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75.50KB ,
资源ID:84331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33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1500万1700万人。这表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A. 波及范围广B. 持续时间长C. 破坏性特别大D.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危机破坏性特别大,导致失业严重,故C正确。波及范围广,指经济危机波及的行业领域多,波及的国家范围大,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持续时间特别长,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D排除。考点

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的过剩,但其原因则是由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所造成的,而不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大量销毁商品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故项错误,排除,因此应选B项;其它选项组合不正确。 考点:罗斯福

3、新政和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经济大危机原因【名师点睛】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3.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 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A. 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量失业B. 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 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D. 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

4、制度”等信息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即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C项正确;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得大量企业倒闭,造成了大量失业,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而材料主要体现了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没有强调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D项错误。4.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以扩大就业面。这种“

5、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是A. 固守自由放任B. 强调政府干预C. 扩大地方权力D. 刺激生产消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这没有体现政府的全面干预,其实质是固守自由放任,故A符合题意;胡佛并没有强调政府干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扩大地方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自愿联合政策”并不能体现刺激生产消费,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胡佛政府“自愿联合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应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从自由放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6、。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 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 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一说错误,A项可排除。罗斯福十分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但是二战后福利国家才纷纷建立起来,B项说法排除。D“新经济” 时代指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和罗斯福新政无关。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6.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

7、又来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调节农业生产B.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 整顿财政金融D. 实行以工代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33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重新开始营业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整顿了财政金融,故选C项;股票交易体现的是金融,调节农业工业生产,实行以工代赈都不属于金融业的整顿,排除ABD项。故选C。7. 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些举措A. 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B. 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C. 有效缓解了供

8、需矛盾D. 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保障和提高了工人的收入,鼓励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有利于增加消费,缓解供需矛盾,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主要维护的是工人的经济利益,没有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B选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的理论基础,而是罗斯福新政影响了凯恩斯主义;D选项错误,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现象,不能被消除。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

9、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这表明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体现出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全国劳动关系法财产税法表明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说明政府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详解】9. 剑桥美国史:“克林顿指出,对于这个步入后冷战时

10、代、迈向新世纪的国家而言,这几乎是一场春之祭。美国不再与世界相脱离,而是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这一时期的美国A. 经济滞胀没有缓解B. 政府干预强度加大C. 经济复苏局面呈现D. 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克林顿时期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发展“新经济”,摆脱了经济滞胀的影响,故排除A项;克林顿时期美国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模式,并没有加大政府的干预强度,故排除B项;根据“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可知此时的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不是呈现复苏局面,故排除C项;克林顿时期的美国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并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带来了

11、经济的繁荣发展,故选D项。10.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该法令表明苏俄政府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实行粮食税C. 推行农业集体化D. 取消自自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实行余粮收集制史实,故A正确;实行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故B排除;推行农业集体化,属于斯大林时期,故C排除;取消自自贸易,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D排除。11. 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在实行新经济政策

12、时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 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C. 国家政权和国内、国外私人资本合作D. 主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和由国家经营【答案】C【解析】【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企业收归国家统一管理,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C正确;A是斯大林模式时期特点;B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12.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B. 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 苏联片

13、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 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工业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压榨农村和农民获得的,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的说法无关,排除。13.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 “开垦、开垦、再开垦”B.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14、。本题实际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问的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口号。B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C项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故A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口号,赫鲁晓夫改革大搞玉米运动,开垦大量荒地。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4. “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该观点评价的是A. 列宁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罗斯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率先打开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闸门,具有探

15、索性和开创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正确;列宁在斯大林执政之前就已经去世,A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赫鲁晓夫之后,C不符合题意,排除;罗斯福是美国的总统,D排除。故选B。15. 勃列日涅夫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在于A. 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B. 改变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C. 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争夺世界霸权D. 改善人民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所以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达到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6.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

16、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 重点放在军事工业C. 重点放在重工业D.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斯大林体制,最终都走向失败,因此D正确;A不属于实质因素,排除;BC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排除。故选D。17. 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 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

17、激进C. 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 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错选的原因是误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A项错误。C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答案为B。【易错诊断】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抹杀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上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他

18、的改革完成四个重大转型取消指令性计划经济;从极权主义政治制度转向政治多元化;结束冷战,放弃苏联在东欧的主导权;开启俄国走向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之路。总之,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失败的社会主义改革家,但是他也是俄罗斯成功的现代化改革家。18. 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 马歇尔计划C.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 布雷顿森林协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会员国

19、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故本题选D。A项主要是美、加、墨之间的贸易,材料没有体现;B项主要是对欧洲的援助计划,材料没有体现;C项主要是自由贸易,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协定19. 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 A. 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B. 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C. 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D. 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二战后,各国在战时合作基础上加强了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先后建立,这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故选D项。材

20、料并非只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而更多的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故A项错误;B项中的“区域化”与材料无关,表格中的组织更多的是国际性经济组织;C项只是涉及贸易壁垒一个方面,故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且贸易壁垒至今还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存在。20.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采

21、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世界银行、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中“妨碍”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说法正确;“畸形”说法错误。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21. “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消除对德国工业统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也就消除了。唯一的办法是,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解脱,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的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此观点导致了A. 欧共体的成立B.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C. 欧元的诞生D. 欧盟的成立【答案】B【解析】“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的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意在强调法国和德国在工业上要合作即要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材料仅仅涉及到欧洲煤钢

22、共同体,还尚未达到成立欧共体、成立欧盟以及发行欧元的合作程度,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2. 1967年西欧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截止到2016年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8个。然而,英国却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支持率达到519%,此外意大利也在想方设法“脱欧”。这些“脱欧”现象说明A. 欧盟内部国家利益尚需协调B. 东西欧国家间矛盾不可调和C. 欧洲区域合作水平严重下降D. 域外大国介入造成欧盟解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英国脱离欧盟,意大利也想脱离欧盟,说明欧盟内部的国家利益仍需要协调,A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英国脱欧并不能说明合作水平的下降,C错误;欧盟还没

23、有解体,D错误。故选A。23. 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 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B. 严重削弱超级大国实力C. 结束了美苏争霸局面D. 延缓了“一超多强”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到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是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是对超级大国自身实力的影响,排除B项;美苏争霸局面的结束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不是其原因,故排除C项;D项材料

24、不能反映,排除。24. 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A. 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B. 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扩张C. 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D. 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各项数据,能够看出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资本的扩张,故B项错误;最穷困国家收入虽然增加,但不能证明其摆脱了贫困,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不能证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也就不能证明全球化有利于落后国家摆脱贫困,

25、故C项错误;D项与策略主旨意思相反。【详解】25. 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B. 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C. 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D. 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答案】C【解析】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而不是表现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跨国公司,且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表明各国间的贫富差距正在一步拉大,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

26、及到世界银行,且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依靠外部的援助而能实现的,故D项错误。26. 胡佛说:“我们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会继续执行过去八年的政策。”这里“过去八年的政策”是指A.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 解决经济大危机的政策D.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胡佛”以及他所说的过去的政策,可得出当时美国仍然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正确,排除ACD。27. 据苏维埃经济委员会统计,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工人人数从2.04万增至6.05万,这反映了A. 工业经济已经基本恢复B

27、. 工业化建设已全面启动C. 经济政策调整成效显著D. 计划经济体制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私人企业较为活跃,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苏俄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是在1928年后,排除;此时苏俄尚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排除。故选C。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

28、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选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向成员国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据此可排除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都不是国际金融组织,故可排除CD两项。29. 2010年1月12日(当地时间)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地地震灾情让人震惊。世界银行13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帮助这个受地震重创的国家进行灾后重建。这说明A.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B. 世界银行的货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C. 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D. 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世界银行为

29、海地提供紧急援助,可知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条件,D正确;世界银行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A排除;世界银行的贷款不仅仅针对发展中国家,B排除;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部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排除。故选D。30.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支柱出现的积极意义在于()A. 利于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C. 直接推动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 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体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反

30、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故此题应选D项。二、问答题 3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挨饿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材料二 罗斯福曾说:“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 二战以后,继罗斯福新

31、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出现一个“黄金时代”。英国爱德礼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等国有化。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放松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做法,降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请回答:(1)从中体现胡佛怎样的经济思想?(2)从罗斯福上述言论来看,他制定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利益?这体现了新政的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于英国有何不同?【答案】(1)自由放任思想。(2)措施:提供社会救济;以工代赈,兴办公共事业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给农民损失一定补贴规定工

32、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整顿银行,保证储户存款。特点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德国: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降低进口货物关税,发挥市场作用;英国:实施国有化政策。【解析】【详解】(1)政策:材料“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体现的是自由放任主义政策。(2)政策:根据材料“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政策需要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工农业措施、社会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作答即可。特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不同: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爱德礼政府为稳定政

33、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可知实施国有化政策;根据材料“放松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做法,降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可知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降低进口货物关税,发挥市场作用。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

34、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材料三 赫鲁晓夫的基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执政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简要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鲁晓夫徘徊在“新旧时代十

35、字路口”的理解。【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代后的制度:固定的粮食税。(2)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3)理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冲击了斯大林经济体制,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缺乏理论方面的突破、正确的战略方针(或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框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的是余粮收集制。后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2)结

36、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关于原因可根据材料“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和所学知识可知是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3)依据材料“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等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如下: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缺乏理论方面的突破、正确的战略方针。33. 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

37、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材料二 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三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材料四 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

38、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材料三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元问世的看法。【答案】(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马歇尔计划的推动。(2)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统一货币。(3)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推进了欧洲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

39、进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可归纳出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根据材料“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可归纳出吸取战争的教训;根据材料“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可归纳出应对苏联“势力扩张”;根据材料“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可归纳出是马歇尔计划的影响。(2)特征: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在一体化的过程中,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而且实现了货币的统一。(3)看法: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欧元问世淡化了欧洲疆域和国的概念,促进了欧洲走向联合,同时也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