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425.50KB ,
资源ID:84262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26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新疆喀什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喀什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9月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宋莉娜试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材料讲述的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宠幸褒姒,为博得美人一

2、笑,不惜拿以国家大事开玩笑,体现周幽王荒淫无道,点燃烽火后,各路诸侯之所以召集军队去保卫周天子,这是诸侯国的义务,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周末年诸侯势力的强大并未从材料体现,故D项排除。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 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

3、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3. “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题眼是“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材料中“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回到旧式帝王统治

4、方式,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清政府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是新式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故D项错误。4.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

5、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备选项中的两项,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 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C.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

6、信息可知,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故D项正确;当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刚刚起步,谈不上完善,故A项错误;1953年三大改造已经开始,指导方针之前已经确立,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才完成,故C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6.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 贵族的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答案

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是仍以保护贵族的利益为主,贵族依旧保持着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排除A;“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表明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B符合题意;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也不符合常理。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的作用7.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8、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 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 “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 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故答案为C项。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A项;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而不是全体居民,排除B项;陪审法庭是司法和监督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D项。点睛:雅典的“最高民主阶段”是在伯利克里时期,当时对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使得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8.1896年

9、,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君主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宰相是对皇帝负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项,由题干中“朝廷”“皇帝”可见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君主政体,故正确。、项,由“反对朝廷是不行的”,皇帝支持就可放手去做,皇帝不支持就无能为力,可见皇帝掌握国家大全,宰相对皇帝负责,故、正确。项,德国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完成统一,189

10、6年统治者不会有实现统一的强烈愿望了,且题干材料中也并未体现这一点,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排除ACD三项。9.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观点学者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竺培芬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沈志恩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陈亚峰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张华据此能够被认定

11、的历史事实是A. 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B. 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C. 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关于四位学者对冷战起源及应承担冷战发生的责任者的历史叙述,竺培芬认为冷战是美国发动的,应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沈志恩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应由美苏双方承担责任;陈亚峰认为英国在冷战的起源中是始作俑者;张华认为斯大林的个人原因是导致冷战发生的原因。由四位学者的论述,可知美苏冷战的发动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故A项正确;B项仅符合第二位学者沈志恩的观点,故

12、B项错误;C项仅符合第三位学者陈亚峰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四位学者的观点中均未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冷战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是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立的结果。二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和他的实力同步膨胀。但战后美国首先考虑经济上的需要。美国需要一个开放的市场,以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顺利进行。这种需要成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可是美国的霸权野心受到了来自苏联、东欧、亚非人民的反对。美国却把这些障碍简单地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认为共产主义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正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美国

13、的称霸计划,导致了冷战的产生。10.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沉重的封建剥削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破坏和轻视自然灾害和政局动荡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小农经济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故正确;沉重的封建剥削使农民背负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故正确;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赋税的重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保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故错误;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战乱,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故正确。故正确,选择B项,排除ACD三项。1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

14、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C. 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故选C项。A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B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故AB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

15、事工商业者,D项错误。12.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乖崖反对农民种菜,鼓励人民种植粮食作物,这一做法实质上是在维护小农经济,反对农民从事商品生产,这是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具体体现,故此题应选D项。AB为表象;C表述绝对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16、“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名师点睛】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

17、于世界潮流13.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情境设置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五彩瓷是明朝出现的,青花瓷是元朝出现的,而珐琅彩瓷是清朝出现的,综合判断,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14.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 “乃

18、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先注意题干中的“没有”一词,然后弄清各选项的含义。A项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认为“农、工、商、虞”同等重要,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经济思想重农抑商15.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其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基础层面去思考,故选D;A也是经

19、济层面的,但是与海禁政策不一致,故排除A;BD不是从经济基础层面来说的,故排除BD。16.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是农民战争,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内部又实行圣库制度,阻止商品经济的发展,故应该排除。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辛亥革命和实业救国思潮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正确,选择A项。排除BCD三项。17.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 洋务运

20、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而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解析】奕、丁日昌和郭嵩焘均属于洋务派,材料中信息“鬼子六”“鬼奴”“冷嘲热讽”集中到一点是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故A项正确;洋务派不是崇洋媚外,故B错误;洋务派是因为学习西方受到批评,不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不是对于西方列强的批判,故D错误。18.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

21、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 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答案】B【解析】“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依附于洋人”、“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等信息是指中国的民族企业与清政府和外国列强之间达成了某种妥协,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这根本上取决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B;AC不是根本原因,D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存在,不适合整个近代中国,故排除ACD。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表面看中

22、国的民营资本主义企业依附于清政府或者外国列强,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清政府对其阻碍,而外国列强则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优于我国,故B是根本原因。19.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A.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B.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C. 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D. 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答案】D【解析】

23、【详解】1912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新注册工厂主要分布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海,内地比较薄弱,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材料也无法判断出民族工业的前途,故,排除AB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排除C。20.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

24、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主要考查考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A、C两项表述都是无关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均排除;D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制造氛围,D项排除,B项正确。21.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 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 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 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 李鸿章参观了

25、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运用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俄国在中国获得了不少的修筑铁路的权力,所以会有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俄罗斯的可能性,C符合题意;而A“民报”、B“飞机”都是出现在20世纪初,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因此ABD均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22.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A. 西班牙、荷兰、法国B. 荷兰、法国、葡萄牙C.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D. 葡萄牙、法国、西班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结合知识可知,

26、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故A项正确。英国没有与葡萄牙交战,故B项排除。C项也包括葡萄牙,故C项排除,D项包括葡萄牙,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方殖民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相关知识。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外进行了规模日益扩大、手段日益残暴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帝国。英国经济力量和海上力量强大起来,开始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争夺殖民地,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英国先后打败了自己的海上竞争对手,把它们从印度、西印度群岛和北美赶出去,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23.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27、“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A. 中国辛亥革命B. 俄国十月革命C. 英国工业革命D. 法国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即可知选择C项,只有工业革命没有充满暴力。ABD三项都是暴力革命,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4.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

28、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 “全球分裂”是指A. 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B.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C. 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D. 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都不是新航路开辟所造成的。所以本题的答案只能选B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全球分裂”25.1

29、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美洲社会的进步B. 美洲国家的独立C. 工业革命的扩展D. 欧洲的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国家大力开展殖民扩张,占领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区,因此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这种地名的出现,是欧洲殖民者直接掠夺美洲的结果,故D正确;AB为上述现象发展的后果而非原因,故排除;此阶段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第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几乎

30、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美)R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美)R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欧洲281342532613620中国33329819712562材料四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1)材料一反

31、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答案】(1)现象: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资产阶级的成长;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商品种类的增加);(答到3点即可)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答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2)表现:政治上,英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

32、成亦可)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始;(3)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原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4)影响: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可知历史新现象包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

33、益紧密;资产阶级的成长;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这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的殖民扩张有关。(2)根据所学,结合17、18世纪欧洲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世界市场的内容概括即可。(3)通过表格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数据从333降到62,欧洲所占份额从281上升到620。原因:注意从中外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还要考虑到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影响。(4)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应该着眼于对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重点回答经济方面。故可结合所学关于南京条约影响的内容,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即可。27.阅读

34、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

35、较大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道理,但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可从肯定,也可以否定,或综合起来全面认识。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内因、外因等多个视角展开,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评分标准:一等(129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说明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说明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

36、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说明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

37、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材料四 我们的会

38、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

39、利益相互妥协的?(4)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答案】(1)措施:财产等级制;历史影响: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2)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3)实质:权力制衡。措施: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4)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策略

40、:求同存异(5)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恩格斯的论述中”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和索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意思吻合.分析索伦改革的历史影响: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统治,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利,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2) 结合所学及阅读材料可知,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 “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根据材料中”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可

41、知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3)根据材料中”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可知实质是权力制衡。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实现利益相互妥协,实际就是美国权力制衡的表现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三权分立又相互制衡。(4) 材料四是万隆

42、会议的史实,共同愿望:政治上反殖民主义和经济上发展经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未达成共同愿望才去的策略是求同存异,奔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暂时搁置彼此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中“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知共同愿望符合亚非人民的现实。(5) 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这是以上材料所体现的共同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妥协的最根本目的和归宿;其次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例如万隆会议的求同存异的提出,就达到了这个效果;再次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英国的政治妥协就是最好的证明,促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之政治妥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