深秋九月

106、”。(互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译为“进去”。 (偏义复词)(6)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判断句译出“是”; 被动句译出“被”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 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变式句还原位置 (例句略)(7)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8)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译:现在形势危急

107、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了。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句的“以”字未翻译,句的“是”字未翻译。(9)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 (见六方法“留”)(10)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 (见五步骤“审”)总之,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在平时学习中就应不断地训练这种能力。在高考备考时,在应对文言句子翻译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严格的步骤、科学的方法。为了便于记忆,可牢记如下翻译口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助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

108、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课堂练习:断句翻译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过关演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人有卖骏马

109、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译文: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译文: 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之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译文: (2)子亦有以送仆乎? 译文: 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110、。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译: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译: 4翻译下面画线句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夫犬、马上

111、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

112、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

113、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头风:头痛病。考竟:拷问,死于狱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黄琬辟 征召B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减轻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经常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逮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B 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C 无所

114、知,因破取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D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3分)A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B 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佗针鬲,随手而差C 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佗之绝技,凡此类也D 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115、。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5)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3分)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附:答案及简析课堂练习: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

116、存赵国,赵王自郊迎。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译文】魏国的信陵君锥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破了秦军,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欢迎他。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过:对于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不忘记的。”信陵君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人家厌

117、恶我,对此我不可不知;我厌恶别人,却不应让他得知。别人对我有恩惠,我不应忘记,我对别人有恩惠,却不应老放在心上。如今您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保赵国,这是很大的恩惠了。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来迎接您,仓促之中见到赵王,我希望您忘掉自己的大德吧!”信陵君答道:“我一定牢记您的指教。”过关演练译文: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

118、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战国策燕策二 寓意: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1(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2)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译文:宓(m)子贱要做单父县的县令了,他去拜访阳昼说:“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我吗?”阳昼说:“我从小地位低下,不懂得治理人民的办法。但是我有两条钓鱼的经验,用来送给您。”子贱说:“你钓鱼的经验是什么?”阳昼说:“钓鱼

119、时,垂下钓丝,安好钓饵,马上迎上来吞食的便是阳桥垒,这种鱼肉薄而味不美;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欲食又止的便是鲂鱼,此鱼才是肉肥味又美的鱼。”宓子贱领梧了其中的道理,说“妙!”宓子贱去上任,还没走到单父县,那些官员纷纷赶来在半路上迎接他。宓子贱催促手下人说:快赶路,快赶路!这些人便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到了单父县,他去请出那些年高德重又有才能的人与他共同治理单父县。2(1)宓子贱当单父的县令,去拜访阳昼。(过,拜访;阳昼,从下文可知是人名)(2)您有什么(治民的办法)送给我吗?(有以,有什么办法;仆,“我”的谦称。从下文阳昼回答看,“送”的不是一般礼物,而是“治民之本”)译文:楚庄王

120、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3(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王、霸,都用作动词,足,意动用法;莫之若,“莫若之”的倒置)(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其,

121、表推测的语气词;几,将近,接近;是以,“以是”是倒置)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狗、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4(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罄,尽,完全显现;类,像)(2)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5(1)B(“差”应解释为“痊愈”)(2)D(“其”,那,指示代词 / 他,人称代词;A项的“若”,如果;B项的“以”,用,拿; C项的“因”,于是

122、,就。)(3)A(4)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5)断句(3分)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翻译(6分)(华佗)扎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文言文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

123、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

124、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

125、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