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90KB ,
资源ID:84499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49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05 离骚——测(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05 离骚——测(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doc

1、(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占据学术主流的是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还认定“他的悲剧也就是楚国和楚国人民的悲剧”。显然,这一时期屈原的形象塑造,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政治伦理化了。在70年代初“评法批儒”运动中,又有人把屈原说成是与儒家相对立的“法家诗人”。8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输入,有人则试图从心理分析的层面透视屈原,说屈原是一个有着幻视、幻听、幻觉、孤独症、自恋症、易装癖的病态狂人。自从“楚辞”诞生以来,

2、在其传播与接受中,屈原形象也处于不断变迁中,后人阅读古代文本所获得的只能是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试图凭借这些并不完整的“碎片”去还原历史,在试图“唤醒”历史生命的过程中,人们必将自己的期待与想望悄然注入其中。因此,被“唤醒”的人物形象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在被“唤醒”人物的历史身影中,闪烁着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西方诠释学重视经典文本与读者之距离,并讲求各种方法克服两者之差距”,“儒家读经传统强调解读者与作者心灵的遥契”,是一种“实践诠释学”,不是或不只是“哲学诠释学”,是一种以经世为本的实践活动。诠释者往往将其诠释行为的目标指向人,以还原作者的意图为途径力图还原作者的历史形象,作为自

3、己修炼和实践的榜样和目标。例如,在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从孔子开始,便以其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经典是时空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反复考验、被反复选择和确认的产物”。对儒家经典之类“神圣性经典”进行诠释往往不是读者的个体行为,而主要是国家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而不在个人。这种诠释比较程式化,具有封闭性,而且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甚至消亡,对这种经典的诠释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经典甚至失去其经典地位。但是,楚辞不是这种“神圣性经典”,这有利于诠释者个体的参与,其作为经典在历史中形成的普世价值对诠释者的约束力相对于“神圣性经典”而言比较小,诠释者所处

4、的时空特性,如学术思想、政治际遇、文化心态、个性气质等,便具备更大的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正因为如此,魏学渠在其为明代李陈玉楚辞笺注所作的序中指出:“贞人谊士,读其词而感之,所为传注笺疏,岂徒合文义云耳,将以明其志,感其遇,恻怆悲思,结撰变化。”在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士人际遇较为动荡之时,对楚辞的诠释往往就更热烈,更丰富多彩。 (摘编自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50年代,新兴阶级为达到政治企图,将屈原政治伦理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B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主流观点是:屈原的人生史是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C20世纪70年代初,

5、在“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人把屈原看成与儒家对立的法家诗人。D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企图”有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试图凭借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去还原历史,其中必然包含着大量虚拟猜想的成分。B被“唤醒”的历史人物形象既源于古代文本,又结合当下需求,含有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C“西方诠释学”与“儒家读经传统”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诠释学”,而不是“哲学诠释学”。D“实践诠释学”是一种以参与政治以达到天下

6、治平为根本的实践活动,诠释目标往往指向人。【答案】C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可以看出,自从孔子开始,诠释者往往将他们各自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B因为“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不在个人,所以这种诠释或许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经典可能会失去其经典地位。C因为楚辞不是依靠国家权力诠释的“神圣性经典”,利于个体诠释,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具备更大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D在学术思想活跃、士人际遇极为动荡时,对楚辞的热烈诠释,实际是诠释者探求理想、释放焦虑、自我确证和

7、批判的心理历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极为”、“实际是诠释者的心理历程”有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8、,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

9、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

10、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伐其功 伐:夸耀B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C赵不内 内:通“纳”,接纳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害”是“嫉妒”的意思。“争宠而心害其能”是“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娴于辞令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因谗之曰 不如因善遇之C信而见疑 青,取之于

11、蓝,而青于蓝D遂自投汩罗以死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4分)(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分)【答案】(1)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自己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境困窘啊。(2)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

12、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

13、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在解答是应重点关注“正”、“直”、“穷”、 “被”、“颜色”、“形容”等字。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7文章倒数第二段详细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答案】对屈原志洁行廉(不肯同流合污,宁死也要保持自己高洁)人格的颂扬之情;对黑暗势力迫害忠良的愤慨之情;对世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痛惜与批判之情。【答出三种情感中任一点得2分,共4分。只有表情感基调的词没有具体内容,则该点只得1分。】【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

14、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于是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

15、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啊。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终去了。进入武关后,秦

16、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他)。(他)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了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导致怀王)未回来;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自己)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而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有一天能觉悟,楚国坏的习俗有一天能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一篇作品(离骚)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令尹子兰听说了屈原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

17、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又把屈原放逐出去。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我)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

18、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爱好文学并且凭借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却)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国。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21分)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

19、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

20、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

21、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

22、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

23、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9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1)屈原殉国之处。(2)忧国忧民的精神寄托。(3)忧国忧民的苦难的象征。【解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

24、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行文脉络的梳理与感情走向的概括能力。要解答本题先要讲懂全文,理出内容层次。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汨罗江畔饮浊水,饮出了苦涩。饮水的目水是为了真切地祭奠屈原,所以饮出了愤世嫉俗,这是由屈原引发的情感(愤世嫉俗)。第二部分,朋友对我行为的不理解引发我的思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忧国忧民之的忧思,更多的人却是明哲保身(如渔翁)。这一总部分中,有一个明显的句子“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由愤怒过

25、渡到惆怅)第三部分,现实中,忧国愤世与全然超脱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到此也就索然了。”索然,有无可奈何之意,作者只好在一方书斋追求精神的解脱。(失望与无奈)另外,考生应注意一点,答案所有词一般在原文可以找到。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案】寓意:1、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2、明哲何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解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26、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答案】AE【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分析能力,其中涉及到语句理解、结构分析、手法赏析、主旨评价等方面,分析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具体分析,进行得出答案。A项错在对内容的篡解和强拉因果关系。原文的意思是泪罗一水作为一种意象在诗歌中流传了两千多年。它的苦涩并不是指水质如何,结合后文,苦涩是因为屈原并着忧国之心的愤世嫉俗。E项是对文章主旨的曲解。作者决定躲进书斋是学习古人“要斫青光写楚辞。”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如屈原一般愤世嫉俗,但心中又放不下对屈原的敬仰,只好在书斋中的精神世界里追求他忧国忧民的境界。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