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05KB ,
资源ID:84708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70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导学训练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导学训练2.doc

1、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基础过关1 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从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表,完成23题。年份总人口(万)每百万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户规模(人)19533 767.294.4914.784.1919644 452.213.711

2、4.834.0919826 052.115.5515.823.9119906 705.686.7921.243.6620007 438.078.7641.293.232.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 ()A后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B后十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D后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3 对上题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4 江苏省工业污染治理难度大的

3、主要原因是()A以重工业为主,废水排放多B工业集中,废水排放集中C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D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5 为了推进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是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合理、分散、有效的原则B调整后乡镇的数目有所减少,所以乡镇人口也会减少C区划调整的目的是加大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力D一些县纳入市区,扩大了市区范围,使建设特大城市成为可能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67题。6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7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

4、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8 读“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即伴随着工业化过程,_数量逐渐增多,_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2)衡量一国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_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_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_。(3)对照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比较中国的工业化水平,2002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_,中国已基本实现了_。但从更为重要的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指标看,中国的

5、工业化之路才刚刚走了_左右,2002年,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_,远高于_以下的国际标准;2002年,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_,也没有达到_以上的国际标准。(4)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你认为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能力提升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据此完成911题。9 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A矿产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C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 D海运便利10关于目前江苏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6、A城镇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B三个都市圈全部在我国南方地区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省内城市化水平均衡11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A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尽可能经过市中心区B加强规划,以大城市发展为目标C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北协调发展D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减轻交通压力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13题。12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13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

7、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和能源等产业14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江苏省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201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 898.8万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得到稳步推进。(1)读上图,并结合上述文字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个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2)与苏南相比,在苏北工业化进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利条件?(3)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构建三大“城

8、市圈”,其中长江以南的两大“都市圈”为_、_。另外,江苏省加快发展城市化的措施还有哪些?15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2)随着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长三角地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

9、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4)简述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答 案1D2B3.B4D5D6C7.C8 (1)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2)15%20%60%(3)15.4%工业化一半50%20%36.2%60%(4)积极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必然发展趋势,消除不利于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真正形成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现有乡镇企业向城镇的快速集中,促进城镇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快城市化进程等。9B10.A11.C12B13.C1

10、4(1)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自然资源: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平原广阔;河湖众多。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矿产、能源不足。(2)工农业基础较差,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观念落后;政府的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较低;科技与教育水平较低;人才较缺乏。(3)南京苏锡常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的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等。15(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2)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耗能多的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调整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铁路、水运、管道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能源消费量大的工业部门。(合理即可)(4)长三角可带动沿江经济发展、辐射南北;获取资源优先配置权;区域联动发展,长三角将迎来产业整体升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