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云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2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政府活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A圣西
2、门 B马克思C凯恩斯 D亚当斯密3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权威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
3、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完全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5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推行以工代赈发放紧急救济资金 整顿财政金融A BC D6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7“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
4、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人民资本主义”8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5、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9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种做法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弊端C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D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0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美国
6、经济实力的削弱11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1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种子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B伏尔泰倡导的开明君主制为1787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C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发达,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D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
7、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启动13“以跨国公司为象征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本土文化强力反弹这一假设,在观念上是浅薄的,也并没有获得实证经验的支持。东亚地区的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其本地化。换言之,不仅有同质化、规范化和统一性,这家跨国企业也能作出明智的判断,结合当地的条件,使该公司能在以素食为主的印度与中国开拓发展。”材料主张A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者B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不可调和C中国与印度已被纳入全球化D尊重本土化更有助于全球化14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15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8、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16“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7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来源: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B孔
9、子的“性相近,习相远”C孟子的“性善论”D荀子的“性恶论”18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19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西方国家对
10、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20“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21“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
11、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22“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23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其“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君主专制 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倡导言论自由 主张民主共和
12、A B C D24欧洲文化史专家布克哈特指出:“十三世纪北方君主的豪爽大方只限于对待那些武士和侍从左右歌功颂德的贵族。意大利的暴君却与此不同。他渴求声誉和热衷于不朽的事业他和诗人、学者为伍。”“意大利的暴君”的做法直接促成了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 D统一战争25“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自由平等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 D分权制衡2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13、这表明卢梭主张A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B构建全新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条件C全新的社会秩序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D全新的社会秩序是权力而非义务27“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28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
14、变革主张29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已提出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30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31.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
15、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32.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提倡民权C.托古改
16、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34.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民族危机的加剧救国思想的成熟 民族意识的觉醒共和观念的普及A. B. C. D.35. 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二、非选择题(共两题,计30分)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
17、主要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NeilGilbert,Paul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
18、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
19、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4分)(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6分)37、(16分)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20、”的原因。(3分)材料二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6分)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6分)白云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三历史答案答案(1)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步提高。(3分) (2)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3分)(3)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3分)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