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1.50KB ,
资源ID:84374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37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清朝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由此可知盟旗制度( )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A.B.C.D.2.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禔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作为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D.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2、3.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

3、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5.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6.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7.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康、

4、雍之际,全国垦田数字已超过明朝后期水平。雍、乾两朝,随着边疆和山区的开发,垦田数字继续上升。乾隆末年,人口突破三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 )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粮食产量的不断攀升D.贫富分化日益严重8.标志着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的是( )A.册封达赖喇嘛B.派遣驻藏大臣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9.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主要意义是( )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C.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理10.据载,从1748年始,

5、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B.避免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11.康熙曾说:我的伟大事业终于完成了。在这两年中,我栉风沐雨,三次穿越沙漠追击敌人连续的追击,加之百分之百的艰辛,才有了今天的胜利。这里的“胜利”是指( )A.清剿明朝残余B.派兵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入侵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2.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俄雅克萨之战C.中俄瑷珲条约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3.阅读下列材

6、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材料二 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

7、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

8、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

9、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逐步改造蒙古社会”“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可知正确,根据“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可知正确,由此排除C项。根据“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可知正确,由此排除A项和B项,选D。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嫡长子胤禔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作为继承人”表明皇帝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开始突破传统,根据

10、自己意愿加以选择,皇权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皇帝立嗣问题,故B项错误;否认嫡长子继承制只是手段、表象,实质是专制皇权发展的体现,故C项错误;D项是现象而不是实质,由此排除。3.答案:C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度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故A项错误;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对台湾移民不是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向台湾移民有利于台湾开发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推动台湾地区对中央政府、中华民族的认同,故选C项。第二次没有涉及西方殖民问题,由此排除D项。4.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摩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反映A、C、D项说法。

11、5.答案:A解析:根据“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可知徐中约强调皇权专制暗含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着重强调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赞扬康乾盛世,故B项错误;材料从制度层面分析统治危机,未突出皇帝个人因素,故排除C项。D项“晚清”时间与材料不符。6.答案:B解析:通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结合所学知识,密折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外人无从得知,故B项正确;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不对应,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

12、力机关,总揽军、政大权,与材料所述不符,由此排除D项。7.答案:B解析:人口增多的直接影响是劳动力的增加,但劳动力增加未必劳动效率就高,由此排除A项;口的急剧增加会导致大量粮食的消耗,粮食产量无法由材料得出,由此排除C项。人口增长和贫富分化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由此排除D项。8.答案:B解析:册封达赖和班禅从此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册封的制度,由此排除A项和D项。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是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权,由此排除C项。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9.答案:D解析:清政府是从

13、郑氏后裔手中接手台湾,由此排除A项。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与题意无关,由此排除B项。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由此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从“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可知皇帝可以直接了解中央和地方的政情,这就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正确。人治社会不可能避免决策失误,由此排除B项。奏折制度使得皇帝能够广泛地获取信息,但无法确保政治清明,由此排除C项。上奏折的不仅有中央官员,还有地方官员,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削弱了中枢权力,由此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从“穿越沙漠”可知与新疆相关,由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12.

14、答案:A解析:中俄雅克萨之战后清政府迫使俄国同意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故A项正确。13.答案:(1)高度保密;授予的范围逐渐扩大;密折内容要明确,一事一奏;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可随时、随事上奏;没有时间和数量限制。(2)削弱了封疆大吏和内阁的职权,加强了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使皇权大大加强。扩展了获取政治情报的渠道,为其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取消中间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

15、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即可概括特点。(2)根据材料信息“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可以分析作用。 14.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台湾的反侵略斗争。(1)第一小问历史背景,结合材料时间17世纪,从西方和中国两个角度分析,西方方面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尤其是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在巨大利益刺激下列强进行殖民战争,从中国角度来看,主要是当时中国国内经历明清朝代更替,政局动荡。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荷兰侵台的目的是发展对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扩张,并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结合材料,可以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等方面进行归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