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世铿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激素、抗体、载体B抗体、载体、酶C载体、抗体、酶D维生素、载体、抗体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3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BCD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
3、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6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 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只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Pg Pn R X含量(mg/L) A 15.9 2.8 13 1 3.4 B 870.7 369.4 501.3 0
4、.037 C 1.9 0.8 1 1 30.0 D 79.2 28.9 50.3 0.39 E 74.7 23.0 51.7 0.35 F 211.5 20.1 191.4 0.81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上表所示的A、B、C、D、E、F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B的生理活动后,进人生物群落C能量从第2营养级传递到第3营养级的效率是10.33%D调查表明,C中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最高,原因是污染物X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和排出,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积累)作用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6分)7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5、(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 是(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的生长素浓度应为8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
6、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1和3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引起的(2)根据1和2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有关(3)根据4和1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4)根据5和6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9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
7、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10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
8、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
9、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和,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填字母)(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kJ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世铿中学高二(上)第三
10、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激素、抗体、载体B抗体、载体、酶C载体、抗体、酶D维生素、载体、抗体【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分析】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蛋白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蛋白质还具有运输功能、催化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免疫功能等【解答】解:由题图可知,X与Y结合后,X进入细胞,Y起载体作用;X与Y结合后,X被消灭,X可能是抗原,Y是抗体,起免疫作用;X与Y结合后,X变成其他物质,该过程中Y起催化X形
11、成C的反应,Y起催化作用,Y属于酶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功能,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蛋白质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
12、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
13、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J型曲线与S型曲线间差值表示环境阻力,即被淘汰的个体数,正确;a种群数
14、量无限增加,表示“J”型曲线,b曲线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正确;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正确;K值表示该环境下对于该种生物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当环境条件改变时K值会发生波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J型曲线和S型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
15、度起抑制作用;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解答】解:A、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B、成熟茎韧皮部的筛管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C、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C错误;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
16、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
17、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解答】解:A、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由于灌木高大,能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因此演替过程中发生草本植物变为灌木的阶段,B正确;C、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正确;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概念和原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F为分解者
18、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 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只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Pg Pn R X含量(mg/L) A 15.9 2.8 13 1 3.4 B 870.7 369.4 501.3 0.037 C 1.9 0.8 1 1 30.0 D 79.2 28.9 50.3 0.39 E 74.7 23.0 51.7 0.35 F 211.5 20.1 191.4 0.81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上表所示的A、B、C、D、E、F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
19、能量可以通过表中B的生理活动后,进人生物群落C能量从第2营养级传递到第3营养级的效率是10.33%D调查表明,C中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最高,原因是污染物X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和排出,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积累)作用【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有毒物质的富集等知识结合每一小题注意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从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析可知,ABCDE构成了两条食物链,分别是BDAC、BEAC生物富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
20、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从污染物X的含量分析,同样也证明了ABCDE构成了两条食物链,分别是BDAC、BEAC【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B是生产者,ACDE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B、在该生态系中B是生产者,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B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C、第二营养级是指D和E的能量之和为 (79.2+74.7)102kJ/m2/年,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指A的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为15.910
21、2kJ/m2/年,因此从第2营养级传递到第3营养级的效率=10.33%,C正确;D、C中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最高,因为C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是最高级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积累)作用形成的,D正确故选:ABCD【点评】牢记: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的,注意能量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6分)7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 是
22、无影响(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茎、芽、根(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的生长素浓度应为104mol/L【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1)由图可知,促进植物茎的最适宜浓度为104mol/L,此浓度
23、抑制根的生长(2)A点所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效应为促进生长,对芽的生理效应为也是促进生长,但对根的生长效应为抑制生长(3)B点位于X轴上,对茎的生长效应应为无影响,即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4)据图分析,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的效应要抑制根的生长,但能促进茎的生长,因此选104mol/L最合适故答案为:(1)104 抑制生长 (2)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3)无影响(4)茎、芽、根(5)104mol/L【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
24、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8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3、4、5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2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1和3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
25、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1和2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3)根据4和1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和6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号向光弯曲生长;2号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号、4号和5号直立生长;6号向右弯曲生长1、3号单一变量是单侧光,两组对比说明幼苗向光性是单侧光引起的;1、2号单一变量是否切去尖端,所以两者对
26、照说明玉米向光弯曲与玉米幼苗尖端有关;1、4号单一变量是否让尖端感光,两者对照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5、6号对照可说明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玉米幼苗胚芽鞘左右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解答】解:(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玉米幼苗弯向光源生长;图2中的玉米幼苗由于没有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不生长;图3中的玉米幼苗在黑暗中能直立生长;图4中的玉米幼苗尖端被锡箔小帽套住,不能感知单侧光,所以能直立生长;图5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中央,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能直立生长;图6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左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向右弯曲生长(三)生物实验的
27、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因此:(1)根据1号和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1号和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3)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故答案为:(二)3、4、5 2 (三)(1)单侧光照射(2)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3)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点评】本题
28、综合考查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9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
29、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答出一个特点即可)【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血压的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激素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本身并不参与代谢迷走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作用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主要有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
30、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都立刻被灭活或运走,都属于信息物质,不参与代谢,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解答】解:(1)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心脏,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并不参与代谢(2)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这一过程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所以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反射弧已经被切断,结构不完整,所以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
31、作用(3)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主要有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都立刻被灭活或运走,都属于信息物质,不参与代谢,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故答案为:(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2)体液 神经递质 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点评】本题以血压的调节为背景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和激素与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和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异同点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0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
32、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相同 (填
33、“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本题是对种群与群落的概念考查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的考查回忆种群与群落的概念完成(1)、(2),分析模拟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根据实验结果预期结论完成(3)【解答】解(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3)分析该模拟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组实验的抛出物不同,因变量是每次抛出后够叼回某草原上生
34、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同一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
35、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相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故答案应为:(1)同一 (2)群落(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点评】本题 的知识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分析,对实验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解析时要从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析入手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
36、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b、c、d、e、f(填字母)(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kJ【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大气中气体X被A吸收,可判断A是生
37、产者,A指向B,B指向C,所以B是第二营养级,C是第三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向上传递时,传递效率为10%20%,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b、c、d、e、f,据此解答【解答】解:(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b、c、d、e、f(2)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C所获得能量为10%10%m=m;按按传递效率为20%计算,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C所获得能量为20%20%m=m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b、c、d、e、f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直接(4)次生演替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以及食物链,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016年4月2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