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现代世界部分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548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现代世界部分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现代世界部分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现代世界部分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现代世界部分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现代世界部分第一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但发展不充分;(2)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布尔什维党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4)导火线:一战的失利激化国内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推翻沙皇)。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2)四月提纲:任务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过渡到社会主义

2、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3)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3、意义:国内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世界意义-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二、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帝国主义武

3、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势力叛乱(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额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实际上是无偿上交国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工业-工业国有化;流通-实物配给制,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3)评价: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财力、物力,保证了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挫伤了农民积极性,造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认识-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严酷战争)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是在否定商品、货币、市场关系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2、新经济政策:(1921.3-1928)(1)实施的必要性:国

4、内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俄共领导人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不满;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主要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租借制、租让制);流通-实行商品贸易,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按劳计酬的工资制。(3)评价:调动了人民积极性,使经济得到恢复,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认识-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并运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三、“斯大林

5、模式”: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外部);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制约(内部);斯大林的个人因素。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表现:经济-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施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政治-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3、评价:功绩-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全盘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6、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认识: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也是不利的。四、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内容:经济-农业(重点):改变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剌激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恳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工业:扩大地方权力。政治-开展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苏共二十大)。2、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

7、探索性和开创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1、内容:经济上-制定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治上-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2、后果: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内部发生严重分歧,政治经济形式恶化,逐渐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五、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2、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