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解析:选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得到改变。2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B孙
2、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解析:选D。材料中很清楚地说明了孙中山认清了过去失败的根源,但并没有提出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3下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是指南京临时政府B“革命有功者”是指袁世凯C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D褒扬了袁世凯为革命所做的贡献解析:选D。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漫画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并不是褒扬袁世凯为革命所做的贡
3、献。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B维护真正的共和制度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选B。紧紧抓住辛亥革命后的时代特征,反对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关键词是核心目标。A项反对的对象要小,先排除;C项是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一个目的,但不是核心目标,排除;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排除。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核心是反对专制独裁,进行政治革命,维护共和政体才是其核心目标。5孙中山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个!”此挽联是为了悼念()A陆皓东B秋瑾C宋教仁 D黄兴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题
4、干中的“作民权保障”“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个”。6“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思考引发了孙中山()A创建黄埔军校B改组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 C领导北伐运动D进行一系列捍卫共和反对专制的斗争解析:选B。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均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下,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7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
5、。这表明孙中山()把反帝作为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之一把反帝主张同反帝目标结合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A BC D解析:选A。“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说明其反帝主张,同时与具体的反帝目标结合,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但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8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在民权
6、方面相比旧三民主义的进步。据材料,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项。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9下图是宋庆龄为孙中山守灵照片。右侧挽联上书写:“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史言传海内。”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提出“三民主义”制定“实业计划”进行国共合作 发动北伐战争A BC 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文字,识别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发动北伐战争”,不符合史实,北伐战争发起于1926年7月,
7、而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已经逝世。进一步可知,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选A项。10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解析:选D。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由接近75万人前往追悼孙中山,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
8、,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可知B、C两项表述正确。D项所述史实正确,但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故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
9、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落后的原因。(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3)图一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颁布了什么文件? 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解析 (1)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从宪法内容的抽
10、象及对君主权力的束缚两个角度分析;(2)从颁布临时约法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入手分析说明;(3)考查从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依据临时约法,中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篡权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徒有其表。 (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
11、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1911年军政府宣言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2
1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影响孙中山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3)根据以上材料,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解析 (1)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一,从民族主义只指向满洲政府来分析。(2)注意对比材料二、三的内容,从中得出区别;结合材料出现的时间分析时代背景,得出孙中山转变的原因。(3)结合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变化来认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操。答案 (1)宗旨: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对帝国主义。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除在“中国”之外,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2)态度变化: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3)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