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212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抚宁六中教案 地理 学科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人: 朱明课 题课 时共 1 课时本节第 1 课时选用教材地理湘教版 必修一,必修二知识模块课 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 点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与经济的关系难 点人口增长模式关 键教学方法及课前准备湘教版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1 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2 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最重要的全球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原因:环境变迁

2、、灾变事件。3 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 整体性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二、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还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4.地形:如土壤的

3、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5.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3.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自然带的分布: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请利用气候一植被的关系,确定左边各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得气候类型森林自然带湿润、半湿润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2 分布规律分异规律主要分异因素地理位置分布规律表现明显的地区纬度地带分异热量。纬度位置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经度地带分异水分海陆位

4、置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带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水平延伸,垂直更替。海拔较高的山地。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2 分布特点:我国北方平原,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布 局形 态走 向平 原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山 区密度低线状(山区呈“之”字形)多沿河谷延伸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气候变化:地球气候变化

5、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二、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加剧了自然灾害。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大量物种灭绝。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 自然资源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

6、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3 中国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气候原因:多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高强度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降水系统受阻或地形抬升;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

7、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高

8、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

9、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

10、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1.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

11、争(战争难民)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文化=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中国文化与人口:生育从早

12、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课堂同步练习:考试说明86,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94,95,配合图进一步深刻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部分1,2,15,考察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课堂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自然地理理环境整体性和特殊性的表现,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板书设计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课后作业考试说明必修一剩余部分,以及必修二1-39课后反思与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