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407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届第二次历史月考试卷第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明朝废除丞相A. B. C. D. 【答案】C【解析】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郡县制为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改变了武官任节度使的传统,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

2、集权,符合题意;明朝废除丞相,丞相的废除,加强了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一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二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本题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即可得出答案。2.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 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 限制了专制皇权,利于民主决策D. 提高了清朝的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A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军机处的设置,标志

3、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错误。题干中说“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说明了行政效率提高,D正确。3.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太尉D. 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御史大夫可以监察百官,是早在秦朝就出现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通判是北宋才出现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尉管理军事,不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监察御史是隋朝时才开始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 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

4、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这反映我国占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 独立发展B. 农牧结合C. 精耕细作D. 自给自足【答案】C【解析】从材料“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可以看出,此时农业领域已经使用草灰做肥料,并懂得深耕、粪种,这种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做法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的特点,但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点睛:材料“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特点。5.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

5、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排除。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6.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

6、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A. 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 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C.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D. 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开放广州管理对外贸易说明A的说法有误;材料看不出对外贸易不断萎缩,C错误;B的说法太过绝对。从唐朝的“市舶使”到清朝的“十三行”说明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广州7.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A. 习惯法B

7、. 公民法C. 万民法D. 十二铜表法【答案】C8. 诗人爱伦坡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希腊、罗马之最光荣、伟大之处在于A. 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文化条件B. 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与法制C. 为后世留下大量经典文学艺术作品D. 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思想武器【答案】B【解析】古希腊的民主政体为后世提供了民主运作方式和罗马法影响后世为近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制先声,故B项正确;A项是意大利资产阶级借助古罗马文化;C项不是最大影响;D是启蒙运动思想。9.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富裕祥

8、和的生活状况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耕田来我织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仙配中的唱词描述的是小农经济。由材料中的“寒窑”可知,农民生活并非富裕,排除。从“你耕田来我织布夫妻恩爱苦也甜”,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小农经济。学生需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10.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

9、(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制天命而用之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 兼相爱、交相利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 11. 17世纪,荷兰政府在很多企业家的慷慨捐助下建立起社会福利

10、制度,大力资助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都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欧洲的科技精英和商人,甚至连土耳其人和美国人也涌入荷兰“淘金”。荷兰政府以上举措的重要条件是A. 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B. 荷兰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 发达的航运业使荷兰商人获利匪浅D. 荷兰打败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说明了政府资金实力的雄厚,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荷兰的造船业和运输业,16世纪,荷兰已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获得“海上马车夫”之称,故A项正确;材料里强调的是荷兰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

11、航运业的发达只是荷兰经济实力强劲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荷兰并没有打败英国确立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12.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价格革命,结果使封建主和下层人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剧增,在金银存量的

12、增加导致通货膨胀。故答案为A项。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不会影响财富的重新分配和阶层分化,排除B项;航运中心的转移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排除C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的上述变化,排除D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价格革命【名师点睛】“地理大发现”引发了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地理大发现之后,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

13、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另一部分是城乡的雇佣工人,他们的工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价格革命还对不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影响。13.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A. 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 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14、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题干中“新航路开辟以来”是解题的关键,题干主要阐述了新航路的影响,即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欧洲逐渐强大,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落后,加剧了欧美与亚非拉之间的差距,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荷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14. 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 全球化趋势

15、出现B. 世界市场的形成C. 殖民扩张的开始D. 资产阶级的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述的19世纪下半叶的产品销路不断扩大,产品的原料产地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出现即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B项正确;AC项出现在15、16世纪;D项错误。点睛:材料“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是解题的关键。15.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 阶级立场不同B. 政治主张的分歧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 社会性质的差异【答案】C【解析】商鞅处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够完善,封建经济有待发展,当时实行重

16、农抑商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巩固统治基础,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而黄宗羲的主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形势,故C项正确;二者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错误;项不是根源;二者社会性质都是封建社会,故项错误。16.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A. 否定了神的存在B. 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C. 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

17、、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普罗泰格拉质疑神的作用,积极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和权威,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质疑神的存在和作用并未明确否定神的存在,B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17.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 神是不存在的,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中心B. 探究人和人类社会C. 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D. “美德即知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比较

18、能力,难度较低,因为其比较的是相同点,这可以采用排除法,只要比较项有一项不符合二者之一即可排除。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18. 下面我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进程正确的是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B. 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D. 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是:象形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A项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题意。19. 中国古代科

19、技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B. 统治者的政策C. 中外文化的交流D. 科学家的奉献精神【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政治经济的需求,所以根本原因为A;BCD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0. 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A. 农业生产B. 奴隶贸易C. 海外殖民D. 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山多、石多,土地

20、贫瘠”,可知希腊不适合农业生产,A错误。奴隶来源一般是战争、债务、外邦奴隶,但奴隶贸易毕竟有限,不是城邦发展的主要依靠,B错误。海外殖民是希腊人为解决人口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相对较短缺的矛盾而采取的政策,但不是城邦发展的主要依靠,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良港,利于航海,盛产橄榄、葡萄等产品,粮食作物较少。为维持生计,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这些产品换回粮食,故选D。21.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雅典政权的控制。这项“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

21、.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答案】C【解析】公民陪审法庭、四百人议事会是梭伦改革时期设立的,A、B错误。五百人议事会设立于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来自于10个地区部落,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势力,C正确。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的是伯利克里,D错误。22.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根本相似点是A. 用法律制度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维护和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C. 以对外扩张土地和掠夺人口为目的D. 给予较多的人以平等的政治权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古罗马的政制也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B项正确;AC项符合古罗马,排除;D项符合雅典的民主

22、制度,排除。23. “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确立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儒家思想,在西汉时确立。因此错误;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因此正确。故选D考点:“百家争鸣”的影响点评:百家争鸣是考查的重点。有关各派的代表人物和学术思想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等需要掌握。24.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汉代中朝的设立唐代节度

23、使的设置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淸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汉代中朝的设立,中朝都是皇帝的亲信,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力,架空丞相领导班子,符合题干意思;唐代节度使的设置,节度使设置目的是加强对边疆的保卫,后来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后果,与题干无关;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从而加强了皇权,符合题意;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其制源于努尔哈赤晚期设立的五大臣议政王佐理国事制度,与题干无关。所以A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名师点睛】君权与相权管理措施比较:汉武帝是

24、采取了中外朝,频繁更换宰相,唐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汉武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太祖: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相权,未知却宰相,后来由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25. 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

25、”是指A. 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B. 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C. 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D. 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改造的结果,顺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AD项是表现,排除;C项错误,新儒学以先秦儒学为基础。26.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 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履至

26、尊而制六合”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各诸侯国建立秦朝。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控制地方采用的是分封制,道路秦朝统一以后,吸取周灭亡的教训,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D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夏朝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开始,排除A。B项中的“封邦建国”是周朝初年的历史特征,不符合材料中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排除。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指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B项为易错项,学生需掌握好材料中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情况应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B项中的封邦建国是西周时期的状态,与题意不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27. 英国

27、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能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该看法体现了A. 重商主义B. 自由主义C. 社会主义D. 民族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中明显是鼓励自由创造财富,属于自由主义思想,故B正确;A是工业革命之前经济思想;C和D与材料中主张不符合。28. 在小说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得城(东京)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风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 宋代夜市繁华B. 宋代市坊已分离C. 都会城市富庶繁华D. 古

28、代贫富差距悬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风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北宋东京城富庶繁华,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夜市繁华,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市坊已分离,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重点也不是古代贫富差距悬殊,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29.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

29、产模式日益完善D.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B符合题意,A项不全面,CD两项与题干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30.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A. 促使分封制度瓦解B. 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C. 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D. 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分析材料可知,从土地归周王所有到土地私有反映的是所有制的变

30、化.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所有制的变化31.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美国宪法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和效果是A. 调和政党矛盾B. 保障司法独立C. 加强中央权力D. 体现限制公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根据分权制衡的原则,美国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因此B符合题意。AD与题干无关;C是通过实行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考点:美国代议制点评:历史事件的目的一般分为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的: 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

31、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王朝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等),在做选择题时,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3、直接目的: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32.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按照财产的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前三个等级可以参

32、选政府官职。这一改革措施A. 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B. 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C. 全面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D. 打破了旧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的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一部分富有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参与了城邦政权,打破了旧贵族对政权的控制,D正确。梭伦改革没有解放所有奴隶,A错误。开创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是伯利克里,B错误。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全面”的表述过于夸大,C错误。33.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

33、”的历史人物分别是:A. 麦哲伦、达伽马B. 哥伦布、达伽马C. 哥伦布、迪亚士D. 迪亚士、麦哲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等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者中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愿望,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伽马34.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

34、【答案】A【解析】从材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种思想是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B项强调无为而治,排除;C项强调严刑峻法,排除;D项与战争有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出。35.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A. 飞梭B. 改良蒸汽机C. 火车机车D. 汽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依据材料“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可知,B项符合题意。

35、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36. 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A. 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B. 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C. 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D. 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垄断组织的产生。依据所学,社会财富集中在工业资产阶级手中是在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出现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控制商品的生产、价格不是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所以应选C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37.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

36、特点的是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 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生产,进行集中的作坊生产,生产规模大,排除A;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排除B;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工艺技术水平最高,排除C;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38. 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的主要原因是A. 殖民扩张

37、的方向相同B. 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C. 扩大市场的需要D. 资本积累的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处于西欧列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故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剧烈,故D项正确。当时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向不同,故A项错误。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应该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排除。扩大市场的需要,也应该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718世纪”。39.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B. 提

38、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 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D.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材料“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反映了工业革命也引发了民生等社会问题,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带来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来。点睛:材料“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引发一些问题。40. 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

39、增加B.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C. 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 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意味着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从而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增加,较好地解释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A正确;B项未能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且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自然经济瓦解,故B错误;获得东方奢侈品渠道阻断,并不足以推动新航路开辟,且并不会导致一般性商品价格猛涨,故C错误;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并不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D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

40、的开辟的背景。第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题(40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年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相当可观,辖属尼德兰、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部分领土,一度曾吞并了葡萄牙成为世界霸主。由于西班牙的物价上涨早于并高于英、法、荷等国,使得西班牙的商人不愿意再致力于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导致西班牙不得不依赖进口其他国家的工业品,甚至把本国生产的工业原料也输往国外。由于价格革命导致西、葡两国的企业主们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加之西、葡两国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人们通常以从事体力劳动为耻辱,结果不仅国内所需要的工业品都依靠从其他国家进口,甚至于殖民地所需要的绝大部

41、分工业品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为了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西班牙消耗了国库的大笔资金。1588年7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彻底击溃。自此西班牙帝国一蹶不振,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也逐渐被英国所取代摘编自张家唐论西班牙帝国衰落与大英帝国崛起的关系材料二英国著名史学家霍金斯指出,在16世纪以前,英国小麦的收获量和种子的平均比值一般为4:1.16世纪后,因采用了圈地制,比值开始上升,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比值为8:1,18世纪又上升为10:1.据统计,1700年一个英国农民可供养非农业人口1.7万人,至1800年增至2.5万人摘编自王乃耀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圈地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

42、在,指出西班牙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与英国一兴一衰的原因。【答案】(1)答:条件:拥有当时先进的远洋航海能力,最早开辟新航路;在美洲占有大量的殖民地,加紧殖民掠夺;西班牙是中央集权国家。(2)西班牙衰落原因:将积累的资本用于消费,而不是扩大再生产;手工业不够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落后的政治制度;英国兴起的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重视资本的原始积累;手工业发达,技术先进;英国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从西班牙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有利条件、西班牙与英国一兴一衰的原因等方面来分析。(1)根据材料“辖属尼德兰、

43、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部分领土”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可以从西班牙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地占有、西班牙的政治制度等方面来分析。(2)从材料“不愿意再致力于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西、葡两国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为了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中可以概括出西班牙衰败的原因。从材料“采用了圈地制,比值开始上升”“1700年一个英国农民可供养非农业人口1.7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英国发展的原因。4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

44、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全球通史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

45、了哪些基本原则?(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答:优越性: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答:原则: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等。(3)答:教材【解析】(1)从材料“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中可以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2)从材料“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中可以归纳出罗马法的基本原则。(3)从材料“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为欧美资

46、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与胜利后制定的法律,大都继承罗马法中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为各国立法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法国民法典源自罗马法;不列颠法系汲取了其内容;有的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都源于罗马法;在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制定法律文件的过程中,“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发展了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

47、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总结布什在国庆演说材料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请回答:(1)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

48、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势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1)答:进程: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2)答:“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政府的首脑,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趋势:政治民主化。(3)答:影响: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国积极对外扩张,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解析

49、】(1)“光荣革命”之后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是政治权力转移的第一步。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完成了权力分配问题第二部。两党制的发展促进了政权的活跃和先进,到了1832年,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2)“笼子”根据材料来说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也就是说通过“笼子”达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措施:实行三权分立具体体现在1787年宪法上对总统、最高法院以及国会权力的分配。趋势:总体来说政治发展的趋势都是向着民主化发展。(3)从材料给出的内容看,关键词有“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由此可以得出德国虽然受到资本主义影响,但是依旧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德国积极对外扩张,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