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1. 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集合、,由此能求出.【详解】解:集合,.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集合的并集运算,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2. 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斜率都存在两条直线垂直,斜率之积等于,设出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把点代入方程得到m值,即得所求的直线方程.【详解】所求直线与直线垂直,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把点代入得,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故选:D.
2、【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垂直的性质,两直线垂直,若斜率都存在,则斜率之积等于-1,属于基础题.3. 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A是增函数,不是奇函数;B和C都不是定义域内的增函数,排除,只有D正确,因此选D.点评:该题主要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理解和掌握基本函数的性质是关键.4. 等比数列中,则的前项和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求出公比,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可求出.【详解】 , ,又所以,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属于基础题.5. 是第四象限
3、角,则(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由,先求出,由此能求出.【详解】是第四象限角,.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已知正切值求正弦值,注意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的运用,属于基础题.6.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四棱柱与同底的四棱锥的组合体,所以其体积为,故应选C.考点:三视图及体积的计算7.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则;若,则;若,则;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面
4、面平行、面面垂直以及线面关系定理分别对四个命题分析解答.【详解】对于,若,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容易得到,故正确;对于,若,m与的关系不确定,故错误;对于,若,可以在找到一条直线l与m平行,所以,故,故正确;对于,若,那么m与的位置关系为或者,故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面面平行、面面垂直以及线面关系定理的运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应该的定理,正确运用.8. 已知向量,若与共线,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运行与共线定理,列方程求出的值.【详解】由,则,又因 与共线,则,解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与应用问题,属于
5、基础题9. 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角B等于( )A. 或B. 或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列出关系式,把a,b,sinA的值代入求出sinB的值,即可确定出B的度数.【详解】中,由正弦定理得:,则或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0. 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关于轴对称,则的一个可能取值为( )A. B. C. 0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平移法则和对称公式得到,对比选项得到答案.【详解】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可得函数的图象,图象关于轴
6、对称,可得,即,则的一个可能取值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平移,根据三角函数对称求参数,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知识的综合应用.11. 正方体中,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将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成与该平面所成的角,利用等体积法求出点D到平面的距离,再根据线面角的正弦值求法即可求出.【详解】在正方体中,与平面所成角即为与平面所成角,设点D到平面距离为h,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所以,设与平面所成角为,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12. 已知函数内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7、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试题分析:令,分别作出与的图像如下, 由图像知是过定点的一条直线,当直线绕着定点转动时,与图像产生不同的交点.当直线在轴和直线及切线和直线之间时,与图像产生两个交点,此时或故答案选.考点:1.函数零点的应用;2.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3. 以点为直径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答案】【解析】【详解】圆心为,则为的中点,圆心为坐标为,即圆的半径,则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故答案为:.14. 已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答案】【解析】【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
8、结合得到最优解,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解即可.【详解】画出表示的可行域,如图,由可得,将变形为,平移直线,由图可知当直经过点时,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最小,最大,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于简单题.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画、二移、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是最优解);(3)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15. 已知为正实数且,则的最小值为_【答案】9【解析】【分析】所求的式子中“1”用 代入
9、,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因 ,则,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此时最小值为.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合理运用条件等式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16. 直线恒过定点_;若过原点作直线,则当直线与的距离最大时,直线的方程为_.【答案】 (1). (2). 【解析】【分析】将直线方程整理为,由此得到,解方程组可求得定点坐标;根据平行关系和过原点可知为,根据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和二次函数性质可确定距离最大时,代入整理可得结果.【详解】由得:,由得:,恒过定点.设直线方程为:,过原点,则之间距离,当时,.方程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所过定点坐标的求解、平
10、行直线间距离公式的应用等知识,涉及到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关键是能够根据平行关系得到直线的方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17. 已知点和(1)求直线AB的斜率和AB的中点M的坐标;(2)若圆C经过A,B两点,且圆心在直线上,求圆C的方程.【答案】(1)直线AB的斜率为1,AB的中点M的坐标为;(2).【解析】【分析】(1)利用斜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即可计算出;(2)设圆心C为,半径为r,根据条件可计算出.【详解】(1)由点和,得,直线AB的斜率为1,AB的中点M的坐标为;(2)设圆心C为,半径为r,圆心在直线上,则点C为,由题意可得,即,解得,.圆C的标准方程为.【点睛】本题考
11、查两点求斜率和中点坐标,考查圆的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18. 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且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利用首项和公差表示数列的项,利已知三项成等比列方程求出公差,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由于适合使用分组求和,所以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的和,注意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的使用.试题解析:(1)设数列公差为 成等比数列(舍)或.(2)令.【点睛】本题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综合题,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利用首项和公差表示数列的项,利
12、已知三项成等比列方程求出公差,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由于适合使用分组求和,所以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的和,注意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的使用.19. 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若将函数图象上每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求在区间上的值域.【答案】(1);(2).【解析】【分析】(1)对化简,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从而求出最小正周期;(2)将函数的图象变换后得到函数的图象,进一步求出值域.【详解】(1)函数,故它的最小正周期为.(2)若将函数的图象上每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
13、图象.在区间上,故在区间上的值域为.【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及图像的变换,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20.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先由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再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平面,则,再由ABAD及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AD平面ABC,即可得ADAC试题解析:证明:(1)在平面内,因为ABA
14、D,所以.又因为平面ABC,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平面BCD=BD, 平面BCD,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 .又ABAD,平面A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21. 已知平面内两点(1)求的中垂线方程;(2)求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程;(3)一束光线从点射向(2)中的直线,若反射光线过点,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答案
15、】(1);(2);(3).【解析】【分析】(1)先求的中点坐标为,利用两直线垂直,则,再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即可;(2)利用两直线平行,则,再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即可;(3)先利用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求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中点在直线上,则斜率乘积为 1,联立方程可解,再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即可.【详解】(1),的中点坐标为,的中垂线斜率为,由点斜式可得,的中垂线方程为;(2)由点斜式,直线的方程,(3)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解得,由点斜式可得,整理得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2. 已知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1)求实数的值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2)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6、【答案】(1),单调递减(2).【解析】分析:(1)由奇函数可得,解得,经检验,当时,函数为奇函数;设且,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可证明,从而可得结果;(2)结合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可得,当时,不等式恒成立,等价于对恒成立,换元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1)解法一: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解得.经检验,当时,函数为奇函数,即所求实数的值为. ,在上恒成立,所以是上的减函数.解法二: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解得.经检验,当时,函数为奇函数,即所求实数的值为.设且,则,即,所以是上的减函数.(2)由,可得.是上的奇函数,又是上的减函数,所以对恒成立,令,对恒成立,令,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属于中档题.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主要方法有两个,一是利用:(1)奇函数由 恒成立求解,(2)偶函数由 恒成立求解;二是利用特殊值:奇函数一般由 求解,偶函数一般由求解,用特殊法求解参数后,一定要注意验证奇偶性.-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