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244.50KB ,
资源ID:8456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56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语文第I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强力意志,德文原文是derWillezurMacht。其中,Macht为力量之义,但这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强大的力量,因强大而有了支配力、统治力、影响力。介词zur为追求、趋向之义。直译应是“求强大力量的意志”、“强化力量的意志”。译作“权力意志”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正确理解“权力”的广义含义。强力意志说不但是反对达尔文主义的,而且也是、毋宁说首先是反对叔本华哲学的。在叔本华那里,生命意志是一种盲目的应当灭寂的力量。尼采认为,这既误解了生命的性质,也误解了意志的性质。首先,生命是“必须不断

2、自我超越的东西”。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而要不断向上,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求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这就是扩展和享受自身所蕴含的力量,藉此它克服了自身的限制。叔本华停留在生命本身,不能为它指出一个高于它的依据,所以得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悲观结论。“依生存意志的教条去寻找真理必然落空,这种意志是没有的!因为不存在者,便不能有愿望;已在生存中者,又岂能向生存有愿望!只是凡有生命之处,便也有意志,然而不是求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强力的意志!”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对于力量之强大的渴求恰恰表现了生命永不枯竭的本性,所以尼采称强力意志为“永不枯竭的增殖着

3、的生命意志”,并认为它是“生命的核心”。其次,意志就是支配,“在意志的每个动作中都有一个支配着的思想”,而这意味着意志本身即是内在的强力,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求强力”不是意志的附属物,不是从外面给意志设定的目标,而是意志的本质之所在。在尼采看来,意志不同于纯粹欲望,后者只是意志的损耗。叔本华恰恰混淆了两者,所以才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一种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的意志完全是自相矛盾,无异于说意志不是意志。由此可见,强力意志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说明。在他看来,求力量之增强既是生命的本质,又是意志的本质,从而也是生命意志的本质。通过这一说明,尼采为在

4、叔本华那里无目的无意义的生命意志确定了目的和意义。强力意志概念在尼采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一方面,它获得了本体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把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归结为强力意志。“把存在性质的印记打在生成之上这就是最高的强力意志。”“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另一方面,它获得了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衡量人类的一切精神文化价值,把真、善、美的评价都看作强力意志的产物。(摘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强力意志”这一概念乃尼采首创,也可当作“权力意志”来理解,指权势、权术、政治野心等强大的力量。B

5、. 强力意志说反对达尔文主义和叔本华哲学,叔本华的学说停留在生命本身,而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C. 尼采认为,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它的本质就是“求强力”,即其本身就是内在的强力,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D. 叔本华理解的意志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这完全自相矛盾,等于否定了意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提出“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再探讨生命、意志的性质,最后总结强力意志概念的意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B. 围绕着尼采认为叔本华误解了生命的性质和意志的性质这一论点,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从生命和意志两方面展开议论。C. 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类

6、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详尽地阐述了“强力意志”这一概念。D. 通过对“强力意志”“生命”“意志”等概念的剖析,文章得出了强力意志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说明的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本华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并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而尼采为生命意志确定了目的和意义,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B. 尼采认为,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意志。这种意志追求的并非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超越自身的强力。C. 因为叔本华混淆了意志和纯粹欲望这两个概念,因此得出了意志不是意志的结论。D. 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在尼采那里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7、与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可见它在尼采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强力意志这一概念乃尼采首创”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到“强力意志”是尼采首创,并且这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权势、权术、政治野心等”,原文说的是“要正确理解权力的广义含义”,曲解原文。B项,“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说法错误,原文为“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得以

8、超越自身的强力”,即尼采的学说追求的是超越生命自身,不等于已经超越了,混淆已然和未然。C项,“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说法偷换概念,原文为“意志与纯粹欲望不同”。另外,“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说法也不正确,原文是“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文章第三、四段运用了对

9、比论证的方法,全文都没有使用类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说法错误,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各有特点,文章并没有比较二者高下,不能得出尼采哲学更高明的结论。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

10、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11、“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母 亲 (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

12、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 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

13、,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

14、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

15、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 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

16、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听

17、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在饥饿缠绕的苦难岁月里母亲的勤劳、朴实与坚韧。B. 这篇散文与传统的叙写母亲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一样,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全文主要赞美了作者母亲的勤劳乐观和坚韧。C.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D. 文中“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苦难也要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

18、尊重也是文学5. 请简要分析文章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6. 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答案】4. B 5. (1)母亲勤劳能干,如:在艰难的岁月,母亲捶打野菜。(2)母亲乐观开朗,如:在辛苦劳作时,母亲哼唱小曲。(3)母亲坚韧顽强。如:在最绝望的时候,母亲安慰我:“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6. 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

19、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理解错误,这篇散文从传统类的叙写母亲及母子亲情

20、之外拓开一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并且把这种感情上升为作者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崇拜,珍惜,尊重与热爱,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母性意识与生命意识。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散文中人物形象能力。赏析散文中人物形象,和小说中赏析人物形象一样,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特点,只需从文中找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即可。比如:第一段文字

21、就体现了母亲勤劳能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母亲乐观开朗;“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体现母亲坚韧顽强。注意题干要求举例说明,答出母亲形象特点后,一定列举出能体现该形象特点的事例。【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所谓探究能力,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既然是探究题目,探究结论就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要敢于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答题时,通俗全

22、文,找出文章相关内容,然后从内容、结构、主旨表达等角度分析。作者写以色列老太太是在文章的第五、六两段,从她的身上作者看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写父亲和爷爷主要在文章的第七段,父亲和爷爷不让“我”为了吃豆饼而学狗叫,教育“我”“人应该有骨气”“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以色列老太太、父亲、爷爷都是普通人,他们和母亲一样,都是为了表现一个主题,体现了散文结构上的特点。从主题表达来看,作者写这三个人物,一面衬托了母亲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母亲身上的品质不是只有母亲一个人具备,是文章由单纯讴歌母亲升华为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使小说主题得到了升华。【点睛】散文类文章解答人物形象赏析题和小说类洗人物形象

23、题一样,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文章中

24、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

25、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材料二: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摘自知识产权发布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

26、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

27、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7. 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

28、7%。C. 2012年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

29、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9.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答案】7. B 8. C 9. 相关方:高校;企业;政府。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完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的转化资金;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解析】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

30、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7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

31、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B项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D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可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用。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

32、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金人入侵,杀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徒祝进、王在去为盗,犯随、郢、复等州。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还。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父老请规摄守事。规遣射士张立率兵讨进,却之。既而在复与进合,以炮石鹅车攻城东,规连战败之,二人惧,引众去。建炎元年,除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以步骑数万薄城,阳称受诏招,规登城视其营垒,曰:“此诈也。”亟为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与群盗杨进相持十八日,进技穷,以百人自卫,抵濠上求和。规出城与交臂语,进感之,折箭为誓而去。董平引众窥城

33、,遣其党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犒,规斩进,授居正兵为前锋,大破之。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会刘锜领兵赴京留守过郡境,规出迎,坐未定,传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锜城中有粟数万斛,勉同为死守计。相与登城区画,分命诸将守四门,且明斥候,募土人乡导间谍。布设粗毕,金游骑已薄城矣。既至,金龙虎大王者提重兵踵至,规躬擐甲胄,与锜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之,稍引退,复以步兵邀击,溺于河者甚众。规曰:“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锜然之,果劫中其寨,歼其兵甚众。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既至,疾作。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34、语毕而卒,年七十。赠右正议大夫。有攻守方略传于世。 (摘自宋史陈规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B. 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C. 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D. 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11.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人”,也叫“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国号为“大

35、金”,曾于靖康年间攻入开封,灭掉北宋王朝。B.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C. “州”“府”, 行政区划的名称。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D. “斛”,是古代容积单位,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宋朝开始,改为一斛为五斗,即一石为两斛。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规以保护国家为己任,靖康末,金兵入侵,当时陈规为县令,却带兵勤王,后来在返回途中率众守德安,击败金兵。B. 陈规讲究策略,杨进攻打德安,与陈规相持,后受到陈规感动离去,李居正、黄进进城求粮,陈规杀一人,用一人,打败董平。

36、C. 陈规未雨绸缪,金人归还河南地,陈规知顺昌府提前修葺城墙,找回流亡的百姓,建立保伍制度。D. 陈规身先士卒,在守顺昌时亲自登城区画,后又亲自披挂上阵,使金兵退却,又率兵截击,使金兵伤亡惨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敌人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2)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东部边

37、境,您知道是困难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原句翻译为:皇帝下诏命令修缮郡城,陈规抱病在床,官吏抱着文书进入卧室, 陈规吃力地支撑起身体说:“军事上的事,由机宜负责;郡城中的事,由通判负责。”根据文意,“吏”作“抱文书入卧内”的主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排除答案A、D;“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从结构上看,应该是两个并列的分句,“郡城”前应该断开,且“帅事”和“郡城”分别作这两个分句的主语,而谓语分别由两个主谓短语“机宜董之”“通判董之”充当,“机宜”和“通判”前要断开,排除答案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一个皇

38、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表述错误。通常状态下,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时期,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能力。A 项,“后来在返回途中率众守德安,击败金兵”表述错误。根据原文,“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二人惧,引众去”可知, 陈规在返回途中击退的是“祝进、王在”,不是金兵。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出奇,想方设法;不若,不如;斫,攻击;锐,锐气。(2)烦,麻烦,给某人添麻烦;越国,越过别的国家(此处指晋国);鄙,把当作边境;远,远方的国家(此

39、处指郑国)。参考译文: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考中明法科。靖康末年,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作贼,侵犯随、郢、复等州。陈规任安陆县令,率勤王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恰逢祝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暂摄守城事。陈规派遣射士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他击退。不久王在又与祝进会合,用炮石鹅车进攻城东门,陈规连续将他们击败,两人害怕,率众逃走。建炎元年(1127),陈规任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观察他们的营垒说:“这是欺骗我。”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

40、击败。合群盗杨进相持十八天,杨进无计可施,用一百人自卫,抵达城濠求和。陈规出城同他握手而谈,杨进深受感动,折箭立誓而去。董平率众窥视城池,派其党羽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粮,陈规斩杀黄进,以李居正兵为前锋,大破董平。金朝归还河南地区,陈规改知顺昌府,修缮城墙,招集流亡,建立保伍制度。恰逢刘锜率兵赴东京任留守经过顺昌境内,陈规出迎,坐没安定,传说金军已进入东京,即告诉刘锜城中有粮数万斛,勉励一同做死守顺昌的打算。两人一同登城布置,分别命众将守卫四门,并明确侦察,召募当地人为向导间谍。布置大体完毕,金军游骑已逼近顺昌。接着,金龙虎大王又率重兵跟着来到,陈规身穿甲胄,同刘锜一起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击金军,

41、金军稍稍后退,又用步兵邀击,金军落于河中溺死的很多。陈规说 :“敌人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刘锜派兵出击,果然劫中敌营,歼灭敌兵甚多。调任庐州兼淮西安抚使,到任后,生病。皇帝下诏命令修缮郡城,陈规抱病在床,官吏抱着文书进入卧室, 陈规吃力地支撑起身体说:“军事上的事,由机宜负责;郡城中的事,由通判负责。”说完去世,时年七十岁,赠右正议大夫。著有攻守方略流传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公安县怀古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

42、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 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D.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15.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了对古人(吕蒙、刘备

43、)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A项,“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项,“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D项,“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应为“眼前实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中,首联叙写“营”“城”,表达对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颈联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作者心存向往;尾联“长啸一含情”表现诗人一腔热血却无

44、法报效祖国,仰天长啸,徒有无奈伤悲。综合来看,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语录中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2)己亥杂诗中诗人借比喻传达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3)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写照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落红不是无情物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5). 马作的卢飞快 (6). 弓如霹雳弦惊【解析】【详解】

45、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小题1要注意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理解,对应起来并不难,要注意填写句的前后关系,不可颠倒;小题2要注意理解填写句的比喻义,同时不要将“落红”误写为“落花”;小题3要抓住关键信息“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还要注意难写字“霹雳”的写法。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

46、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換班的惊人奇迹。如此超级新好爸爸,( ),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耳熟能详 鹣鲽情深 盼子心切 丧子之痛B. 耳熟能详 比翼双飞 喧宾夺主 丧子之痛C. 深入人心 比翼双飞 盼子心切 切肤之痛D. 深入人心 鹣鲽情深 喧宾夺主 切肤之痛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B. 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C.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

47、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D. 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B. 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C. 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D. 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答案】17. A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这里是说对

48、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所以选用成语“耳熟能详”。排除CD两项;第二处,鹣鲽情深:侧重强调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比翼双飞:侧重强调夫妻之间相伴不离。根据横线后“相处融洽”,可知这里是强调企鹅夫妇之间感情的深厚,选用成语“鹣鲽情深”。排除B项;第三处,盼子心切:盼望见到孩子心情十分迫切。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根据后文“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选用“盼子心切”更适合。第四空,丧子之痛:指失去孩子的痛苦。切肤之痛:亲身经受的痛苦(强调“亲身经受”),比喻感受深切。根据横线前“未出生便夭折”,选用成语“丧子之痛”。故选A。

49、【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题干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划线句子“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換班的惊人奇迹”,“经过里”,句式杂糅,是“经过”和“在里”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还有“创下”与“奇迹”搭配不当,可把“奇迹”改成“记录”。故选B。【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结合所要补写句子上下文,也就句子所在的语境进行。本题,注意首先要保持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然后注意语意的准确性。根据括号前后句子“如此超级新好爸爸”“尝到小企鹅未出生

50、便夭折的丧子之痛”,判断所要填写的句子的主语是“超级新好爸爸”,意思是企鹅爸爸如此尽心尽力的孵蛋,却不敌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丧子之痛。根据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排除AC两项。此处是讲述企鹅爸爸敌不过大自然力量,尽心尽力孵蛋,但是小企鹅未出生就死去,并不是说企鹅爸爸被大自然力量彻底打垮。故选D。20.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_【答案】 (1). “教书”改为“从

51、教”; (2). “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3). “惠赠”改为“奉上”“奉送” 或“敬赠”; (4). “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5). “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

52、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或“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或“将临”。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弄懂语言场合。题干指出这是一封信,就已经在暗示应使用书面语体,加之信一开头使用的“获悉”一词,更明确交代所用语体。又由“隆重庆贺先生”一语可知这是一封写给尊长的信,更明确信中应对对方使用敬词,对己方使用谦辞。根据这个标准,在信中不难找出答案。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53、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小龙虾在被污染的水体里能够活下来, _ 。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小龙虾 能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到体外。这种耗费能量的过程, _。其实它们最 喜欢干净水体和新鲜食物,这样才会个头大,繁殖多。市面上的小龙虾,就基本是个大且肉厚的。国内小龙 虾出口量很大,能够通过国外的食品检验关。因此, _,小龙虾是可以食用 的。【答案】 (1). 要得益于它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 (2). 使得小龙虾长肉少,繁殖率低 (3). 不用担心毒素的危害【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54、,首先要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然后结合横线前后的内容来确定拟写句子的句式和内容要点。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小龙虾在被污染的水体里能够活下来”,此处应是解释能够活下来的原因,再结合后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以知道,此处应围绕小龙虾“排毒减毒”进行拟写;第二处,前面说“这种耗费能量的过程”,此处应是这一过程的结果,再结合后面“其实它们最喜欢这样才会个头大,繁殖多”可知,此处应围绕小龙虾“长肉少,繁殖率低”进行拟写;第三处,“因此”表明是由上文得出的结论,后面说“小龙虾是可以食用的”,可见此处应是说小龙虾可以食用的原因,再结合前面对小龙虾排毒减毒的说明可知,此处应是说不用担心毒素的危害。四、写作(6

55、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在救援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

56、网友议论与谩骂。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真相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真相。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十五条人命,带来的教训足够深刻了公交车坐过了站,小事。因为这样的小事,司机跟乘客吵架打斗,竟葬送15条人命。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原因一公布,相信很多人都和岛叔有相同的感受:痛惜。可怜同车另外13人,因为别人的错误,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惨痛的事故,再次彰显了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出门

57、在外,就算不是为了社会大众,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要守规则。什么是规则?规则是协调大家预期,保护大家共同利益的。就算是仇人相见,在公共规则面前,也要一体遵守,不然就是零和博弈。孙子 九地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破坏规则,各行其是、唯我独尊,坐过了站,不是我没注意,而是你没提醒。这样的人是规则的害群之马,是系统的病毒,必须及时处理。危害公共安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很清楚:如果公交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受到攻击,造成车祸,伤及他人的,肇事可以会被追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照刑法第114条和刑法第115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

58、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前两天,北京一名女乘客因坐过站后要求司机停车被拒,抄起整箱牛奶,多次砸向司机,致使公交车与小轿车发生剐蹭,酿成险情。目前,嫌疑人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丰台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2016 年 9 月,浙江丽水一女士因 1 块钱怒打公交车司机,换来 12 万赔偿,再加3年大牢。公交车上写的“不要和司机闲谈”不是轻飘飘一句话,而是和全车人的生命安全挂钩。闲谈是最轻的危害,吵架、辱骂,甚至动手,这样的任性举动,人人得而诛之。有网友贴出视频,有人在公交车上拽司机方向盘,被其他乘客一脚踹

59、老实了。所以有时候,当恶事发生时,遇警察等公权力不在场,这类一脚飞踹,不妨看作是见义勇为,因为它很可能保全的是整车人的性命。应予鼓励。人生来都是社会的动物,有社会,便有规则,再任性,再冲动,也要学会在规则面前低头,这是基本的公共道德。遇到破坏公共规则的行为,警察要管,普通人不妨也要挺身上前,要保卫我们的社会规则。同时,这类恶意袭击公交司机威胁其他乘客人身安全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严惩,而且要广而告之,使更多人明规则、知底线。最后,给那些遇事只想自己、不顾其他的人送上“三知”。知进退。明了轻重缓急,“进所当进、止所当止、退所当退”,一切要以规则为准绳。知己责。经济越发展,群己界限问题越突出。自己的

60、行为边界在哪里?责任边界在哪里?需时时照顾到其他人的利益关切。知轻重。人生在世,什么重要,什么次要,千万不可糊涂。不光当事人要头脑清楚,旁观者也得有担当。公共安全,需要共同维护,如果袖手旁观,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时事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对于刘某:刘某不顾规则,强行要求停车。要求没得到满足便辱骂和行动攻击,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危险方法致多人死亡,触犯刑法。生活中

61、,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大灾难,而是我们不善自控的性情。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冲动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在涉及到公众及个人安全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激动,更不能做蠢事,不妨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时间。否则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对于司机: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司机冉某与乘客争吵、互殴,为个人荣辱不顾全车乘员安危,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规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并涉嫌违法。作为司机要时刻将行车安全和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遵守交通法规,集中精力,不要分心。行车过程中如遇乘客无理取闹,要保持冷静,牢记安全驾驶操作规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车并报警。切勿因一时冲动

62、导致车辆失控发生悲剧。对于乘客:公交车上,全车人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任事态升级,当灾难来临时,谁都逃不掉。特定环境下,沉默并不是金,该说不时不说不,该出手时不出手,沉默可能就是陪葬!乘坐公交、客车外出,要遵守秩序,文明乘车。发生坐过站等情况,请在下一站下车,切勿提出无理要求。若遇个别乘客无理取闹、干扰司机安全驾驶,不要做“旁观者”,要联起手来,敢“管闲事”,及时制止闹事人员。这不仅是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为全车乘客生命安全负责。对于网友:事故发生时,部分自媒体和“看客”抱着投机目的和“看热闹”的心态,不顾事实真相,没有深入调查,炮制出一个个吸睛言论。“避让论”“K歌疲

63、劳论”一时甚嚣尘上,这些带有主观偏见和恶意诽谤的言论无疑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伤害。在网络舆论自由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除了不造谣,不传谣,还要学会辨别消息真伪。真相未明时,我们应多些耐心,多些冷静,多些定力,给调查真相留出足够时间,帮调查人员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别让谣言替代事实,别让主观影响客观。对于相关部门:从相关权威部门及时辟谣,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角度作文亦可。立意角度:1、要有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2、冲动是魔鬼,学会控制情绪,做事要冷静;3、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忌冷漠;4、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静待事实真相;5、相关部门的职能与

64、责任。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