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2“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3.(2013淮北模拟)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
2、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4.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 “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5.(2013太原模拟)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
3、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6.(2013湖州模拟)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7.“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4、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8.“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问题9.荷兰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亨克扬奥梅尔曾表示,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发展良好,其充满活力的经济和与中国内地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使其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
5、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A.“一国两制”政策得到西方国家认同B.香港经济的发展及与内地联系的密切C.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的基础D.香港回归后未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冲击10.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1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
6、熟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B.C. D.12.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13(2013长沙模拟)1957年4月,毛泽东公开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台湾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意愿。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
7、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这说明1979年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坚持和平统一,不主张使用武力解决B通过国共两党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C主张武力解决,但不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D坚持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4著名诗人余光中1963年在春天,遂想起一诗中写道:“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这首诗()A写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B创作于海协会和海基会接触之后C是海峡两岸缺乏交往的真实描写D是作者对“一国两制”的真诚期盼15巴罗佐表示,澳门经济发展成果突出,可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功例子
8、。澳门取得这一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运用高度自治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澳门发展的大力支持回归祖国是快速发展的政治保障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
9、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8分)材料二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他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2)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他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8分)(3)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4分)14.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的荣与辱、兴与衰,无不同国共两党或亲密相处或怒目相向有关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三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
11、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6分)(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4分)(3)据以上材料谈一谈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10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全完成,国民党在大陆尚有大量的残余势力。D是1954年确立的。2.【解析】选D。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知该宪法是在1949年后颁布的,A、B、C都是
12、共同纲领的内容,体现不出“共同纲领的发展”。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而1954年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3.【解析】选B。从时间来看,1953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口普查可以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恢复国民经济在1952年已经完成,制定民族政策应主要考虑人口的民族构成,可以排除A、C;制定经济计划可以考虑人口,但人口不是影响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排除D。故选B。4.【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1954年一届人大及宪法。A人大制度并非各级人大都实行海选;B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开始当家作主;D说法明显错误。本题选C,一届人大主要功绩为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3、。5.【解析】选A。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53年,材料中提到了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故A最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时间不符,C、D与材料内容不符。6.【解析】选D。由题干中的“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混乱场景。7.【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基层民主发展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8.【解析】选B。由材料中提到的“台湾的现实”等信息,可直接推断出“一国两制”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9.【解析】选B。A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系。B是对材料的准确反映。C是历史原因和客
14、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D的表述不正确,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影响到了香港经济的发展。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台海关系。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其内容是统一中国,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A应是“一国两制”,D应是反分裂国家法。11.【解析】选C。中国政府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的决心未变,只是统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中国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故排除,符合题意;说法明显错误。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图表信息表明,两
15、岸贸易的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而两岸直接“三通”是海峡两岸民心所向、平等协商的结果。故A、B、C结论均与题意不符。13.【解析】选C。题干问的是“1979年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即解放台湾,也就是武力解决,故A错;B是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D是改革开放后的方针。14.【解析】选C。从诗的内容看,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缺乏政治、经济、文化交往。A项发生在1979年1月,B项发生于1992年,D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选C项。15.【解析】选D。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均是澳门取得这一成功的原因。16.【解析】
16、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第(1)题从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重点是第二问,应从民主与专制的实质来分析,不要被材料中的“服从”字眼所迷惑。新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带有明显的集体民主性。第(3)题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答案:(1)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 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8分)(2)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分)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
17、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6分)(3)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4分)17.【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归纳台湾和大陆关系是武力对峙,台湾时刻准备反攻。从材料二可以明确大陆对台的政策是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第(2)题从材料的上下文判断应是“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第(3)题应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民族利益至上,内政与外交等角度来回答。答案:(1)不同:材料一:致力于反攻大陆。材料二:平等协商、和平统一。(6分)(2)平等会谈;(2分)“一国两制”。(2分)(3)两党友好相处,国家完整统一事关国家兴衰;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统一是国家内政,不允许外来势力插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10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