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有学者评论道:“他在人类动力技术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界的地位。”材料中的“他”是()A纽可门B.瓦特 C阿克莱特D.史蒂芬孙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动力技术史”。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蒸汽机作为动力适应了不同工厂的需要,解决了工业革命中动力不足的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B项正确。答案:B2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A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解析:世界博览会
2、主要是展示世界文明发展程度及预示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盛会。19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主要是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B3. “1782年,瓦特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企业家在选择厂址时就有了更大的余地。”企业家之所以“有了更大的余地”是因为改良蒸汽机的应用()A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B扩大了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C使更多工业部门在某些区域相对集中 D可以使工厂远离原料产地解析:在蒸汽动力被广泛应用之前,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自然力。蒸汽动力的应用,使工厂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企业主可以把厂址选择在原料产地、交通便利的地方。故选A项。
3、答案:A4“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A飞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汽船的发明D火车的发明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即火车。A、C两项是美国人发明的,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德国人发明,故排除。答案:D5下图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步做出开创性贡献。这位科学家来自()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解析:由图可知,这是验证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电磁感应现象是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4、发现的,D项符合题意。答案:D61873年在维也纳工业展览会上,格拉姆展出了几种发电机。由于疏忽,他把一对电线接到另一台正在运转的发电机上,导致这台发电机倒转。由此,格拉姆电动机问世了。格拉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证明了()A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毫无关联的B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C发明创造无须科学理论指导D科技发明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格拉姆电动机的问世充满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是格拉姆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必然结果,故选B。答案:B7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A经典
5、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解析:注意限制词“始于”。蒸汽机发明以后,煤炭的大量使用,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上升而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8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微博粉丝超过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解析:互联网能够使许多人迅速了解信息,这反映了
6、互联网受众面广,渗透性强。答案:A9观察下列四幅图,它们最能反映()A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大飞跃 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解析:注意题干要求,综合归纳四幅图片反映出来的问题。B、C、D三项都只体现了其中一幅或两幅图的内容。答案:A10对比中美两国三大产业比率图,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中国第一产业比美国更发达 B中国第二产业实力超过美国C美国产业结构较中国更合理 D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相似解析:对比两图可知,中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然都比美国的高,但并不意味着比美国发达,且事实上美国的工农
7、业技术更为发达,A、B错误;中国和美国的产业结构各有优劣,不能说哪国更好些,C错误;影响两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D正确。答案:D11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演讲提纲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比尔盖茨信息技术革命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解析:研究的主题中没有体现科学理论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列举的是历史上杰
8、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重要发明成果推动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家推动科技进程,故C项错误;比尔盖茨是美国人,故D项错误。答案:B12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解析:材料“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其含义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这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理
9、论指导下的技术突破,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答案:B13一部穿越小说中曾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电灯”由此可知()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已经发明了电灯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解析:牛顿身处在17世纪,电的应用在19世纪,故B、C两项不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答案:A14某科技展览馆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主题,绘制了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较全面反映主题内容的一组是()A火车轮船
10、汽车相对论B蒸汽机电报电灯电车C电动机电影电视电脑D飞机电话电报互联网解析:A项中相对论可排除,其他三项没有全面反映主题;B项电灯可排除;C项电影、电视可排除,故本题选D项。答案:D15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时间经济要素的变动公元前4世纪小农经济逐步形成18世纪末工厂出现19世纪末集团公司日益增多20世纪中叶自动控制系统问世A.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C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解析:“劳动工具革新”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排除A项;“生产的社会化”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组织形
11、式的影响,故C项正确;“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答案:C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近代早期1621年,英国数学家根据对数原理发明了对数计算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它一直使用到袖珍电子计算器面世。19世纪前期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此后,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器。19世纪中后期
12、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动进行加减四则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制表机,这台制表机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使预计10年的统计工作仅用1年零7个月就完成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20世纪中期1946年,ENIAC诞生。其特点就是采用电子器件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同以往的计算机相比,ENIAC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21世纪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计算器演变。阐述:古代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计算工具简单,以算筹为主;近代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计算器不断进步,出现对数计算尺,能够运行多种运算;工业革命开展,对计算能力要求的提高,逐渐产生差分机;进入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影响到计算器,出现了电子计算机。综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器逐渐向综合运算发展,运算速度越来越高。注:示例只是一种参考答案,可多视角解读表格信息,提出论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