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川江号子》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495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川江号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川江号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川江号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川江号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能通过意象解读诗歌;2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 3感受生命的律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二、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正确解读意象; 三、学习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整体感知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

2、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作者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此诗的首行,就以“碎裂人心”将川江号子的撼人魂魄的音色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交代号子的“源地”,凸显了号子的陡峭与迅疾。接下来的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接着的三行,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

3、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地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刻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船夫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便自然地转入了“我”的视角。 第二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

4、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诗的最后四行(即第三部分),忽然插入“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问题探究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答:_点拨“川江号子”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容易写成一种应景的咏物诗。这首诗着眼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用力刻画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另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

5、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2如何理解这首诗在当时的特殊处境?答:_点拨联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就会发现,在当时充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它是一个危险的“异类”,连同诗人一起受到了无情的批判。这首诗的遭遇赋予诗以另一层悲壮的情调。诗中“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歌唱的渴望的袒露;“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在渲染千

6、年舟子的亘古孤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痛苦。语言品味 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一、人称的巧妙变换。此诗中先用“你”指称船夫,在诗人与船夫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船夫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二、语词的复沓与对仗。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

7、”,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是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细细品味。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蔡其矫,1918年生于福建晋江园坂。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35年转到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参与“地下救国会”。1938年11月,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次年10月前往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

8、之后任文学系教员,讲授“作家与作品研究”课,受普希金和雨果作品的影响开始写诗。1942年因阅读惠特曼草叶集而受影响,写成肉搏,为成名诗作。1948年秋被调到平山东黄泥中央社会部培训班,1949年4月随中央进入北京。1951年起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教员,1955年冬到海军东海舰队的舟山基地和厦门基地的观通站、海岸炮和炮艇上考察并写作。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回声集,同年秋至次年春跟随南海舰队从厦门到广东旅行,远至西沙群岛。1957年11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专写东海和黄海的诗集涛声集,不久去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挂职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1958年1月出版诗集回声续集。同年被错划为“右派”,于年底回福州,在省文联当专业作家。1979年出版司空图诗品今译,次年起陆续出版诗集祈求双虹生活的歌福建集醉石倾诉等。 川江号子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当时诗人正挂职为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