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5 ,大小:26.79MB ,
资源ID:84746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74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6讲 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曲折探索(1949—1978年)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6讲 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曲折探索(1949—1978年) .ppt

1、历史 上篇 通史构建 模块突破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第6讲 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曲折探索(19491978年)01通 史 体 系 知 识 概 览 02 热 考 突 破 小 题 满 分 03综 合 探 究 大 题 增 分 04强 化 练 习 知 能 提 升【时空定位】【线索提炼】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

2、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经济上: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思想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

3、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国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重创。阶段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年)一、政治1新中国的成立(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工作重心由_转移到_及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乡村城市(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_等重要文件,代行_的职能。(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_的新时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大当家作主2三大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_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4、,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 会 议 在 _ 举 行,该 制 度 初 步 建 立;1956年 中 国 共 产 党 提 出“_”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_,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北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平等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现为“_”“_”和“_”。(2)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 17 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 年,提出_,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 年

5、,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_”的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屋子再请客二、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年年底)(1)措施:_,“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合理调整工商业。(2)意义:国民经济恢复,为开展_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有计划的经济建设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_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3“一五”计划(1)背景: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援助。(2)特点:优先发展_。(3)意义:为_奠定了初步基础。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4三大改造(1)内

6、容:农民参加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高潮。(2)意 义:_,基 本 完 成 三 大 改 造,生 产 资 料 私 有 制 变 为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公有制三、思想文化1毛泽东思想发展(1)1953 年,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1956 年发表_和 1957 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_的理论,在_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论十大关系人民内部矛

7、盾社会主义2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文学艺术:1956 年,毛泽东提出“_”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119491956 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1)政治方面举措: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依据: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2)经济方面举措:采用和平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依据: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

8、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共产党合作。(3)民族关系方面举措: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解放前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落后。(4)外交政策方面举措: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2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模式的借鉴与创新借鉴创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

9、灭私有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重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1)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萌生阶段(1949年 10 月1950年 6 月)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国营工业,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久,对非公有制的私营工商业进行了调整,将私营企

10、业初步纳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初步形成阶段(1950 年 6 月1952 年 8 月)中央首先加强了对国营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计划管理。对农业、手工业加强计划领导。在调整私营工商业的基础上,要求私营工商业执行政府制定的产销计划。在市场管理方面,国家指令要求国营贸易公司正确地执行价格政策基本形成阶段(1952 年 9 月1956 年 12 月)1952 年 11 月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1954 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2)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比

11、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3)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作用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4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 世纪中期兴起的第

1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2)不利因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一五”计划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真题典例】1命题点:学习苏联与工业化建设(2019高考全国卷,T31)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

13、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满分秘籍扣题眼:从材料信息可知,俄文书籍借阅数量大量增加,结合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理解其反映的本质。析错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苏联模式;“科教兴国”战略始于 1995 年;材料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答案试解】D2命题点:“一五”计划的开展及意义(2019高考江苏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

14、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满分秘籍扣题眼:根据信息“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可知“一五”计划实施后,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析错点:“一五”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没有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一五”计划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无法实现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试解】B【预测演练】1(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一直到 1952 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 年

15、,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 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解析:选 C。从 1952 年没有大型农机具到 1955 年后有了机械耕作,可知,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变革了农村生产关系。2(命题点:“一五”计划的影响)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根据表格可知()年份成都西安兰州武汉洛阳包头太原大同19496639.7617103.4779.0021.468.911957111101.8270215

16、4539.9383.1329.05增长率(%)68.2156.1311.8107.8542.9343.7287.4226.0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解析:选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491957 年间,成都、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得到了快速的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注重中西部工业化的发展,这有利于工业布局逐渐平衡,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营经济的状况,故 A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人口变动情况,没有涉及人口迁移,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工

17、业结构的改变,故 D 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影响【真题典例】1命题点:“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与劳动风尚(2019高考全国卷,T31)下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时间“1953 年”,观察年画图文信息,理解其蕴含的时代特征。析错点:“年画”是风俗画;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6 年。【答案试解】D2命题点:新中国的扫盲教育与现实主义艺术(2017高考全国卷,T31

18、)下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满分秘籍扣题眼:“1954 年”创作的婆媳上冬学体现当时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情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的体现。析错点:传统文人画多是写意画,并且是“诗、书、画、篆刻”等多种艺术融合。二战后西方流行现代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注重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主题,而不是夸张和想象。【答案试解】C【预测演练】1(命题点:新中国初期的教育)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

19、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解析:选 D。“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说明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故 D 项正确。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1965 年,故 A 项错误;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在改革开放后,故 B 项错误;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故 C 项错误。2(命题点:“双百”方针的贯彻)1956 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

20、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欧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解析:选 A。“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欧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说明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都能上演,由此可知,这次会议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故 A 项正确。阶段二 社会主义探索的曲折发展(19561976 年)一、政治1“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等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

21、、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对_的践踏。民主与法制2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20 世纪 70 年代)(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第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 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26联合公报二、经济1正确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_,确定了党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主要矛盾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探

22、索失误:1958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_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纠正失误: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实行“_”的方针;1962 年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1)“文化大革命”十年,“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2)调整与整顿:1971 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 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 年,_提出_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邓小平全面整顿计划经济5社会生活的变迁(1)生活水平: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_的特点。(

23、2)交通事业: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三、思想文化1大众传媒: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功能。原子弹东方红一号南优2号2科技(1)原子能技术:1964 年,中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2)导弹技术: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发射成功。(4)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教育(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_。(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0 世纪 70 年代初,高等院校开

24、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3)1977 年,高考制度恢复。国民教育体系4文学艺术:“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执行遭挫折,文学艺术和学术界百花凋零。1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时段战略表现20 世纪 50年代“一边倒”联合苏联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时段战略表现20 世纪 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

25、面,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中间地带”包括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20 世纪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面对苏联的威胁,提出实施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调整对美政策,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2.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19501957 年:伴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推

26、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19581960 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3)19611965 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4)19661977 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3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项目经验教训事例(史实)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速度

27、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1958 年“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项目经验教训事例(史实)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分强调“一大二公”,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建设道路坚持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改革开放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力量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更具有广泛性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典例】1命题点:20 世纪

28、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满分秘籍扣题眼:图片中“光辉照耀”的信息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仍然有影响。析错点:从图中“总路线”说明对“大跃进”的认识不是很客观;图片中反映不出“拨乱反正”的信息;图片中反映不出实事求是思想的确立。【答案试解】C2命题点:20 世纪 60 年代国民经济调整(2019高考海南卷)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

29、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满分秘籍扣题眼:据材料“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可知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 1963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析错点:材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是所有制变化;合作化运动是 19531956 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 1978

30、 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答案试解】B【预测演练】1(命题点:20 世纪 50 年代“左”倾错误)下图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顺口溜所反映的史实()A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C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D反映了民众三大改造的积极性解析:选 C。“办工厂,调原料,调车调马带套绳;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畜牧场,调徒弟,交通设厂调机器”指的是一平二调,发生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通过“一五”计划实现的,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通过三大改造,故 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

31、经济困难,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一平二调,没有涉及三大改造,故 D 项错误。2(命题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1959 年 6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 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解析:选 B。1959 年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的指导下,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社员可经

32、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 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B 项正确;“八字方针”于 1960 年提出,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 年,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故 D 项错误。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外交【真题典例】命题点:新中国建立初期中英建交(2015高考山东卷)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 3 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

33、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满分秘籍扣题眼:中英关系从开始英国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析错点:1950 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中国和不承认新中国的态度;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中英两国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答案试解】B【预测演练】1(命题点: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外交)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 20 世纪 60 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解析:选 B。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60 年 9 月28 日,中古两国

34、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确认建交。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20 世纪 60 年代末前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紧张,故此时与欧洲建交的国家较少,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与亚非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据此判断正确答案为 B。2(命题点:国际活动与外交)下表为 19571967 年共青团组织参与重要国际活动一览表。该表反映了()时间活动主题地点出访/来访代表团效果1957 年 7 月 28 日8 月 11 日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莫斯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率由 1 200 名青年组成的代表团与 80 多个国家代表进行了多边联欢1960 年 11 月

35、 23 日12 月 22 日访问北京古巴等 10 国学生代表团一行 16 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时间活动主题地点出访/来访代表团效果1964 年 9 月 16 日23 日“莫斯科青年论坛”莫斯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率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 30 人促进了与苏联青年的交流1967 年 8 月 22 日10 月 5 日来访北京刚果(布)全国革命运动青年组织访华毛泽东接见A“一边倒”政策阻塞中西交往B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影响C“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国家外交活动D“求同存异”得到人们一致认可解析:选 B。通过表格信息可知,“古巴等 10 国学生代表团一行 16 人”于 1960 年到北京来访问,并受到

36、了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由此不能推出“一边倒”政策阻塞了中西交往,故 A 项错误;通过表格可知,共青团组织在 1957 年到 1967 年,主要的交往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当时的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的影响,故 B 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发生于 19661976 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求同存异”主要针对亚非国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故 D项错误。主题一 从学科素养角度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转型【主题概述】(1)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从此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沧桑巨变的历史。(2)新中国成立后的过

37、渡时期(19491956 年)的变革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是落后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众多的弊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就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外交上,“一边倒”政策提出;社会风尚上,崇尚节俭、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形成。这些既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也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3)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一般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斯大林模式相联系,要求学生全面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得失。本讲很容易与中

38、国古代史或世界现代史内容相联系来考。备考需重点关注过渡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政策、外交与国内外形势及经济建设的关系等内容。【综合大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 年年底中央制定了

39、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要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 年 6 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三 1958 年 8 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40、53%左右;农业总产值 30%左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思路点拨:本题答案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时间限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问“特点”“评价”。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归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思路点拨:本题答案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时间限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问“意义”。“意义”由材料二“扩大了生产”“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整顿干

41、部作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五”计划意见书出台的历史背景并予以评价。思路点拨: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三中所提供的时间“1958 年”,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归纳;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三“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 53%左右;农业总产值 30%左右”,可以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愿望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两个方面归纳。答案:(1)特点:国家引导和扶持发展;自主发展与政府规划相结合;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评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助长了急躁冒进的工

42、作作风。(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其当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3)背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7 年“一五”计划超前完成,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得以建立;1958 年 5 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技法指导】如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1)逐句读材料,尽可能从每句材料中寻找体现其中心意旨的关键信息。例如本题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国营工业的得

43、力助手”。(2)把关键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寻找概括表达的角度。(3)根据揣摩好的表达角度,围绕“关键信息”表述。最后表述的文字既是试题答案,也是从材料获取的有价值的、表述清晰的历史信息。主题二 从通史角度认识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得与失【主题概述】(1)正确探索政治上:制定 1954 年宪法,确立、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a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指明了方向。b进行三大改造(19531956 年):通过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社

44、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 年):各项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召开中共八大(1956 年):即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又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文化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教育上: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发展为人民教育,实行两种教育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失误“左”倾错误政治上: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上: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

45、成了 19591961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外交上: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以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 20 世纪 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高考制度被废除,“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综合大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通过小酒馆为切入点,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经营过程中久经磨难,最终成为女强人的故事。下面是该电视剧的部分故事梗概:1955

46、 年,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的徐慧真,继承祖产,当了小酒馆的老板。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所有商户搞公私合营,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1958 年,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各家各户都把废旧的铁锅和铁盆捐出来支援国家,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为了小酒馆的经营,徐慧真虽历经坎坷,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经营理念。1979 年,改革春风吹来,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并再一次焕发了青春。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思路点拨:

47、审题:此题为提取信息进行说明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指出其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并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答题:答题时注意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即可。材料“1955 年”“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1958 年”“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反映了 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材料“1979 年”“再一次焕发了青春”反映了1978 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答案:示例一情节: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历史现象:1953 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

48、义改造。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起来,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当时急于求成,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冒进性。示例二情节: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历史现象:1958 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出现了全民炼钢的现象。评价:1958 年,为了赶英超美,国家号召全民大炼钢铁;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平衡;“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和劳动力,而且导致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困难。请做:强化练习知能提升 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